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清華校長點名的新生:不要感謝貧窮,但要謝謝媽媽

2019-10-02     名校家長

上月,在清華大學的開學典禮上,校長邱勇點名表揚了四名學生。

他說:你們當中,有來自湖北、心懷外交夢想的劉雨桐同學

有來自上海、熱愛中國古典詩詞的武亦姝同學

有來自莫三比克、有志於成為土木工程師的科薇同學

有來自雲南、堅信「唯有自強不息,才有日後無限可能」的林萬東同學

而在被清華校長點名表揚後,這位寒門學子林萬東,火了!

7月24日,清華大學的一紙捷報,輾轉2300多公里,抵達雲南宣威市阿都鄉的貧困考生林萬東手中。

在2019年高考中,林萬東考取理科713分,通過清華大學「自強計劃」被該校自動化系錄取。

收到錄取通知書時,他正在工地搬磚掙錢

據報道,林萬東的家鄉雲南省宣威市阿都鄉,屬中國深度貧困地區。

林萬東姐弟三人,姐姐在讀大學,弟弟在讀高一;父親患有腰傷和腦梗,不能幹重活,85歲的爺爺也腿腳不便;

然而,這個貧困的家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會斷送孩子的學業。

因為,這個家,有一個相信讀書才有出路,不怕吃苦也不願服輸的媽媽孔大桃。

家裡所有的重擔,幾乎都壓在了這位中年婦女的肩上。

雖然她今年才41歲,但生活的苦,卻讓她飽受滄桑。

為了供養三位孩子讀書,為了給丈夫和公公治病,她在昆明的一家工地搬磚背沙,承受著幾倍於尋常家庭的壓力。

這位負重前行的媽媽,即使在生活最難的時候,也依然保有對孩子、生活的樂觀。

在兒子收到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後,孔大桃含淚說道:「壓力最大的時候,我心裡仍然非常高興,只要孩子聽話,我一直都是能吃苦耐勞。」

這位農村媽媽,和中國絕大多數的普通媽媽一樣,對孩子掏心掏肺,奉獻自己的所有,只要孩子能讓自己看到希望,她覺得自己無論多苦,都是能夠挺住的。

這位農村媽媽,又是如此的與眾不同。

她看得到孩子的未來在學習上,所以她面對壓力卻仍心懷樂觀,對生活充滿希望。她知道,熬過壓力,就能撥雲見日,收穫希望。

曾看過這樣一句經典格言:這世上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

母親孔大桃的這種樂觀主義,也深深感染了兒子林萬東。

林萬東曾在自述中說道:「唯有自強不息,我們才會有日後的無限可能。」

他在自述書中曾提到,媽媽從不在他面前表現出在工地上有多麼辛苦,為的是讓他安心學習,不帶壓力地走進考場。

而正在媽媽的這種自強樂觀、吃苦耐勞的精神,讓林萬東深知成材的重要性。

他說,自己必須要通過努力,帶領著家人一起走向幸福。

沒有感謝貧窮的林萬東,卻真的從媽媽那裡學會了什麼叫做自強、吃苦耐勞!

媽媽孔大桃,用自己的身體力行,真正地感染了自己的孩子,從而教出了刻苦努力、自強獨立的孩子們。

她的孩子們,不優秀都難!

許久沒有發新歌的周杰倫,最近發了一首新歌《說好不哭》,刷屏了微博和朋友圈,也癱瘓了QQ音樂。

周杰倫有多火?即使年過40,始終沒有開通個人微博,但只要一有消息,他依然是那個最受關注的頂級流量明星。

儘管時代變遷,新歌手不斷湧現,但是60後、70後、80後、90後用戶,收聽最多的歌依舊是周杰倫的。

集億萬寵愛於一身的周杰倫,即使走得再遠,他最感謝的人,永遠都是媽媽葉惠美。

現在,我們看到的周杰倫,功成名就;但小時候的他,卻是在單親家庭下長大的「苦」孩子

由於父母離異,年少的周杰倫,便由身為中學老師的媽媽照顧。成長在單親家庭,媽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身上。

4歲時,媽媽就給他買了一架鋼琴,要求他每天練兩小時。

但他小時候非常好動、根本坐不住,所以練琴時,媽媽就會拿著藤條在後面盯著他,直到他練完琴為止...

當時聽到窗外其他小孩的嬉鬧聲,周杰倫覺得非常痛苦,「為什麼我要學鋼琴」,雖然以前不懂,但他如今體會到了媽媽當初的良苦用心,「現在真的很感謝她」。

周杰倫在受訪時曾說:「我的音樂底子打得厚,都是那根藤條逼出來的。」

他在北大演講時曾說:「人一定要有一技之長,尊師重道,最重要的是聽媽媽的話!」

而周杰倫的好哥們JJ林俊傑,也同樣表示最感謝的人是媽媽

林俊傑4歲開始學鋼琴,但面對枯燥的練習,他偷懶了...

有一次,林俊傑偷懶沒有練琴,去看爸爸打遊戲。林媽媽就用藤條打他的手,不僅流了血,還留下了疤痕。

如今,回憶起當初的場景,林俊傑銘感於心:沒有鋼琴和童年時期的反覆練習,就不會有現在的林俊傑。

也許,她們的教育方式,還有待商榷之處。

但很多時候,只有在成人之後,孩子們才會最終明白,母親當年的良苦用心,才是人生最珍貴的財富。

莎士比亞曾說:「三代培養不出一個貴族。」

不得不承認,貧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們的發展,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貧窮,真的會決定我們的未來嗎?

下面這位女孩的故事,剛好回答了這個問題

她叫王心怡,畢業於河北棗強中學,2018年高考707分,被北大中文系錄取。

她在一篇名叫《感謝貧窮》的自述文中,講述了自己的成長故事

王心怡出生在棗強縣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媽媽體弱多病,但還要常年在家照顧患有高血壓、哮喘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爺。

媽媽身體雖然不好,但她和很多媽媽一樣,勤勞,善良,樸實,並且骨子裡還多了一份達觀、自律和專注。

王心怡在文中,用了大量筆墨描述自己的母親

她的母親,現在仍穿著自己二十年前的校服;

當她穿著那件袖子長出一截的「土得掉渣」的棉襖,被同學笑話後哭著回家時,媽媽只說了一句:「不要理他,踏實做事就好。」

家裡只有一輛破自行車,可媽媽卻堅持幾年如一日地,接送兩個孩子上下學,哪怕是在惡劣的雨雪天氣,媽媽也會堅持,並且從不誤時。

她辛勤勞作,帶孩子下田幹活,用莊稼的生長和土地的收穫,告訴孩子們只有腳踏實地,注重積累,才能茁壯成長。

面對貧窮,王心怡無疑是幸運的。

她的幸運,在於她擁有一個教會她戰勝貧窮的法寶——媽媽。

她的媽媽,用自己的身體力行,讓孩子們在生活和勞動中學到的真理,遠勝過從書本中得來的死知識。

王心怡,與其說是在《感謝貧窮》,不如說是在感謝自己的母親。

她的母親,真正教會了她衝出寒門,給了她展翅飛翔的翅膀。

同樣出身寒門,曾獲得過超級演說家冠軍的北大才女——劉媛媛,也將自己的成長,歸功在母親身上

她的媽媽,小學一年級都沒有讀完,但她深知讀書對於孩子們的重要性,所以,她即使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們考上大學。

而今年因向母親下跪而大火的安徽高考生——王恆傑,也是一位由母親成就的孩子

高考考場外,下午5點,已經站滿了很多家長。

考試終場鈴響後,只見一位考生,走到媽媽面前,撲通一聲跪下了。

王恆傑說:「媽媽,謝謝您,這些年您辛苦了」。

王恆傑深知單親媽媽的不易,他知道媽媽無數個日夜的煎熬,默默把苦往肚子裡咽,只是為了不想讓自己在學習上分心。

我們的母親,任勞任怨,甘願忍受生活的苦,卻依然要把我們撫養成人。

她們沒有什麼偉大的夢想,在孩子面前,她們永遠都只有一個共同而樸素的期盼:那就是,只要孩子將來有出息,自己苦點累點,又算得了什麼呢?

不得不承認,在中國現有的家庭教育結構下,母親的分量,普遍要比爸爸重很多。

很多時候,一個家庭,爸爸對於孩子的教育,是缺席的狀態;而媽媽,更多地扮演者嚴父、慈母的雙重角色。

所以,當回顧這篇文章時,我們看到了天底下媽媽的共同畫像,也聽到了無數孩子共同的心聲:

不必感謝貧窮,不必感謝苦難,不必感謝挫折,但請一定要感謝親愛的媽媽!

媽媽的愛,是孩子成長的起點;媽媽的愛,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媽媽的愛,更能決定孩子命運的走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B_ejG0BMH2_cNUgaav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