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市場持續低迷,是供求問題?還是低質果的錯?

2019-11-30     農林衛視

今年獼猴桃價格大跳水,遇到這樣低迷的市場,是不是獼猴桃就沒前景了呢?很多果農很焦慮,也有很多人開始唱衰獼猴桃行業。

其實不是這樣的,給大家一個數據,這些年不僅國內的獼猴桃種植面積在擴張,義大利和紐西蘭出口到中國的獼猴桃產量也在增加。

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中國這個市場是足夠巨大的,我們人均消費獼猴桃的量還遠遠不足,特別是針對高品質的獼猴桃遠遠不足。

那獼猴桃市場低迷,原因在哪裡?是供求問題,還是低質果的錯?

1 盲目擴種

市場供需是我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這些年來,獼猴桃的價格比較穩,而且在增長,所以全國各地,只要能種獼猴桃的地方都在大規模去種植。

原來全世界獼猴桃種植面積最大的是智利,然後是義大利,接著紐西蘭。然而中國現在已經已經追上義大利,可能競爭到第一的位置。

但是它價格是倒掛的,紐西蘭的產值反而很高,中國的產值反而很低。

現在特別是我們的山區,在國家的扶貧下,很多地方就開始種獼猴桃,而且可能澆灌條件不好的地方也種,這種盲目擴種給市場帶來了巨大的供應的壓力。

前文提到,高品質的獼猴桃還是很缺的,所以紐西蘭進口的獼猴桃每年都在增加供應量,這也讓我們國產獼猴桃更加難賣。

大面積的市場供應會帶來我們市場的消化能力就會受阻,這個是一個供需的一個問題。

我們的果農朋友,一定要先了解獼猴桃的特性,了解哪些地方能種哪些品種。比如不能在北方去種紅陽。秦嶺以北的品種和秦嶺以南就不一樣。

我們認為國產獼猴桃擴種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獼猴桃的種植水平低。

很多農戶是初次接觸獼猴桃,很多時候就不知道怎麼去種,產出的果就參差不齊,劣質果流入市場,就會影響獼猴桃的口碑。

2 低質果

這低質量的果又分為三類,第一是種出來的果本身就低質量的,就直接衝擊市場。因為它的質量低,所以價格也低,賣了就是錢就揣在包裡邊了。

所以不會像國外成熟的獼猴桃市場那樣,說我們去規劃這個市場,保護品牌。

第二是果采完了以後入冷庫管理不善。比如說有些溫度調節不好,提前變軟了,或者變壞了。這一部分經銷商也不考慮市場,反正能賣出去,就少賠一點。所以這一部分低質的果也在衝擊市場。

第三是早采果。有果農在7月底就開始把獼猴桃採下來賣到市場。

這一部分購買的消費者,他不怕你的價格貴,他有能力去消費價格高的獼猴桃,所以他提前早去買。但是正因為如此,我們傷害的是最好的一撥人群。

但是果子還沒有熟,你就供應到市場,這部分消費者就被我們傷害了。 所以我們供應到市場的果,如果是低品質的果,消費者如何信賴我們國產的獼猴桃?

這樣子一來,因為你的早采,或者你前期的管理不當,把好的消費人群得罪了。他們就會逐漸對國產獼猴桃失去了信心。

當然還有一些電商在推動,反正就是各方面的原因,導致我們國內中高端的消費者,甚至普通大眾的消費者發現獼猴桃買的時候看上去好好的,拿回家以後軟了就全部都不能吃了。

消費者情願多花一點錢去買紐西蘭佳沛的,去買義大利的或者哪裡的,反正只要進口的就放心。

所以在這個角度上來講,相對的供大於求就出現了,就是我們低質的東西衝擊市場以後帶來的消費者的信心不足,需求就降低了。賣的人多了,買的人少了,我們價格為什麼不跌?

來源:天天學農獼猴桃號

(農林衛視新媒體整理髮布,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yw1wW4BMH2_cNUgXFz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