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與舊城區,每一個到拉薩的人都會來的地方

2020-06-19     買戶外

原標題:大昭寺與舊城區,每一個到拉薩的人都會來的地方

去西藏旅行的行程第一站,便是直衝那外來者眼中沒去別說你到過西藏的布達拉宮;一步步踏入莊嚴宏偉的建築里,紀錄並證明著那段在藏人心中的歷史。

那對於擁有虔誠信仰的藏人來說,寄託心靈的聖地到底在哪裡?

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這是藏人口中的拉薩正中心,也是佛教聖地的中心,原來大昭寺才是他們眼中沒去別說你到過西藏的神聖建築,它是西藏自治區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一個上午拜訪那曾經代表著政教中心的布達拉宮後,下午接著來見見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地位的大昭寺。從布達拉宮上車後不過約五分鐘的車程,我們就抵達了大昭寺所在的舊城區,屁股都還沒坐熱,就瞬間從新建築街景跳轉到老城區(但別誤會,這麼短的交通時間只會出現在拉薩市區,相當珍惜,畢竟離開拉薩之後的拉車時長是以四小時為一單位計算了)。

大昭寺旁有不少知名餐廳的丹林傑路,這裡的房子好合我胃口。

一下車我就被舊城區的房子給迷住了,雪白的建築石磚外牆,點綴著根本有對過色碼的藏紅色,小窗台上的藏藍窗框搭著小小布簾隨風飄逸,還擺了幾盆鮮花耶,這分明是加了藏味的小巴黎!

再也找不到比藏味更好的形容詞了。

這都是假的老房子什麼?導遊一語打醒陶醉在想像中的我,是這樣的,這都是模仿老房子的外觀蓋的,近幾年才建的,假的假的。

舊城區的小巷弄內,販賣著用於供添香爐的桑葉和供奉雜貨

轉進大昭寺廣場的入口安檢門,再次看到老房子,這次是真的了!

環繞著大昭寺,那正是已轉型成購物商圈的八廓街(又稱八角街),老房皮、商店骨,販賣飾品、唐卡、服飾等相當觀光用途的紀念品…。

一間間老房內清一色都是」旅遊用品商行」,白話文就是紀念品店啦!

清政府在八廓街建了個駐藏大臣衙門,名叫沖賽康

大昭寺在藏人心中如此重要的原因,是裡頭供奉著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據說這是釋迦牟尼在世時依他實際比例製作,並親自開光,由文成公主嫁至吐蕃(當年西藏)松贊干布時從唐朝帶來的。這尊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金銅佛像被認為是最靈驗的,因此成為藏人心中地位最為崇高、分量甚至超越布達拉宮的藏傳佛教世界中心。

但其實原本十二歲等身像是放置於文成公主所修建的小昭寺,大昭寺的修建則是要供奉由尼泊爾尺尊公主嫁來時的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盛傳後來是因為戰火及怕武則天搶走才互換了位置,小昭寺的八歲等身像也在文革時期遭到破壞。

大昭寺廣場與神聖的大昭寺

步入大昭寺主殿,酥油燈點亮的昏暗光線,散發一種莊肅的氛圍,身旁信徒們持著一個個塑料桶裝的酥油供奉添燈,虔誠地一再叩頭跪拜,嘴裡念著詞、眼神專注到好像能跟佛祖溝通,接著掏出鈔票,奉獻自己的心意;有的信徒則是抱著一尊佛像,希望前來請求開光。突然洛森要求離開一下,原來剛好有喇嘛在殿中,他要上前敬拜,眼見一間小房間裡許多藏人出出入入,忙著與喇嘛見一面,離開到小房間外,又再度跪下來深深一個叩頭。

沒有宗教信仰的我,望著這一舉一動竟給迷住了,那眼中的執著是因為他們心之嚮往,無關性別、年紀、身世,他們將自己的心靈完全寄託,信仰支撐著度過一切苦與憂,也度過不斷變化消逝的西藏。我想、也希望西藏的靈魂,就會這樣存在於每個信徒、每位藏人的身上,一直傳承下去吧。

在布達拉宮首次聽到的藏傳佛教名詞在這裡又再度被複習一次,稱為三世佛的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的彌勒佛(強巴佛)、和過去佛藥師佛,以及格魯教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法王松贊干布、千手千眼觀音、藏王、曼陀羅藝術、與藏傳佛教的四大教派,走過一個一個殿,試著認得每尊佛像們(真是有點高難度),我似乎開始與他們熟識了。

供台上的七碗清水是給佛祖的每日七供養,象徵釋迦牟尼成佛前,施主獻與的七種貢品 (照片取自網絡)

建於公元六十八年吐蕃時期的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古老的土木結構建築,這種寺廟布局稱為藏式平川式。大昭寺雖然是由尼泊爾尺尊公主修建,但據說當初因為一直建不好,後來由文成公主幫忙占卜勘地,占卜的指環落入臥塘湖而選定了位置,並用一千隻白山羊從果噶拉山運土石,把臥塘湖填滿才建成現在的大昭寺寺廟,也就是說大昭寺是建在一個湖上面呢!

寺廟中有一個矮石柱,中間挖了一個洞不知通到哪裡,耳朵貼上去聽,據說會聽到水波的聲音,說著便把耳朵貼上去示範給我們看有聽到嗎?有聽到嗎?你聽聽看呀!於是我也立馬貼上去聽…………….,非常專注的維持這動作長達一分鐘,….什麼都沒聽到呀!接著所有旅伴都聽了一輪,什麼聲音都沒有,所以現在是被古人耍了嗎?好吧,想必是我們慧根尚未到,不能與吐蕃朝代玩直播。

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布局…其實我也不是很看得出來啦!

但也因為這樣特殊的建築背景,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和印度的建築風格,寺廟中甚至能欣賞到尼泊爾樑柱的雕刻,逛一個西藏見到不同的歷史文化,真是頗為超值。

左右黑簾上的圖案是吉祥八寶,分別是寶傘、寶魚、寶瓶、白海螺、吉祥結、勝利鍾、金法輪、與蓮花

集聚藏、唐、尼泊爾、和印度的建築風格,來到大昭寺二樓金頂區

大昭寺的佛殿裡頭禁止拍照,因此一切也只能親臨感受或通過網上的照片一窺面貌;不過出了殿外就可以好好將眼前美景記錄下來了,站在大昭寺屋頂,亦能眺望布達拉宮,還能俯瞰大昭寺廣場,攘來熙往的朝聖人群,藏人比觀光客多得多了,相較於布達拉宮的宮殿莊嚴氣息,來到大昭寺這個聖地,更能貼近藏族居民的文化。

藏傳佛教常見的標誌 – 雙鹿法輪,洛森說是釋迦牟尼第一次講道時,沒人來,卻有兩頭鹿來聽道…(怎麼有點兒心酸)

典型藏傳佛教樣式的經筒,大昭寺的頂樓視野相當好,還能眺望不遠處的布達拉宮

大昭寺廣場上跋涉而來的信徒與遊客,只為見釋迦牟尼一面

來到大昭寺外的八廓街,立刻見到四面八方前來的朝聖者,有的信徒拿著轉經輪邊念著六字箴言的信徒,裡頭有著經書,轉一圈就等於念過一遍佛經,難度比較低;另一種是行五體投地禮的朝拜信徒,有些是朝向寺廟方式不斷叩拜,有些則是三步一叩拜的繞著寺廟轉經。

在八廓街上朝寺廟內不斷行五體投地禮的信徒

拿著轉經輪繞行八廓街的僧人

五體投地禮的動作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得來的,這分明就是伏地挺身了,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強健的臂力和核心,我這無法做超過五下的臂力弱雞尚需練練再來,但信徒們無論男生女生老的少的,都是這樣反覆叩跪一整天,沒有任何遲疑,堅定的叩首再起身;即便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防護裝備可以配戴選擇,但額頭上黑色的印子卻清晰可見。無形的信仰力量,在朝聖者的每個長跪下清晰可見,沒有什麼能阻擋他們,卻大大的衝擊了我。

男女老少都虔誠的一叩再一叩

我們也跟著藏人們順時針繞八廓街轉經路線一趟。

轉經一圈即代表圓滿,藏傳佛教以順時針繞行。由大昭寺內的暗廊轉經道為中心,逐漸形成拉薩重要的內、中、外三條轉經道:

內轉經道稱是環大昭寺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

中轉經道帕廊是繞大昭寺外的八廓街一圈;

而最大圈的外轉經道林廓則是將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藥王山都連起的一大圈。

不時會見到邊繞行八廓街邊行五體投地禮的信徒

雖說八廓街賣的是紀念品,但有許多唐卡、書屋、曼陀羅店、甚至尼泊爾的商店,走走看看蠻有意思的。

八廓街上顯眼的一棟黃色建築,據說是達賴六世倉央嘉措會情人的地方,他的情史都被出成書了

街旁見著一個白塔與一個小寺廟,這是在八廓街上的藏傳佛教寧瑪派敏珠林寺,寺廟外一圈轉經筒,許多藏人轉入小巷開始繞行著寺廟外,輕輕撥動轉經筒,嘴邊繼續念著六字箴言翁媽咪爸咪哄(唵嘛呢叭咪吽),離開,然後再度回到八廓街的轉經,如同本能反應般,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信仰在他們的心中已經是根深一體。

掛著敏珠林寺藏香的小寺廟

轉經筒上的也是寫著六字箴言,轉一圈即念一次經

寺廟內還有巨無霸轉經筒?所有人合力轉經

來西藏前,雖然已有耳聞藏人們追隨藏傳佛教的虔誠,但唯有親眼見到,才能被如此的信仰魅力所感動。

這個女孩獨自一人在磕長頭,藏人們見到來行五體投地禮的信徒也會給予一點錢支持

對我們遊客來說,這或許只是一條富有西藏傳統風味的建築古街,但對藏人而言卻是世界中心。

這些來自各地的朝聖者千里跋涉,就是為了達成一生一定要來拉薩轉經的夢想,見見這尊佛像還願。

對於有些人來說或許不知道什麼叫旅遊,轉經大概就是他們人生的遠行吧!

只要心中有一個目的地,追尋目的地的過程就是一趟旅行。

|(www.maihuwai.com)推薦你喜歡的戶外裝備

|微信號:maihuwaicom

喜歡的朋友就來訂閱買戶外(微信公眾號:maihuwaicom),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們堅持的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F03ynIBd4Bm1__YnsW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