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旅行是瞎折騰?你可能不知道,見過世面的孩子有多厲害

2019-09-25   弘益

哇,時間過得好快,中秋假期過去沒幾天,十一的黃金周馬上就到了。

有的家長就說了「家裡有孩子,哪兒也去不了。」很多家長不願意帶孩子去旅行,為什麼呢?據我的觀察和了解,原因很直接,大致有以下幾種:

1. 覺得沒用,記不住

孩子太小,看什麼都記不住,去了也白去,浪費金錢和精力。

2. 覺得危險

一出去換了環境和改變了生活規律,孩子就愛生病,在人生地不熟生了病折磨孩子折騰大人,而且孩子換了地方容易吃不習慣,睡不習慣,就自然會玩不好。

3. 覺得麻煩

本來旅行就要帶一堆東西,還要單獨給孩子帶用品玩具衣服尿布,既要照顧孩子還要陪孩子玩,搞得大人很疲憊,玩也不能盡興。

第一個「去了白去」的說法,最為普遍。

我特別不喜歡父母的「有用論」。譬如學拉二胡是有用的,玩沙土就是沒用的,學溜冰是有用的,捉迷藏就是沒用的,學習班是有用的,過家家就是沒用的,做航模是有用的,玩積木就是沒用的……沿著有用論的思路,旅行,就是瞎玩兒,既考不了級,也沒證書,既加不了分,也不能算特長,當然是沒用的,也就不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

有一段話說的特別好:孩子成長過程中,語數英的知識,鋼琴美術體操的技能,這些是硬功夫;性格、情操、眼界、心理等等,則是軟實力。就像一台電腦,硬體固然重要,核心競爭力其實是軟體。軟實力,是最重要、最核心、最能影響發展、最能營造幸福人生的關鍵因素

第二種和第三種的想法認為旅行會有意外,有風險。會有吃不習慣的飯菜,會有延誤的航班,會有磕磕絆絆,甚至會生病和縫針……還會給家長帶來好多不必要的麻煩。

但是,這不正是旅行的目的所在嗎?我們不是想讓孩子更堅強嗎,不是想讓孩子會處理困難嗎,不是想讓孩子成熟成長嗎?

旅行,就是這麼一個無法替代的成長課程。幾乎所有的家長,在和孩子一起旅行之後,都會發現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孩子有了很大的變化——這,就是旅行的魅力和魔力所在。

我有個朋友,家裡是一個被媽媽嬌慣的「嬌滴滴」的5歲小男孩。一點點挫折和疼痛都受不了,在陽光下曬久了就會難受哭的小男孩,性格懦弱怕事不說,做事也猶猶豫豫拖泥帶水。

終於家裡老爸看不下去了,強硬地帶著孩子、一些簡單的補給、野營用具就帶著孩子徒步去爬野長城(危險行為切勿模仿)。

孩子媽媽沒攔住,在家擔驚受怕了兩天。

這兩天孩子跟著爸爸徒步野營,走了很多路,睡的也很不舒服,期間肯定是吃了不少苦頭。回來後孩子雖然曬黑了,身上也都是蚊子包和樹枝劃出來的口子,但是性格變化很大,變得堅毅了很多,也不再總哼哼唧唧。用他老爸的話說「這才像個男孩子樣子。」

雖然這個例比較極端,卻值得我們思考很多。

所以說,帶孩子旅行不光能夠讓孩子增長見識,還能磨鍊孩子的性格,最重要的是孩子多元價值觀的建立,讓孩子能夠尊重每個個體的意願,以各自的個人能力尋求自我滿足的途徑。

老祖宗早就說過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不光是讀,還要思考,旅行也不是只玩,也要深思。兩者結合讓我們知道生命形態的多樣性,人生也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就不會只認為某種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就不會只聽命於一個聲音,就不會只做別人告訴他應該做的事……也就是說,他開始成為一個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見解的人了。

在旅途中孩子會增長見識,會收穫許多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孩子的眼界也在一次次的旅行中變得寬闊。

演員黃磊說,不要害怕帶小孩子出來,小孩子需要多接觸大自然,多和不同的人事物接觸。在孩子的成長時刻帶孩子儘可能多的擴大眼界見識,對孩子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上都是不可估量的財富。

黃磊在微博上說:從多多2歲的時候,他和孫莉就開始帶著女兒一起參加話劇《暗戀桃花源》的巡演,到現在已經整整十年,走過了四十多個城市,演出了近500餘場,多多也幾乎背下了每一個角色的台詞。

李亞鵬也在一次專訪中談到女兒的成長:從1歲半起,李嫣就開始被鍛鍊爬山,到5歲已經能獨自徒步15公里;而且每年二十四節氣都會去十三陵水庫做節氣調查,去了7年,168次……這些活動,只要李亞鵬在北京都會參加,王菲也經常去,能不落下絕不落下。



遠行的孩子更強大,因為他們比同齡人去過的地方更多,見過的人、景、物更多,閱歷更豐富,眼界也就越開闊。

而且現在不管小孩還是大人,在電腦螢幕前坐著的時間都越來越長。很多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甚至都不如跟電腦親近,社交網絡、簡訊、電視占據了人們大部分精力,家人之間真正的溝通越來越少。

出去旅行也是個好機會讓你拔下這些電源,跟家人共度一段有質量的時光。對於家庭來說,這是一個好機會,去製造新的回憶和故事。

同時,帶孩子旅行也能夠重新燃起大人的探索之心。

孩子都是充滿好奇的,他們會自己細細體會大自然的美麗。跟孩子一起旅遊,你必須按照他們的節奏去行動,這樣你的步子也會慢下來。有時候他們能指出一些你平時不會關注的東西,讓你大吃一驚。

跟你的孩子一起去探索世界,一定能重新燃起你的探索欲,在你們的旅途中發現新的樂趣。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不得不承認,廣袤的世界和多元的文化,真的是最好的老師。

有機會帶孩子多出去看看,絕對是有益無害的,不僅僅是打開眼界認知世界,也是親子之間有了更深的交流。

父母的陪伴,比一切好玩的好吃的,都更讓人印象深刻。

而這樣的快樂是雙向的,在旅行中,身為父母也跟孩子們更加親密,通過放鬆心情,跟小孩的溝通也多了很多。

這和自己去旅行,是截然不同的體驗。

你會比平時更細心、更周到,為旅行所做的準備更多。

而與孩子的溝通,以及獲得的快樂,也是成比例地增長。

已經自己做了父母的人或許感受過,和孩子一起赤腳在沙灘奔跑,在叢林裡一起探險,他們旅行中的笑臉,讓日常忙於工作的父母也能像孩子一樣快樂。

旅程中的驚喜,是日常生活無法相比的,而與孩子每一個共同走過的地方,也將是一段無可替代的記憶。

畢竟,讓平時的那些「沒時間」和「沒精力」,變成朝夕相處一起走過異鄉的陪伴,才是帶孩子旅行最大的意義。

雖然帶孩子旅行很疲憊,

但是旅途會帶給你們不一樣的回憶。

十一假期你們有旅行計劃嗎?

聊一聊你對帶娃旅行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