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相信大家聽到過來人說得最多的,便是建議年輕人儘早存錢。不光如此,還有人建議年輕人儘早理財。畢竟,有句老話說得好,那便是你不理財,財便不會理你。
但是,很多時候人真正想要醒悟,必須到達一定的年齡或者說經歷一定的事情才行。也就是說,哪怕過來人真的不停勸年輕人多理財,但最終效果也不會太過於理想。話雖這麼說,但建議還是必須要給的。
那麼,為何那麼多人總建議年輕人儘早理財呢?理財,又真的可以讓我們達到所謂的財務自由嗎?理財路上,最應該具備的心態,又究竟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理財那些事兒。
一、為什麼那麼多人,總是建議年輕人多存錢?
相信大家都發現了,目前這個社會裡,如果我們沒有一定的學歷以及能力的話,那能夠拿到手的薪水,肯定是有限的。加上目前的物價水平偏高,一個月還沒怎麼花,但錢就這麼沒了。這,算是很多年輕人的心裡話。
其實,當我們過幾年回頭來看一看時才會發現,所謂的存不下錢,和工資沒有太大的關係。要硬說有關係,也不過是工資高能夠多存點,而工資低則只能少存點而已,也就是存錢速度上的差別。
如果年輕人能夠儘早存錢的話,至少未來做某種決定時,完全不用找父母幫忙。例如買車、買房或者說談戀愛需要花銷等等,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也算是一種獨立嗎?說白了,過來人不求年輕人多存錢,但至少要有點本錢才行。
二、理財,真的能夠讓我們達到財務自由嗎?
在網上,很多人動不動就喜歡引用所謂的財務自由概念,甚至還有人打比方,你一年存多少錢,連續存多少年之後,便能夠財務自由了。這,看上去的確是蠻吸引人的,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坦白講,所謂的財務自由,距離普通人有著老遠的距離。我們一開始理財,最應該建立的目標並非是這個,而是應該要求自己在一年內存下多少錢,或者說五年內達到什麼樣的財富等級。
這,才算是相對實際的目標,也才容易實現。因為,動不動就財務自由的話,那年輕人只會變成每天做夢,而沒有絲毫慾望存錢和理財了,不就和我們一開始的想法相背了嗎?
三、理財路上,最應該具備的心態,是什麼?
理財,並非一件易事。更準確的說,它應該是一件一輩子都應該從事的事情,換句話說,便是我們應該不斷給自己灌輸理財的理念。而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當中,理財的心態也自然會有所不同。
嚴格來說,理財並不會讓我們發大財,這一點是需要先說明的。而更重要的,理財思維應該是讓我們的財務穩定增長,並且每年能夠通過錢生錢帶來一定的收益,這才是普通人最希望看到的。
很多人一聽到理財,便有兩種反應:其一,便是想著用很少的本金,未來經過一段時間後進行翻倍;而其二,便是聽到理財就會覺得是騙人的。這兩種思維都存在,但卻都有些想偏了。
坦白講,小胖在醒悟該存錢或者說該理財時,已經是出社會的第8年了。換句話說,便是浪費了整整8年的時間,如果自己能夠提前具備理財意識的話,或許現在也能夠小有存款了。
也就是說,年輕人雖然很多時候聽不進去過來人的建議,但至少應該做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時刻和這些過來人聊一聊,讓他們傳授一些經驗,或者說傳授一些理念,這,才是最有助於年輕人成長的事情,不是嗎?
那麼,您覺得年輕人究竟該不該儘早理財呢?作為過來人,您又有什麼理財經驗可以傳授呢?理財,真的能夠讓我們達到財務自由,甚至是一夜暴富嗎?歡迎一起在留言區聊一聊!
(打字不易,看完請幫忙點個贊哈,如果您喜歡小胖的文章,也請關注一下,小胖先謝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