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新聞網站Axios在其刊發的文章中爆出猛料:特朗普曾建議使用核武器轟炸颶風,以降低美國受到的威脅。
據「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在白宮聽取關於颶風的報告時曾提出疑問:「我們為什麼不用核武器攻擊颶風呢?當它們穿越大西洋時,我們就在颶風眼內投放一枚核彈,以打斷颶風形成,我們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呢?」
外媒報道,特朗普提議用核彈炸颶風(圖源:觀察者網)
特朗普的言論被新聞媒體抖出來後迅速引起了大量關注,不過特朗普本人也通過推特火速闢謠:「I never said this,just more FAKE NEWS——我從未說過這個,只是更多的假-新-聞!」
特朗普通過推特闢謠(圖源:環球網)
當然了,特朗普到底有沒有說過,還是說了之後扛不住群嘲又抵賴,咱就不好說了。
你們猜猜我是不是開玩笑的?
可小兵兵我本著務實求真的精神,今天就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看看川皇有沒有歪打正著。
我們知道颶風的形成並不複雜,和把大象關進冰箱一樣,只需要三步。(這足夠證明本兵不是間諜了吧?)
1、在太陽的照射下海水蒸發,熱空氣上升,冷凝後吸入更多暖濕氣流,進一步上升,如此循環形成氣柱;
2、在地球自轉的影響下,中心的暖濕氣流和外部的冷空氣發生摩擦並產生壓力差,形成逆時針轉動的風牆;
3、暖濕氣流在抬升過程中會凝結,釋放出的一部分熱能會轉換成機械能,持續增加旋轉速度,最終形成颶風。
就是這種氣旋結構
也就是說,颶風的本質其實就是復讀……呃……溫水,很多很多的溫水。
如果把它比喻成一個巨大的熱力發動機,那源源不斷的暖濕氣流就是颶風的燃料。
颶風模擬圖,可以看到風眼溫度是最高的
搞清楚颶風是個什麼玩意兒後,就要證明爆炸時產生衝擊波、熱量和各種射線的核武器能否阻止颶風的形成,或者對已經形成後的颶風能否造成足夠強的破壞。
氣象部門在監測哪裡可能生成颶風時,會著重觀察一種叫做「熱塔(Hot Towers)」的自然現象。
熱塔,即水蒸氣抬升到空氣中後發生冷凝變成雲水時,大量熱能被釋放到空氣中,不停給整個「氣柱」加熱,從而進一步抬升氣流,形成正循環。
衛星測量出的熱塔,可以明顯看到越高的部分熱量越大,這種伴隨著雷暴和降雨的現象表明,正在有一顧釋放熱能的力量,進一步演變和強化就有可能形成颶風。
而對於想用核武器將颶風扼殺在溫床中的人來說,熱塔的存在既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
好在它是可觀測的,氣象衛星能捕捉到它的生成位置,也能大致測算出熱塔的讀數。
數字化模型構建的熱塔立體影像
然而在廣袤的大洋之上,熱塔的存在並非少數個例現象。可最終只有5%的「熱塔」演變成了颶風。
舉個例子,2018年的颶風季,僅生成於大西洋上的颶風就有15個,也就是說大西洋在颶風季會生成大約300個熱塔。
即將演變成颶風的熱塔,可以看到風眼已經形成
光一個大西洋就有這麼多潛在威脅,還有北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熱塔沒有計算入內,顯然投入大量資源將每個熱塔都炸一遍並不現實。
所以,想要在颶風的孕育階段將其扼殺掉是行不通的。
那可否等到颶風已經形成後,再使用核彈轟炸,使之解體消失呢?
很不幸,丟核彈也沒啥卵用。
要知道用核彈破壞颶風這種腦洞也不是特朗普提出的,早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的專家學者就已經開始研究這種方案的可行性。
1959年,氣象學家Jack W. Reed在他的論文中提出一個想法,那就是讓核潛艇從水下進入颶風的風眼,並向空中發射一枚核彈,通過破壞氣旋結構以達到讓颶風解體或轉向的目的。
核彈炸颶風居然是半個多世紀之前的腦洞……
他認為瞬間的猛烈爆炸,可以將風眼中的暖濕氣流升高到高於暴風雨的平流層,這樣冷空氣就會迅速擠壓中央的暖空氣,從而降低雲水釋放熱能的速率,也就間接達到了降低風速的目的。
Jack W. Reed的「核彈炸颶風」示意圖
在Jack的計算中,當量達到20兆噸級的核爆就可以讓風速從100節降低至50節,即便不能破壞颶風本身,也可以顯著降低它登陸後產生的破壞力。
而且這個想法並非異想天開,他注意到美國進行第一次空爆氫彈試驗時,巨大的爆炸抬升了方圓20英里(51.2平方公里)內的空氣,這也是降速方案的靈感來源。
但這個方案並沒有獲得更多專業人士和美國政府的肯定,因為能夠否定它的理由實在過於充分。
1957年,美國進行的空爆氫彈試驗
根據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可靠計算,完全成型的颶風能以5-20*10的13次方瓦釋放巨大的熱能,相當於每20分鐘引爆一顆當量為1000萬噸的核彈。
而根據NASA的說法,颶風在其生命周期中可以消耗多達1萬顆核彈的能量。
試想一下,當負責研究核武器的科學家拿到這份方案時,臉上和心裡同時媽賣批的情景……
你讓我從哪去給你去搞1萬顆核彈?氣象學家不用研究熱核物理學是吧?
所以這種想法,說簡單點就相當於往湖泊里扔一顆石頭,除了濺起點小水花以外,什麼都不會發生。
用核彈炸颶風,太年輕……
因而,用核彈炸颶風是一個偽命題。
一些政府官員還擔心核爆會讓颶風充滿放射性污染,反而會加大它的破壞力。
這個倒是不必擔心,因為大氣對放射性污染有很強的衰減稀釋作用。
如此大的面積,輻射也無可奈何
可話又說回來,特朗普這個腦洞還真不是隨便開著玩,畢竟在他之前,早有腦迴路清奇的各路神仙,使用核彈在其它領域玩了一攬子騷操作。
其中最溜的還得是戰鬥民族俄羅斯。
在《每日點兵》第1025期,小兵兵就曾給大家介紹過,蘇聯把核彈當炮仗日常炸的各種操作,比如快樂地跑去裏海炸運河、將核彈送到地下2000米深的位置炸出一個用來處理工業廢水的深坑,和其他一整個系列不求最有用但求最作死的玩法。
你看這蘑菇雲,多麼的蘇維埃
可惜這一系列活動大多數以翻車告終,反而造成大片水源和土壤被污染。
但別以為毛熊搞這些核爆探索,純粹是為了滿足戰鬥基因分泌出的腎上腺素,其中也有不少卓有成效的種蘑菇活動。
比如為了進一步搞清楚地質結構和資源分布,蘇聯曾在不同位置進行了一百多次地下核爆,對地質勘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且附帶傷害非常小。
親愛的達瓦里希,下次郊遊去看蘑菇雲吧!
當然,嘗試將核爆運用到工程和科研領域的國家不止蘇聯,美國也這麼干過,還差點在阿拉斯加用核彈「開鑿」新的巴拿馬運河。
除了這些奇奇怪怪的種蘑菇活動,核武器對人類來說還有一大正面作用,那就是用來抵禦可能會撞上地球的小行星。
核彈攔截小行星的電腦模擬圖(圖源:三體網)
當然,在真空的宇宙中是無法產生衝擊波的,把小行星炸個粉碎的橋段只存在於科幻電影中。
不過好萊塢導演可不管這麼多,在他們眼裡,核彈是萬能的!任何時候都能拯救危難。
他們拿核彈炸過地心(《地心搶險記》),為了讓地球重新自轉。
還炸過太陽,為了重新激活太陽。(《太陽浩劫》)
但無論如何,小兵兵還是覺得「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顆核彈結局不了的,如果有就兩顆」這句話太不現實。
所以,為了小朋友們的身心健康,用RPG炸炸魚放鬆一下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