土澳奇葩事多,這個印象可能已經深入世界人民的骨髓了,但除此之外,土澳的生活還處處充滿著危機,你不知道那些不起眼的動物其實背著好多條人命。
這部來自國家地理的紀錄片《動物奇兵》系列的主持人邁克本身就是一位病毒學家,對流行病傳染病都有比較深入的了解,他在這個系列中走遍世界,帶我們去看最特別最致命的生物,甚至也會親身體驗一下痛苦的滋味。
第一集,邁克博士就深入到土澳的內陸去會一會那些可怕的玩意。他的第一站是澳洲西南部的廣闊牧場。農場主神秘兮兮地說給邁克準備一個禮物,打開一看是從屠宰場拿來的病羊內臟。
一塊肺一塊肝,上面都充滿了雞蛋大小的囊泡,每個囊泡中含有數萬隻寄生蟲的幼蟲,這種病也因此叫包蟲病,是由一種叫細粒棘球絛蟲引起的。
細粒棘球絛蟲在牛羊體內發育為幼蟲,又在狗的體內成熟產卵,經糞便排出再次感染牛羊,這樣就完成了它的生命循環。如果人不幸接觸到了狗排出的蟲卵,感染後的下場和牛羊一樣,所以不要輕易和經常吃生肉的狗有親密接觸。
包蟲病其實也不是土澳特有,全世界的牧區都有,只是土澳地廣人稀,牧場規模大又比較依賴牧犬協作,給了寄生蟲得天獨厚的傳播條件。澳洲每年約有50人得包蟲病,一旦感染治療非常困難,最有效的辦法是手術取出,但過程中極易釋放出囊泡中的幼蟲導致復發。
接下來搞點土澳特色的動物——澳洲灌木蠅。這種蠅類也是和牧區息息相關的,因為它們一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有吃不完的屎,所以人類幫它們圓夢了,這裡遍地都是牛屎。一頭牛每天可以生產10-12坨牛屎,而一坨牛屎可以孕育出3000隻蒼蠅,對灌木蠅來說這就是天堂。
如果它們只是吃屎其實問題不大,畢竟也是個盡職盡責分解者,但是灌木蠅會往動物的口、鼻、眼、耳里鑽,因為澳洲缺水,而動物的五官是最好的水源,還能順帶攝取一些蛋白質。它們也不會叮咬人或動物,但是會傳播可怕的疾病。灌木蠅可引起嚴重的沙眼,除了會導致失明之外,還可能有眼瞼內翻、睫毛倒插等後遺症。
為了解決灌木蠅泛濫的問題,土澳人民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引進別人畜無害的吃屎分解者,比如素有屎殼郎之稱的蜣螂。它們以屎為家,它們鐵嘴無情,每天能消滅至少相當於自身體重的牛屎。有了這個強勁的對手,灌木蠅自然也就猖狂不起來了。
除了牛的身下事,還有羊的身上事。羊產羊毛,也就需要人來剃毛,不過在剃毛過程中,工人一般都會感染過一種很噁心的疾病——傳染性化膿皮膚炎。
這種傳染病主要在羊群中流行,但在工人給病羊剃毛的過程中,有可能接觸到從病羊身上掉落的皮痂,如果恰好有開放的皮膚傷口就會感染。感染後全身各處都有可能產生潰瘍和噁心的膿皰,一旦發病無藥可救,但是幸好這種病並不致命,6周之後便能痊癒,大多數工人都曾得過這種噁心的傳染病。
在土澳荒蕪的內陸,人們開上汽車以前是靠駱駝代步的。駱駝這些年來也都非常適應這裡的環境,以至於現在澳洲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駱駝種群,甚至能反向出口到沙烏地阿拉伯。於此同時駱駝也帶來了一些疾病。
駱駝身上有一些溫暖潮濕的犄角旮旯,真菌會在這些地方滋生,引發皮膚癬。而這些真菌同樣也會感染人類,感染足部就是腳癬,如果感染手部或者臉部就很麻煩了,皮膚發紅呈鱗片狀。如果不幸長在頭上,則會造成永久性脫髮,說到這裡邁克博士表示我已聰明絕頂,絲毫不虛。
澳洲內陸還有很多神奇之處,因為地廣人稀,城鎮與城鎮之間的距離可能超過1000公里,每次出門都有可能是長途奔襲。不過在景色優美一望無際的公路上駕駛似乎也是別有一番風情,然而,在澳洲內陸開車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鐵車子變鐵棺材。
罪魁禍首其實是泛濫成災的袋鼠。袋鼠喜歡在夜晚黃昏時和清晨拂曉時行動,而在日夜交替的這個時間段,光線的變化會影響人眼對事物的判斷,這時候突然從路邊跳出一隻鐵憨憨袋鼠,你可能會恐慌得猛打方向盤狠踩剎車,如果你這麼做了翻車也就離你不遠了,車毀人亡也不是不可能的。
每年這樣的事故是內陸地區發生最多的,單一家保險公司在一年裡就能接到7000起這樣的事故報告,平均每天足有20起之多,有些保險公司也會拒絕為夜晚發生的撞袋鼠事故賠償,因為實在太多了。在澳洲,如果遇上突然衝出的袋鼠,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冷靜地撞過去,千萬不要高速轉向避讓,這些經驗來自路邊那些車輛殘骸的車主們。
限於篇幅,這裡就省略了土澳傳統的蛇蟲鼠蟻,什麼太攀蛇、西部擬眼鏡蛇、紅背蜘蛛、漏斗蜘蛛、白尾燈蛛……澳洲有毒的東西真的不少,實際上這部7集的紀錄片里有2集都是關於澳洲的,這一集地點在內陸地區,主要介紹一些和生活比較近的致命動物,而另一集將會去到昆士蘭,介紹更多海里和叢林裡的動物。
不知道你看完我的簡短介紹有沒有一絲覺得自己能在中國長大很幸運的感覺?如果沒有建議你多看幾集,一定能更深刻地體會「危機四伏」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