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全球最大單體航站樓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位於永定河北岸
占地140萬平方米
相當於63個天安門廣場的大小
僅屋頂投影面積相當於25個足球場
用鋼量達到5.5萬噸
等於一個北京鳥巢!
這個中國最魔幻的超級機場
震撼了全球!
歷時五年籌建,在經歷了
7次綜合模擬演練、3場驗證試飛之後,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於2019年9月25日正式投運,
這標誌著北京邁入「一市兩場」的雙樞紐時代。
整個航站樓的中心頂部建了巨大的六邊形天窗
形成一個大型光庭
每條「指廊」頂部會延伸出一條天窗
延展到各個「花瓣」的末梢
旅客走進航站樓
可以順著陽光的指引找到登機門
C型柱頂部直接與氣泡狀天窗相接
將屋面與承重結構一體化
簡化了建築形式
浪漫靈動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位於市中心以南46公里處的大興區的新機場(乘特快列車只需20分鐘)。為了緩解首都現有機場的擁堵而開發的北京大興機場,將成為該地區的一個主要交通樞紐,該地區的國際旅行需求在全球增長最快,並已完全融入中國不斷擴大的交通網絡。
世界最大航站樓——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北京大興的客運量最初為每年4500萬人次
到2025年將達到7200萬人次,
並計劃進一步擴大到每年1億人次和400萬噸貨物的客運量。
北京大興70萬平方米的客運大樓包括一個8萬平方米的地面運輸中心,
可直接連接北京、全國高鐵網絡和當地的列車服務,
為天津和河北省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催化劑。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授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代碼「PKX」,為該地區不斷增長的人口提供了一套新的航空運輸服務標準。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航站樓的設計呼應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原則,中心庭院周圍組織相互連接的空間,航站樓的設計完美地引導所有乘客穿過相關的出發、抵達或換乘區域,到達中心的大院——位於航站樓中心的多層會議空間。
世界上施工技術難度最高的航站樓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不僅結構複雜、空間跨度大
航站樓區南北長約 1753 米,東西寬約 1591 米
由旅客航站樓、換乘中心和綜合服務樓
以及停車樓三部分組成
如此龐大的屋蓋僅用了 8 根 C 形柱作支撐
其中有6根在一個180米直徑的同心圓上
它的工程體量可以將鳥巢放進來的
這 8 根 C 形柱彼此間距 200 米
幾乎無柱的巨大中廳
為乘客提供了最大化的公共空間
航站樓拱形屋頂內的六種流動形式延伸至地面以支撐結構,並將自然光引入室內,引導所有乘客走向中心庭院。
自然光也通過線性天窗網絡進入航站樓,為整個建築提供直觀的導航系統,引導乘客進出登機口。高達100米的結構跨度創造了航站樓寬敞的公共空間,並為將來的任何重新配置提供了最高程度的靈活性。
航站樓緊湊的徑向設計允許最大數量的飛機直接停在航站樓,距建築物中心的距離最小,為乘客提供了非凡的便利和靈活的操作。79個帶空軍橋的登機口直接與航站樓相連,可同時快速處理6架A380全機的乘客。
五個航空碼頭直接從航站樓的主要中央庭院向外輻射,所有乘客服務和便利設施都位於中央庭院,使乘客可以在相對較短的距離內步行穿過機場,而不需要自動穿梭列車。因此,該航站樓緊湊的設計將登機門和登機口之間的距離以及中轉乘客的登機口之間的距離降到了最低。這種徑向結構確保即使最遠的登機門也可以在8分鐘的步行時間內到達。
整個機場都安裝了光伏發電系統,提供至少10兆瓦的最低容量。北京大興集中供熱餘熱回收利用由復合地源熱泵系統支撐,集中供能面積近250萬平方米。
機場還實施雨水收集和水管理系統,採用自然儲存、自然滲透和自然凈化新濕地、湖泊和溪流中280萬立方米的水,以防止洪水泛濫,對抗夏季「熱島」對當地小氣候的影響。
為了機場安全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採用了層間隔震技術
這項技術目前是國內首創
層間隔震技術就是在航站樓首層板下
設置了隔震支座
將航站樓首層和地下一層完全隔開
既隔震又不影響地下層的使用
所謂隔震,簡單地說就是在上部結構和地面之間,設置一層柔軟的隔震層,減少地面運動向上部結構傳遞,使上部結構的地震反應大幅降低,從而實現「隔離」地震。通常隔震結構的地震反應僅有非隔震結構的1/4至1/8,因而可以極大提高建築的抗震性能。
一般隔震層由若干個隔震支座組成,而隔震支座則是由橡膠和鋼板相互疊加粘結而成,這樣既保證了隔震支座的剛度,又使其具有良好的柔韌性。
總平面圖
地下一層平面圖
地下二層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四層平面圖
建築師:扎哈·哈迪德
地點:中國 北京
建築師/聯合設計團隊:扎哈·哈迪德工作室 ADP Ingenierie建築事務所
面積:70萬平方米
年份:2019
攝像:Hufton+Crow
每天都有精彩內容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