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北京牛逼的地方

2019-11-27   我是喵姬


文/喵姬

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到小武家吃飯了。

今晚見到的除了老熟人金靈、洪主編。

還認識了一位新前輩,一位在中國崔健更早玩搖滾樂隊的前輩:鄒世冬。

就是記得目前是在中央電視台做音樂欄目,很具體的工作內容不太記得了(腦子真的不好了)。

鄒老師長頭髮,一米八多的高個子,挺拔的姿態,60歲了,講話聲音有力而且清晰,頭髮比我的還長。

一位音樂人,隨便哼兩個音都驚著我了。

好聽!

整個聊天過程中,碾壓得我好像還沒上過幼兒園一樣。

今晚的聊天很有意思,受益匪淺。

01


「中國沒有藝術」

作為曾經是一名音樂生的我,曾經也有一個「歌唱家」夢想的,誰能想到會有一天聽到有人說「中國沒有藝術」這樣的評價呢?

鄒老師問我是不是學美聲,我說是。

他說:「中國哪有音樂,唱的都是技術,你聽聽現在這些頂尖的歌唱家,哪個不是千遍一律的聲音?他們學什麼?他什麼學的是怎麼唱歌,根本不是音樂。」

他說有一次出國,在關口警察問他是不是藝術家,他回答:「中國沒有藝術。」

這句話樂了。

關於中國的音樂這件事,鄒老師講了很多,主要圍繞一個觀點:中國的文化很牛,但是現在的人都沒有繼承下來。

這是他生氣的地方。

「都弄的是什麼玩意兒。」(北京口音)

在這個聊天過程中,鄒老師問了我很多問題,我都答不上來。

他說:這個不怪你,這個怪你的老師,沒有教。

因為整個中國教育就是這樣,沒有根,我給你什麼,你就學什麼就好,不會告訴你為什麼要學。

這不是學習,這是知道,你只知道有這樣的東西,但是你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東西。

能評價藝術的,本身需要對藝術了解透徹,你才能知道「有」還是「無」,這個「沒有」多少是含有一種失望在裡面。

就像今晚鄒老師和我的對話一樣,從我身上他應該就看到中國目前普遍「藝術教育」的情況。

對的,學習的這幾年,別說入門,連門都還沒找著。

說中國沒有藝術我肯定是不贊同的。

畢竟還是有一小部分,小小一部分像鄒老師這樣的泰斗級人物在頂著。

我想,如果以後有了孩子,要培養藝術,從小就要抓起,深挖式學習,而不是現在這種學一點點彈鋼琴,就是藝術。

經過了今晚的「毒害」(鄒老師說他是毒害我),我覺得這些學生和家長們,這種學習鋼琴樂器唱歌的培養方法,很侮辱「藝術」這兩個字。

02


什麼是人的靠山

鄒老師說他現在在做一個養生音樂,可以治療疾病,治療抑鬱症。

我也始終相信人的身體是與情緒有關的。

還給我上了一節化學課。

具體有多複雜,也沒辦法形容,反正我聽著鄒老師講話,當時滿腦子只有一個問題:

這不是搞音樂的嗎?為什麼中醫西醫都這麼厲害?歷史還這麼牛,還能給我講化學元素,而且還能去罵中醫院的教授。

在說到肝功能不好這個問題,鄒老師說要和葛根水。(因為葛根水裡面含有一個元素,可以修復已經斷裂的肝細胞)

之前有一句話很流行的:「不要賣弄你自己,你不知道坐你對面的是誰」。

關於這句話,在北京我是最有體會的。

上次一是劉會長給我上了一課,關於老北京的文化。

這一次是鄒老師給我上了一課什麼是藝術,什麼是底氣。

關於中國的音樂,我說我也有觀點和看法,但是都不敢說。

因為自認沒有到那個可以評價的水平,所以沒說,說出來怕被人笑話,自己水平這麼低,還敢去發表觀點。

鄒老師說:「你要有底氣,什麼是人的靠山,就是我們的文化,千萬不要小看中國古代文化,它們就是你的靠山。」

我們不能說自己就是文化,因為我們自己也搞不懂這個文化是怎麼來的,但是我們是文化的傳承者,到了我們這個時代,我們就有義務去接手傳承。

文化是人的靠山,學識就是人的底氣。



我想多少我能明白鄒老師對中國現在「藝術」這塊的生氣,就像是我所在的行業。

雖然我的水平也不高,但是我對這個「新媒體」的一些行為和商業模式還是比較看不慣的,妖魔鬼怪太多,都不是虛心學習傳遞學問和深度思考的人。

在鄒老師這種真正有文學水平和學識深度的人面前,真的連手指蓋都不如。

雖說不同的菜入不同人的口,只是鹽吃多了,就會壞身體,當你知道的時候你還戒不掉,只能眼睜睜看著它殘害你的身體。

年輕人就是這麼一點點被快餐文化廢掉的。



甚至連自己的靠山是什麼都不知道,更別說找到作為一名中國人的底氣了。

03


做人要活得明白

鄒老師說:做人要活得明白。

活得明白這一點太高級了,要求太高。

而且社會是分層的,每一層的「明白」都不一樣。

很多時候我們的眼睛都是被蒙蔽的。

例如說,你以為你看到的就是真的,其實不是,你看到的只是大腦想讓你看到的;你看到的只是大腦想要看到的。

你所了解的世界,是你大腦告訴你的。

你以為你知道了真相,其實是別人讓你知道的「真相」。

還記得第六季的《奇葩說》裡面羅振宇說的觀點嗎?

為什麼讓你學習語文?



什麼人才有活得明白的能力?

就是什麼都要看得明白,什麼都能客觀去評價的人,而且你需要有很高的學識,這個學識能給你辨別的能力。



高手的存在,就是給你一個機會讓你看到自己有多無知。

我本以為我只是一顆塵埃,沒想到我連塵埃都不是,塵埃還能用肉眼看得到,頂多就是空氣中的一個分子而已。

要接受自己的無知,才能有可能看得到真相,活得明白。

04

晚飯後坐在茶桌上喝茶,我說很慶幸能聽到這麼多受益匪淺的話,很希望自己是一個海綿,吸收吸收吸收,吸收多多的知識。

小武說:

「我們都是海綿,都是不斷在吸收的,還有一種人就是磚頭,很硬的,什麼都聽不進去,什麼都不相信的,我們不要和磚頭做朋友。」

我經常說喜歡北京的天氣,四季分明。

但實際上我更喜歡北京的文化,喜歡這裡的人。

北京這個城市對中國文化傳承的責任心,是全國第一的。

北京這座城市太有故事,太值得深挖,只可惜一輩子的時間太短。

作者簡介:喵姬,信宜少女,98斤,寫作里最會唱歌的,唱歌里最會寫作的,生活態度陽光燦爛,愛說愛笑愛唱愛跳,個人微信:1633582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