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車主錯把SUV當坦克開,導致車身被擊穿,損失一大筆錢

2019-08-07     修車的那點事兒

這是一台已經在市場上停售的車型了,也是當年奔馳的入門級別SUV,它就是GLK。GLK硬朗的線條或許會讓你誤以為這是一台硬派的越野車,實則不然,GLK是一台典型的城市SUV。雖然他的四驅系統很強大,外觀也很硬朗,但是車身結構還是將它受制於一台偏公路性能的SUV。如果你去走泥濘的田間小路,GLK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如果要是穿越茫茫戈壁,它還真的沒法完成你的願望。

這台GLK 的遭遇或許能夠在某些方面給你提個醒,它在穿越了東北雪原之後,減振器徹底的就被搞壞了。

城市SUV沒法乾重度越野的事在這台GLK身上被體現的淋漓盡致,其實我真的想知道東北雪鄉到底是怎麼樣的路況,難道是在原始森林穿越了嗎?

你沒看錯,這是在拆卸減振器。左後車輪的減振器已經被強大的衝擊力撞彎了。在行駛起來發出了斷斷續續的異響,車主在從雪鄉返回之後,異響就開始出現。並且在這種狀況下還持續行駛了接近2000公里,真的藝高人膽大啊!

被拆卸下來的減振器,可以清楚的看到下方的減振器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形。原本剛直挺拔的它現在被徹底的掰彎了,如果這樣的減振器是你接受的極限範圍,那麼接下來的場面足夠驚掉你的下巴!

這是用來固定減振器的塔頂,減振器的一端跟懸架相連接,另外一端跟這個塔頂相連接。那個孔洞不是廠家製造出來的,而是減振器的頂端將塔頂的蒙皮頂穿了。

下面看起來不是沒那麼的直觀,上面的這個角度就比較明顯了。即使是對汽車從來沒有過任何了解的人也能夠知道這個孔洞是那麼的突兀,並且極度不正常。塔頂位置的車身板材已經是足夠厚了,至少在1.5mm左右。要知道能夠將它擊穿需要多麼大的衝擊力,那真的是一副我不敢想像的畫面。

這是右側後方的減振器塔頂,這才是它應該有的樣子嘛! 對機械有一點了解的人或許會發現,這個塔頂是有加強勁的,也就是凸起曲折的部分可以增強板材的抗衝擊能力。但是在減振器面前,也是一樣的無濟於事。

如果不是今天跟換減振器,作為車主的你或許永遠都不會有機會見到減振器塔頂是在什麼地方。這是在將後備箱幾乎所有的覆蓋件拆下來之後看到的景象,只是拆卸這些覆蓋件就已經花費了我大約近四十分鐘的時間。

新的減振器已經安裝到位了,其實下部分很好安裝,只是通過一顆螺栓進行固定。後部懸掛系統並沒有採用麥弗遜結構,所以在更換減振器的時候還是很容易的。如果要是前部的話就會比較麻煩,非常耗時間。

另外一側也已經裝上了,雖然只是壞了一個減振器,但是需要同軸上面的兩根減振器一起更換。因為新舊減振器的回彈能力不一樣,不同時更換的話,行駛起來車子會非常的晃。

安裝減振器塔頂的固定螺栓,一共是兩顆。這種底盤布局行駛只是在承載式車身上能夠見到,在非承載式車身上,完全是另外一副景象。非承載式車身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帶大梁的車身,一般的越野車都是採用的這種車身機構。它的底盤是固定在大樑上的,不與車身直接接觸。

惱人的內飾覆蓋件,拆卸是一件非常考驗技術含量的工作。因為幾乎所有的固定卡扣都是塑料材質的,在寒冷的北方,這些卡扣是非常的脆。一不小心就會導致卡扣碎掉,並且內飾板拆卸最大的弊端就是拆了之後會產生異響,不存在異響是不可能的,只是大與小的問題。

算是有了一點摸樣~ 裝的速度遠遠的要比拆的要快的多,因為所有的固定卡扣都是單向的。也就是只可以向一側行進,可以理解成魚鱗走向吧。只要拆卸就會對卡扣造成損傷,所以很考驗手法。

內飾板已經全部都裝配完畢了,有一個細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安裝車輪的時候要用扭矩扳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秉承著匠人精神的技師貌似很多人都已經將這個最基本的要求忘記了。至於扭矩扳手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在這裡重複了吧~

奔馳GLC是GLK的全新換代產品,更加圓潤的造型想必會吸引更多人的購買慾望。但是對於鋼鐵直男來說,可能會有一點失望。畢竟外觀上不再那麼的硬派了,當然你也可以理解成奔馳是在硬逼著你買G系列越野車。

寫在最後: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比較晚,車主對汽車的理解還在以外觀論功能的時代。很多人對越野車和SUV之間的區別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對汽車說明書更是直接丟到一邊。很多汽車的功能和屬性都在自己的摸索中開發出來的,既然主機廠已經明確的指示出了該如何做,直接按照做就是了。挑戰權威的後果,就是自己很受傷。買車第一步,應該是仔細閱讀說明書,而不是開著車摸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HTFqGwBvvf6VcSZO9t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