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出演就夸演技好?求求別再吹楊超越「靈」了

2020-08-13     Sir電影

原標題:本色出演就夸演技好?求求別再吹楊超越「靈」了

誰能想到。

超越妹妹現在都是擁有演技tag的人了——

#楊超越演技#

事情是這樣,前幾天楊超越的《且聽鳳鳴》開播,她的表現被不約而同地夸為——

「靈」。

舉例如下:

捏嘴眨眼,靈×1。

東張西望,靈×2。

小手一勾,靈×3。

你get到了嗎?

反正這已經不是Sir第一次被硬塞「演技」了。

當初他們說,沈月哭戲有演技。

當初他們說,迪麗熱巴狐狸有演技。

演技,進入了大貶值的階段。

在被面癱AI式表演荼毒後,大家已經把會流淚、會做表情、眼睛水靈都當成了演技。

這年頭,仿佛能走路的都能叫運動健將了。

01

任何演技都不是單獨抽離的技。

而是附著在具體的角色身上。

楊超越到底表演得怎樣?得從《且聽鳳鳴》里看。

典型的玄幻修真劇,楊超越飾的原本是天才少女,被暗算失去修行後被家族流放,成為靠忽悠人維持生活的小騙子,人設古靈精怪。

比如被大家提及最多的這段。

楊超越要使詐騙錢,小詭計得手後,楊超越伸手等錢,嘴巴微張,抬眼盼著。

小騙子的貪婪、得意一下子就出來了。

必須得承認,超越妹妹演得不面癱,也不尷尬,看上去還是舒服的。

但同時,也肉眼可見的青澀。

程式化、痕跡明顯。

說到錢,手上就做搓錢的動作;要表現心機,眼神就偷瞟。

這是一種入門簡筆畫式的表演——

她演的不是角色,而是一個淺顯直觀的概念。

說到「靈」。

超越妹妹的表現是大眼睛一直盯,從臉,到手,對她所說的內容表達關切。

和男主的互動充分把「甜」勁兒給釋放出來。

她的神態、形體,滿臉的膠原蛋白,都在向觀眾宣布:這是一個天真少女。

這不也和她在綜藝里的表現一樣嗎——

正如許多人喜歡楊超越的理由:誰在乎實力,可愛就夠了。

一句話概括她在《且聽鳳鳴》的表演就是:本色出演。

把她的那份嬌憨可愛,無拘無束地搬到了鏡頭前,演出來的角色,本質上是楊超越自己。

然後呢?

有的人說,之所以夸超越妹妹,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期待值。

因為她是非科班出身,還沒怎麼演過戲,演成這樣不錯了。

在這裡Sir只想說上一個被誇「靈」的演員。

去年《誅仙1》上映,雖然趁了《陳情令》的勢,但拍攝時間更早。

在粉絲濾鏡下,肖戰演技也被認為是「靈」。

只能說,首次觸電的肖戰表現青澀,不突出,也不算拖後腿。

暗戀的師姐湊近臉旁,他以為是要親吻,滿眼期待和緊張。

後來,天真的少年張小凡成魔,不認得和自己最親的師姐,失手把她打傷。

為了表現魔族的瘋狂,肖戰飾演的張小凡狂笑著走近師姐。

從震驚到平靜、滴下淚來。

這不就是和楊超越一樣的演技嗎?

該做的動作都做出來了。

但也就僅此而已。

兩人都是本色出演,用青澀去貼合角色的天真。

但一個演員,才剛剛接觸了表演,不功不過地完成了任務。

就要急著認領演技的獎狀嗎?

別忘了,這份演技有粉絲濾鏡,有大家對於第一次觸電的寬容。

但終究不是鐵打的演技。

是會隨著風向搖擺的。

人氣火的時候,聽到的是鼓勵和讚美——

超出預期

成熟度很高

牆倒後,便是一片噓聲。

6月29日,11屆金掃帚獎最令人失望男演員為肖戰。

汪海林寫的短板評語話術:

《誅仙1》沒變。

肖戰在裡面的演技沒變。

但他的青澀,已經失去成為「靈」的資格,而變成了拖垮整部劇的「老鼠屎」。

有人真的在乎楊超越和肖戰的演技嗎?

有的,只是殺和捧殺。

02

發現了沒。

被形容為「靈」,是年輕演員的專利。

你有聽誰說過斯琴高娃、張豐毅靈的嗎?

在老戲骨身上,哪怕演得再好,大家都認為是歲月磨礪出來的,和渾然天成的靈是兩回事。

少女感算不算靈?

聽好了,Sir說:

不算。

楊超越的這種「靈」,是在該有的情景,做出的楊超越的回應,或者說,做出一個22歲的活潑女生該有的回應。

到眨眼時眨眼,到抬下巴時抬下巴,用好看的五官儘可能展現活潑、動人。

比起表演,這更應該說是偶像式的表情管理。

當年陳冠希拍《無間道》,覺得自己很會演戲,去到片場,心不在焉。

終於有一次,導演劉偉強招呼陳冠希過來,問,「累不累」。

陳:不累。

劉偉強啪的就是一巴掌:不累,就給我好好演戲。

這一巴掌,打醒的是什麼?

Sir直接點——

看上去靈和真的靈,究竟相差多遠?

能做的上表情自然、情緒真摯,對不起,那只是基本功。

演技,是在同樣的劇情下,發掘出的驚喜。

可以拿來舉例的簡直不要太多。

打個比方,關於「靈」,Sir之前也誇過春夏。

她的靈,是「慢一拍的靈」。

懵懂、文藝、疏離感。

她的靈氣,準確來說是一種感性魅力,是一頭扎進牛角尖後的後知後覺。

冷暖自知,似笑非笑。

非科班出身,但老天爺賞飯。

讓她遇見《踏血尋梅》中的王佳梅。

不用避諱,本色出演。

「如果我說我15歲就在向王佳梅靠了,好像有點虛偽,但真的是這樣。」

但在這天然之外,還需兩股力量互補,才能撐起角色的骨骼。

即便同一種情緒。

有情感的釋放,賦予角色能量。

也要有日常化的表達,賦予其呼吸。

把演技一詞拆開,技巧與信念。

前者,幫助演員在最快的時間找准角色狀態,完成更精準、最深層次的表達。

後者,是演員對角色成立基礎信任後,能自然催化出的精神延伸。

前者,春夏是弱勢。

而後者,春夏奉行一個笨辦法——

跟自己打架。

在一場戲之前,春夏會把自己憋在屋中對著鏡子。

嘗試與角色溝通,嘗試和它說話,對著鏡子自問自答。

把自己的心拆開,裝進另一個人。

「我很容易跟自己打架,在我沒打贏自己之前,我沒辦法出去面對別人。」

「因為我們做演員的

其實就是把自己的心碎變成藝術

但是 你知道 我沒法感激這個心碎

因為我的工作無法真正的心碎了

我的每一次心碎都是我的工作」

如果說春夏在表演上有天賦。

才不是所謂靈氣,而是她折磨自己。

這是一個演員理應具備的內心容量,讓他能夠接納和詮釋各種角色的排山倒海的情緒。

而同樣屬於「靈」這一派的代表。

還有周迅和小花文淇。

你忘不了文淇在《血觀音》中的表演。

在火車上被強姦,在最絕望的時刻,她笑了。

她似乎不意外。

甚至就是等著要親自嘗到苦果,好甘心認命。

周迅。

天真、純凈、浪漫。

又藏著股少年弟子江湖老的從容不迫。

無論是周迅、春夏、文淇,她們角色身上的破碎都異常尖銳刺人。

或許現在我們更能定義「靈」了——

少女演出少女感不叫靈。

而是在她清澈天真的背後,竟然潛藏著超越外表的生命體驗。

陳凱歌對周迅有一句評價很貼切:

「很好的心靈溝通者。」

她用最輕微靈巧的動作,打開了你的心門,讓你通向複雜幽微的角色。

而絕不通向楊超越式的,少女偶像的外殼。

03

再往深了說。

靈,是一個演員的天賦和潛力。

但天然就代表著演技嗎?

不。

你甚至發現,有時還是阻礙。

也是老天爺賞飯,20年前,章子怡就是玉嬌龍。

一部《臥虎藏龍》飛進了好萊塢。

機敏,高傲,勝負欲寫在臉上。

可在今天,你已經很難想像那個當時宣稱「我年輕又漂亮,男人不可能不喜歡我」的鋒芒盡露的「國際章」了吧?

不是啥人設洗白。

也不是唏噓滄海桑田。

而是一個一個角色,「收」住了你腦海中,原來的她。

《一代宗師》同樣的勝負之爭,一句「憑什麼出頭」,少女時期的宮二原本可以有一個鋒芒畢露的眼神,章子怡卻沒有這樣處理。

目光內斂沉靜,帶著一點執拗。

勝負沒在面子上,而在骨子裡。

更篤定,卻更輕盈。

這樣的少女章子怡,我們是第一次見到。

靈氣消失了?

它被消化了。

技巧與信念,把它消化在每一撇眼神,每一次回首,每一處定格里。

這也正是演員,氣質與能力相輔相成的關係。

氣是老天給的。

技是磨鍊、學習、沉澱。甚至是用來悟的。

前者叫反應,後者叫雕琢。

當我們無限拔高前者,並論之謂道時,我們就看扁了世界上所有演員為後者付出的努力。

一部速食偶像玄幻劇中,能做到最基本的,不尷尬,不出戲,表情管理尚可。

及格以上,小驚喜。

對於剛剛涉足表演的楊超越,可能足夠了。

但讀到這,你應該已經明白了。

「楊超越」「靈氣」「演技」喜提熱搜,讓Sir彆扭的當然不是楊超越。

Sir真正不適的,是我們的審美降級。

幾張動圖,一段CUT,評論區「AWSL」整齊排列——

「她好A!」

「又酷又颯!」

「好有靈氣啊!」

用關鍵詞,用一張美圖,去代替業務評價。

用傳播價值取代評論價值,正漸漸成為影視行業的常態。

動輒就誇讚演技好,究竟對誰好?

對於楊超越——

在主演的第一玄幻劇里,連原聲都還沒收錄,就背上了演技好的虛名,剩下的路讓她該往哪走。

一時造神一時爽,毀神就在下半場。

對一個初出茅廬的非科班演員,猴急的吹捧示好。

我們辜負的,不僅是演員為此付出的努力。

更在於,我們踐踏了他們對於職業的敬畏。

比如,「平民影帝」宋康昊。

憑著《寄生蟲》斬獲各式影帝,憑什麼?

熟知奉俊昊導演風格的都知道,他在影片開機之前,就會將影片中每一個畫面細節設計到極致。

燈光、機器、收音,都已經如程序般嚴謹地敲定。

而這每一「干擾」,都將成為表演者的雜念。

但宋康昊強就強在,他依舊能在最被限制的環境中,找到一個釋放情感生命力的空間。

就比如當他躺在沙發之下,聽到主人家兩口談論自己的「味道」時。

恐懼、疑惑,卻依舊不甘。

一隻手,拽起自己的衣服,聞了聞。

啪地一鬆手。

他認命了。

比如馮遠征。

拍《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時,多次撥打家暴熱線;拍《愛了散了》他飾演一名性無能丈夫,就深入到病人群體;拍《非誠勿擾》出演同性戀,不到十分鐘的戲也是讓他深入到同志群體中。

記錄、體驗、提煉。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一個細節,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

秦奮(葛優 飾)認出了老同事建國(馮遠征 飾),兩個人見面握手。

語言上有來有回,手上較起了勁。

就當葛大爺將要坐下。

馮遠征現場即興,手輕輕一抓,神來之筆。

你看葛優反應,也被這「熱情」震了一下。

事後葛大爺說:「那一下還真給我整出一身雞皮疙瘩。」

不光是所謂「實力派」。

真正的偶像派,在角色面前也是謙卑的。

漫威系,相當於國內的頂級玄幻了吧?

靠的就是角色與演員魅力相輔相成。

但即便如此,這些演員也不敢在這水到渠成的花路上止步。

每年都會適當地選擇接拍,其他類型,更需表演功力的作品,甚至是文藝片。

像是斯嘉麗·詹森。

「黑寡婦」就是她。

但她不甘只是「黑寡婦」。

今年奧斯卡的候選名單上,《婚姻故事》《喬喬的異想世界》,讓斯嘉麗同時獲得了2個表演類獎項提名。

「聊演技該聊什麼?」

就像是在提問「聊起現代量子物理 ,我們聊些什麼?」。

打開淘寶搜索「演技」,專業著作教材,浩瀚如煙海。

往淺了說,是知識,是技巧,是經驗。

往深了說,是自覺,是積累,是奉獻。

但以上所有名詞,統一的前提,是敬畏。

而這敬畏。

我們似乎越來越難找到。

演的人,就那樣扮著。

看的人,就那樣捧著。

今天吹「靈氣」,明天又吹什麼?

Sir不知道。

只知道吹呀吹呀。

等風刮過,什麼都留不下。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yqU5nMBLq-Ct6CZUE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