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志願 共築和平

2019-12-06     南京發布

12·5 國際志願者日

初冬的南京,暖陽溫煦、梧桐金黃。

今天是第34個國際志願者日。位於小粉橋1號的一方精緻寧靜而又具有歷史厚重感的小院,充滿了融融暖意。


視頻加載中...


這裡是南京大學拉貝與國際安全區紀念館。也是國際和平博物館。拉貝紀念館於2006年正式對外開放,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2010年成功入選國際和平博物館組織網絡,成為國際和平博物館。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來自南京公共文化場館、社會公益組織、愛心企業的國內外和平志願者代表齊聚一堂,分享志願服務心聲,共度國際志願者日。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聲與故事——


志願者心聲與故事

我們館從2008年起就成立了「和平使者」志願服務隊,接收來自國內外的學生志願者。南京大學還與奧地利相關機構簽署長期志願服務協議,每年招募1至2名奧地利籍志願者以和平使者身份來館從事半年或1年駐館志願服務,至今已有11年,先後有12位奧地利志願者來館從事志願服務。

我們統計了下,目前拉貝紀念館共計註冊志願者600餘人,參與活動志願者6800餘人次。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許多南京本地的志願者走出國門仍然會以拉貝紀念館志願者身份繼續傳播和平理念,弘揚志願文化。——楊善友(南京大學拉貝與國際安全區紀念館負責人)

為了來南京從事志願服務,我已準備了兩年。在拉貝館,我目前主要從事觀眾講解、資料翻譯整理、和平文化宣傳等志願服務,希望能更好地傳播和平理念,並更多了解中國和南京的歷史與文化。一年期滿回國後,我會繼續做和平志願者和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將拉貝故事、中國的歷史文化講述給更多的人聽。——Linus(拉貝紀念館奧地利籍長期駐館志願者)

去年,在拉貝紀念館,我認識了Linus之前的那位奧地利駐館志願者馬庫斯,因為和平志願服務,我們成為了很聊得來的朋友。我認為中外志願者深入互動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歷史,更準確地傳播和平聲音。——陳剛(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志願者)


我們紫金草志願者為「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做了大量志願服務。我們招募了一批社會志願者、成立了「國際和平使者」宣講團,現在已經有好幾百位中外志願者在館內開展講解、引導、演出、急救等志願服務。——許晶晶(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紫金草志願服務隊負責人)


我想可以用「引進來」及「走出去」來概括我們愛德基金會的國際志願服務項目。「引進來」是指長期招募外籍志願者來中國開展志願服務,「走出去」是指招募中國志願者奔赴德國、愛爾蘭、挪威等國開展國際文化交流志願服務。2007年到現在,我們已經招募了150餘名來自歐洲的青年志願者、到中國開展志願服務,同時也有近30位中國志願者在海外開展志願教學、社會服務、文化交流等志願服務。——陳程(愛德基金會國際志願服務項目負責人)

我來自泰國,在南京大學念研一。我平時是在社區和學校做志願服務,給孩子們做文化輔導,我很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每次參加志願服務,我的心情就感覺很輕鬆。我的服務對象現在都變成了我的朋友,像家人一樣。我覺得收穫特別多。——吳俏(青島路社區泰國籍志願者)


嘉賓點評

我覺得這次主題特別好,聽完志願者們的分享,我感受也很深,有句話說,「歷史一直站在那裡,靜靜地看著我們。」歷史是客觀存在的,歷史想要發聲,需要文化設施陣地,更需要我們的志願者們。兩者融合,歷史將再次被「喚醒」,特別觸動人的靈魂。——劉根生(南京日報評論員)


拉貝先生是和平的追求者、踐行者、奉獻者。和平是一種信仰的結果,可以把我們連在一起。82年過去了,世界進入了全球化時代,我們對和平的理解遠遠不只沒有戰爭,我們需要越來越多的志願者,聯起手來,傳遞愛的力量,為和平貢獻我們志願者的力量,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添磚加瓦。——劉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學教席、南京大學教授)

南京藝術教師志願者在現場誦讀了兩本經典著作《拉貝傳》及《西線無戰事》節選

分享會最後,全場志願者一起通過分享蛋糕的方式,來共度這個屬於自己的節日。


一個城市,因為志願者,變得格外溫暖。

截至目前,南京全市實名註冊志願者總人數 290.91萬人,年度有服務記錄志願者人數達186萬人。

每一位志願者都是星星之火,每一次志願服務都是愛的傳遞。

今日,我們要向全南京的志願者朋友們說一聲:志願快樂,感恩有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E2b2m4BMH2_cNUgTTZ9.html


全額退費!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