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說話不清楚,受姐姐影響怎麼辦

2019-06-21   陽光語言矯正師

二胎的弟弟說話總犯錯誤

淘淘是家裡的第二個寶寶,比姐姐小三歲, 說話比較早,10個月大的時候,就學會叫爸爸媽媽,有時候還令人驚喜的蹦出好多詞,比姐姐說話早多了,但是父母卻有些擔心,因為弟弟和姐姐玩耍的時候,總會在語言溝通上出現各種「錯誤」。而這種錯誤很可能來自說話不清楚的姐姐,也可能來自家庭的語言環境。

錯誤1、說話總是「偷懶」。淘淘說話有時候能用一個字表達,絕不說第二個,比如要喝奶,他就會指著奶瓶說「奶」,想要玩具時,就指著某個玩具說「要」,因為姐姐說話不清楚,兩個人交流時更是進入了一種語言「慢動作」。

錯誤2、語法邏輯有些混亂。淘淘有時候受姐姐影響,分不清代詞名稱含義,和姐姐在一起玩的時候,總是分不清「你」、「我」、「他」的指代關係,明明想要姐姐手裡的蘋果,嘴上卻說「給它」,姐姐聽到了,反而認為弟弟讓自己吃蘋果。

錯誤3、發音不清楚,吐字不清晰。弟弟正是語音模仿階段,姐姐說話發音的習慣,很快就被弟弟學會了,姐姐喊弟弟名字「嚎嚎」,淘淘也跟著說「嚎嚎」,姐姐把好不好說成「襖勿襖」,弟弟聽著糊塗,但也跟著說,有時候不理解姐姐說什麼,顯得迷茫,「為什麼姐姐和媽媽說話不一樣呢?」

語言環境的影響是互相的,長遠的

爸爸、媽媽很快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對於兩個寶寶的的語言交流問題,也是一籌莫展,女兒的語言問題還沒解決,淘淘的語言發育又被帶壞了,畢竟每天姐弟兩人相處的時間比和爸爸媽媽陪伴的時間多,互相影響實在是難以避免。

孩子的語言發育很快,很短的時間就會形成語言習慣,而家庭語言環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通常家裡一個寶寶的情況下,父母還可以進行糾正語音錯誤,但是家裡有2個寶寶說話都不清楚,就多了一份糾正難度,畢竟語言是在使用中強化的技能,當兩個孩子都出現語言錯誤時,誰來糾正誰呢?

爸爸媽媽應該積極面對這個問題,早發現,早解決,才不會出現像現在,兩頭為難的窘境。

那麼在孩子語言混淆期或語言障礙早期,我們應該如何認識這個問題呢?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語言混淆期

語言混淆是孩子的認知和接受能力的反饋,每個孩子都會經歷語言混淆期,這個混淆期可長可短,因人而異。口齒不清、發音不準、邏輯錯誤、表達受阻的時候,每個孩子內心都有自我糾正的意願。這個意願可能是孩子自我認識到的,也有來自父母的提醒。

父母陪伴孩子的目的不僅僅是情感陪伴,還要是讓孩子即便處在語言混淆期,也擁有談話和溝通的自信。

​任何語言糾正都需要心理支持,特別對於孩子來說,糾正錯誤也是一種心理鬥爭,所以比起逐字逐句的糾正發音吐詞,父母應該更注重孩子的心理建設,專注對話形式要比針對內容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