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日,#山東大饅頭# 上了熱搜,不少網友紛紛亮出了自己家的大饅頭。
作為糧食大省,山東的饅頭在國內首屈一指,膠東花餑餑、戧面饅頭、簽子饅頭等各具特色。
「讓山東告訴你,什麼叫饅頭」。引來各種評論: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又大又好吃的山東大饅頭!」
「山東人是最愛吃大饅頭的,記得小時候,放學去奶奶家拿塊饅頭,掰開,有條件的再夾點醬油蒜泥,邊吃邊玩!」
「我真的最愛的主食就是山東饅頭了,甚至很多次產生了定居山東吃一輩子饅頭的念頭。也不需要太花哨,就普通白饅頭就可以讓我沉淪,好吃極了!」
有個姑娘曬出訂婚時爸爸給她訂做的大饅頭蛋糕,「可可愛愛喜喜慶慶。大家都夸這饅頭比蛋糕好吃!」
這大饅頭蛋糕,讓我想起了某一次旅行,遇見的一個非遺文化:托克托麵塑。
隨著現代生活的腳步越走越快,「面人」好像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但也正因為高速的現代化,當我們回過頭來,拂去歲月的塵埃,才越來越感悟到,許多正與我們擦肩而過的、古老藝術的神秘的不可替代的美。
有一些美,是不會被時間淹沒的,帶你去感受下。
托克托縣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距離北京480公里的呼和浩特,被稱為「中國乳都」,是「走西口」的目的地,也是中國向蒙古國、俄羅斯開放的重要沿邊中心城市。
這裡雖然是內蒙古,但是離首都北京非常的近,高鐵二小時出頭,便能到達,交通很方便。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首《敕勒歌》,唱的就是內蒙古呼和浩特的敕勒川草原。
雖然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但是這座城市,山西人口占一半以上,所以這裡的美食,相當融合。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燒麥、羊雜、焙子。
某一天,我去了距離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區12公里的莫尼山非遺小鎮。
莫尼山非遺小鎮創始人賈宏偉,是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大師,也是「格日勒皮藝」品牌創始人。
這個小鎮將內蒙古及周邊的非遺項目聚集,將非遺文化融入陰山山脈、「白道川」自然景觀,建設成立了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個以挖掘歷史文脈、展示體驗傳承非遺項目為主體的場所。
非遺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國各族人民幾千年生活實踐的產物,傳承、展示、發展是非遺文化的核心。
在莫尼山非遺小鎮的非遺活態傳習展示館,我見到了驚艷的托克托麵塑。
有一間房間,全部展示了托克托麵塑,這些麵塑是非遺傳承人薛籽女的作品,她是自治區級托克托麵塑傳承人之一。
這些麵塑作品內容豐富、構思獨特、內涵飽滿、外形精美。
據了解,薛籽女今年60多歲,內蒙古人。
她從10多歲時便跟隨母親學習麵塑,每年過年、清明或者生日宴,村民們都會請她捏麵人。
後來,她從呼和浩特的清水河縣嫁到托克托縣,又跟隨村裡的老人學習了當地的麵塑手藝。
她把清水河縣的麵塑與托克托縣的麵塑相結合, 形成了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麵塑。
你很難想像,這些都是用麵粉蒸出來的。
下面這個麵塑作品叫做老鼠娶親,用麵塑講述一個故事,一隻只小老鼠,面部表情豐富,栩栩如生。
莫尼山非遺小鎮里,是個國家AAA級景區,在這裡,可以找回很多舊時光,還有餐廳和民宿的配套。
除了麵塑,還有剪紙、蒙古皮雕畫、燒麥製作技藝上百個非遺項目。它的前身,是半畝地農家院,很多當地人休閒的地方。
感受歷史的文化積澱與魅力,對內蒙古非遺文化感興趣的朋友,有機會可以去看看。不過值不值回票價呢,只能說因人而異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cjsW3cBDlXMa8eqTtW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