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刊登《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始末

2019-11-18   南方周末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書稿被《當代》退稿後,是怎麼在《花城》發表的?《花城》在發表之後,繼續搖旗吶喊,又為它在北京舉辦了研討會,最後又為路遙頒發了花城文學獎。11月17日,是路遙去世27周年紀念日,12月2日,是路遙誕辰70周年紀念日。當此之際,姜紅偉通過採訪當事人,為我們發掘了歷史資料。

《平凡的世界》手稿 (資料圖/圖)

向路遙邀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書稿

1986年春天,路遙歷經四年創作準備和艱苦寫作,幾易其稿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被《當代》雜誌退稿了。

這個結果,是路遙始料不及的。

有一天,在和好友、評論家李炳銀聊天的時候,他們談到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情況。當得知路遙的書稿沒有得到青睞,處於「名花無主」狀態的時候,熱心的李炳銀對路遙說,乾脆我把這部書稿推薦給廣東的《花城》發表吧!

對於路遙這位寫出了《人生》這樣優秀作品的優秀青年作家,《花城》主編李士非自然格外看重。因此,當李炳銀將路遙很想把自己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交給《花城》發表的信息透露給他之後,李士非委派副主編謝望新奔赴西安面見路遙。

謝望新到達西安之後,和路遙見了面,呆在賓館,埋頭拜讀路遙的小說。

讀完這部書稿,謝望新真切地感受到了這部書稿沉甸甸的分量,並認為這部書稿值得發表。

路遙曾經在一封信中向謝望新表達了自己的敬意和謝意:「使我受感動的是,在我耗盡心力寂寞地投入到這件漫長工作的時候,得到了您這樣的朋友的理解和幫助。再一次感謝您」。

1986年11月,《花城》第六期發表了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

對於推出這部小說,《花城》在封二開設的「本期作者近照」欄目中,路遙的近照刊登在頭條位置。在目錄頁上,頭條位置依然留給了路遙。在內文中插入了畫家若峪創作的七幅插圖。

責任編輯劉劍星寫了編者按:

「這是青年作家路遙繼中篇小說《人生》之後推出的又一篇力作,也是他計劃中的系列長篇的第一部。作品以全景式的恢宏氣魄,用現實主義的寫實鏡頭,再現了我國農村一九七五——一九七八年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一幕。作家以全部的心血和激情傾注給生他養他的黃土地,寫得深沉、淒婉而又雄渾、濃郁。作家為此醞釀構思長達四年之久。

……作品中有驚心動魄、原始洪荒的械鬥場面,也有纏綿悱惻、柔情似水的兒女之愛。這是一幅紛繁複雜、多姿多彩的社會風情畫,也是一幅縱深遼遠的歷史捲軸。它將以其內在的魅力和激情贏得讀者。」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在當期的《花城》244頁篇幅中,占用164頁。在1986年全年出版的六期刊物中,《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是《花城》刊登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

責任編輯劉劍星向我詳細講述了編輯《平凡的世界》的來龍去脈:

「我在讀完稿子後,即寫了篇推薦短文,高度評價了路遙這部作品,送給謝望新二審。謝與我的文學觀點從來就比較接近,他毫不猶豫同意刊用(這是關鍵,二審有生殺權)。稿子最後送總編輯李士非終審,老李也是擊節讚嘆,認為這是一部難得的好作品。老李有詩人氣質,他讀到好的文章常喜形於色。他連帶著將我寫的導語也稱讚一番。緊接著,《平凡的世界》在當年第6期,作為重點文章以頭條推出。我寫的導語放在開篇前面,實際上代表了雜誌對該文章的立場和看法。這些事實都表明,《花城》雜誌對《平凡的世界》相當器重,對這部小說的評價非常之高。無疑,《平凡的世界》被《花城》充分肯定和發表,對創作和生活都處在困境的路遙是極大鼓勵。這也成為他繼續寫下去的動力,促成他帶病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三部寫作(就是這幾千元稿費,對他來說也如渴時之甘露)。否則,這篇巨著很可能會是另外一種命運。」

路遙致何啟治書信 (資料圖/圖)

為《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舉辦研討會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刊登在《花城》之後,引起了熱烈反響。《花城》發行量高達幾十萬份,讀者來信飄向《花城》編輯部,飄向路遙的案頭。

面對廣大讀者的高度評價,《花城》編輯部決定趁熱打鐵,向文壇推介這部優秀作品。

1986年12月29日至30日,由《花城》編輯部牽頭,聯合陝西《小說評論》編輯部舉辦的「路遙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討論會」在人民文學出版社會議室舉行。

在京和陝西的部分評論家鮑昌、謝永旺、朱寨、陳丹晨、繆俊傑、何西來、顧驤、劉錫城、馮立三、何鎮邦、張韌、雷達、蔡葵、曾鎮南、李炳銀、曉蓉、白燁、朱暉、王富仁、陳學超、劉建軍、蒙萬夫、李健民、白描、李國平等參加了座談討論。座談會由《花城》副主編謝望新、《小說評論》主編王愚、副主編李星主持。

座談會上,路遙介紹了作品的創作情況和自己基本的創作思想,他說:

「這本書,我打算寫三部,目前第二部初稿也基本完成了。《人生》之後,我就開始了這部書的準備工作,我主要是從生活、讀書、思想這三方面做準備的。路遙說,我寫這部長篇的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寫普通人,而寫普通人就得通過最為普通的日常生活來體現。我是帶著深摯的感情來寫中國農民的,我覺得對他們先要有深切的體驗,才能理解他們,寫好他們。我認為作為一個藝術家來講,主要應該從生活出發,而不應從觀念出發,我就想儘量從生活出發來寫社會,作家的思想不能代替作品中人物的思想,這是一個根本原則。所以在創作上,我是儘量充分地尊重人物自身的性格邏輯。我覺得,一個作品成敗如何,關鍵不在於用什麼手法去寫,而是要克服平庸。運用現實主義手法或其它手法都可以寫出水平高的作品,關鍵取決於作家對生活理解的深度,作家藝術功力的深厚程度。」

與會同志對路遙的創作思想表示讚賞。

對於這部作品,大家在給予高度評價的同時,也提出了批評意見,指出作品開頭有些徐緩,其中有些章節讀來有些沉悶、板滯。

最後,與會同志就這部長篇的創作提出了進一步的希望,並衷心期待《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三部取得更高的成就。

路遙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討論會結束後,《花城》編輯部將李國平撰寫的《一部具有內在魅力的現實主義力作——路遙長篇小說 (第一部)討論會紀要》的綜述文章,刊登在《花城》1987年第3期。

據考證,《花城》編輯部牽頭舉辦的路遙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討論會,既是路遙從事文學創作十五年來舉辦的第一次全國性的研討會,也是《花城》編輯部自創刊以來舉辦的第一次高規格、高檔次的作品研討會。

刊登評價《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長篇大論」

1987年5月,《花城》編輯部特約了陝西文學評論家、《小說評論》副主編李星撰寫了長達一萬字以上的評論文章《無法迴避的選擇——從到》刊登在第3期上。

李星對《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取得的成功給予了高度讚揚: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是詩和史的有機結合,又是詩的內容壓倒史的內容的不均衡體。

《平凡的世界》中確實能找到那種有著極大的覆蓋面和統攝力的愛。正是這種高貴的愛和緣於這種愛的人生理解,以其全部的惟妙,全部的豐富,充沛的個性,使《平凡的世界》詩的品格那樣飽滿,那樣富有生命的整體性,跨越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中史的觀念的限制,抒寫出作者第一部長篇小說耀眼的輝煌。」

據考證,李星的這篇既是《花城》發表的第一篇有關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長篇大論,更是國內文壇第一篇評價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見解獨到、文思敏銳的精彩評論文章。

授予路遙第四屆「花城文學獎」

《花城》編輯部於1983年創立了「花城」文學獎。秦牧、王蒙、高曉聲、從維熙、張笑天、張潔、蔣子龍、霍達、葉蔚林、鄭萬隆、顧笑言、梁曉聲、祖慰、喬雪竹、黃蓓佳、柯雲路、周梅森、莫言、蘇童等作家曾先後獲此獎項。

1985年8月中旬,陝西省作協長篇小說研討會期間,陳忠實、京夫、路遙、賈平凹、白描、子頁(從右至左)在陝北榆林合影。 (資料圖/圖)

1988年,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榮獲第四屆「花城」文學獎榜首。

1991年3月14日,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他在獲獎感言中感激地提到了花城雜誌社和謝望新。

姜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