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屯溪國際機場(HuangshanTunxi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TXN,ICAO:ZSTX),原名「屯溪機場」、「黃山屯溪機場」,位於中國安徽省黃山市,距離黃山市區5.5公里,為4D級民用運輸機場,是國家重要的旅遊機場、安徽省第二大民用機場和第二個國際機場、皖浙贛周邊地區唯一的國際機場。
黃山屯溪國際機場於1958年開始籌建,1959年10月通航。1966年,黃山屯溪機場進行第一次擴建,1980年進行第二次擴建,1987年按4C級標準進行第三次擴建,2000年7月,按4D級標準進行第四次擴建,2008年12月,進行完善4D標準的第五次擴建工程。
黃山屯溪國際機場占地面積2581畝,停機坪面積為48800平方米,可同時停放5架B-737及3架B757,跑道長2600米,寬45米,國內侯機樓面積10000平方米,國際候機樓面積4600平方米,航管樓和塔台面積為2200平方米。機場設計年旅客吞吐量為112萬人次(其中國內92萬人次,國際20萬人次)。
2017年,安徽屯溪機場旅客吞吐量72.59萬人次,同比2016年增長20%;貨郵吞吐量2291.1噸,同比2016年增長10.8%;起降架次8034架次,同比2016年增長23.1%。
1958年,屯溪機場開始籌建。
1959年10月,屯溪機場建成通航,當時只有600米泥結碎石道面和簡易通訊導航設施,主飛「安二」型飛機。
1966年,屯溪機場進行第一次簡單擴建,跑道延長至1200米,碎石道面,可起降伊爾14。1980年,屯溪機場開始第二次擴建,新建候機樓和兩座導航台,跑道延長至1800米,仍為碎石道面,可起降安24型飛機。
1987年,為適應黃山旅遊事業的發展,屯溪機場迎來第三次擴建,按4C標準澆築了2200米混凝土跑道,配套儀表著陸系統、夜航燈光設備、1500噸油庫、消防車輛等設施設備,新建了3500平方米候機樓。擴建後於1989年復航,並更名為「黃山屯溪機場」,可起降波音737—300型和麥道82以下飛機。
1992年,黃山航空口岸對外開放之初,黃山航空口岸為不完全開放口岸,僅限於國內航空公司執飛境外和地區航線。
1999年,黃山機場被民航華東管理局命名為「文明機場」 。
2000年7月,黃山屯溪機場按4D級標準開始第四次擴建,跑道延長至2600米,寬由50米增加到60米,新建1萬餘平方米國內候機樓和2.9萬平方米停機坪,安裝配套旅客服務設施,新建全封閉圍界。2004年5月28日,國內候機樓投入運行。2008年底,黃山機場4000平米國際候機樓建成投入使用。
2003-9中國民航總局ZSTX平面圖/停機位圖
2003年,黃山機場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稱號。
2008年6月,經過中國國家民航局批准,黃山屯溪機場由4C機場順利升級到4D機場,升級後的黃山機場能夠起降B757-300型以下的大中型飛機。可滿足A-321、 MD-90、B757及其以下機型起降。2008年12月,黃山屯溪機場進行完善4D等級標準的第五次改造擴建工程,完成航管樓及塔台建設、機坪擴建等部分項目,黃山屯溪機場能夠不受限起降D類機型,有效增大航線延伸距離。 [1]
2009年8月14日,國務院批覆同意黃山屯溪機場口岸擴大對外國籍飛機開放,2011年7月28日,黃山至首爾國際定期航班投入運營,標誌著黃山屯溪機場實現了對外國籍飛機常態化開放,已具備設立國際機場並對外開放的條件。
2012年,黃山屯溪機場旅客吞吐量547703人次,貨行郵吞吐量1885噸,航班起降達5932架次。
2014年6月30日,國家民航局批覆同意「黃山屯溪機場」更名為「黃山屯溪國際機場」。黃山機場成為全國地級市機場中的第20家國際機場。 [3]
2017年,安徽屯溪機場旅客吞吐量72.59萬人次,同比增長20%;貨郵吞吐量2291.1噸,同比增長10.8%;起降架次8034架次,同比增長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