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奇人麥鐵杖:可日行500里,白天給皇帝打傘,晚上出去打劫

2020-08-20     我說今史

原標題:隋代奇人麥鐵杖:可日行500里,白天給皇帝打傘,晚上出去打劫

「縮地成寸」又稱縮地法,縮地術,是中國古代道教傳說中的一種神仙之術,可以化遠為近,實現遠距離的瞬間移動。關於縮地術的記載,最早見於晉代葛洪《神仙傳·壺公》:

「費長房有神術,能縮地脈,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復舒如舊也。」

說是有一個叫費長房的人,法力無邊,他可以收縮地脈,即使遠在千里,也能瞬息達到眼前,而舒放之後,大地又恢復如初。

這種縮地術當然只是傳說,是人們幻想的一種法術,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然而,在南北朝時期的陳朝卻有這樣一位奇人,曾被人們深度懷疑身藏「縮地術」。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就讓我們一窺究竟。

可日行500里的麥鐵杖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麥鐵杖,廣東始興(今廣東南雄)人,姓麥名饒豐,因好使鐵杖,故人稱麥鐵杖。麥鐵杖為人性格豪爽,又重然諾,交遊十分廣闊,但是卻不治產業,只幹些打家劫舍的營生。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因為沒本的買賣乾得太多,麥鐵杖終究被官府抓獲,押送京城建康(今南京)受死。但是因為他長得人高馬大,長相十分威武,最終被陳後主相中,不但免了他的死罪,還成了宮廷儀仗隊的成員,專門負責為陳後主執御傘。

陳後主

按理說,能給皇帝撐傘,這算是一份既輕鬆又體面的公務員工作了。然而,對於過慣了自由生活的麥鐵杖來說,時間長了未免有點單調乏味。於是乎,他就開始重操舊業了。

就這樣,麥鐵杖白天為皇帝打傘,一到晚上就離開宮廷,獨行百餘里,連夜跑到南徐州(今鎮江)府去作案。天亮時又神不知鬼不覺地返回建康,及時更衣,繼續為皇帝打傘,正業副業兩不耽誤,妥妥的一枚「斜槓青年」。

要知道,從南京到鎮江,即便是走滬寧高速,也得80公里的距離,開車至少一個小時。而1000多年前的麥鐵杖,卻是一不開車二不騎馬,單人獨行,跋山涉水,一晚上就能打一個來回,只憑他那雙大腳就完成了這種高難度甚至有些離奇的動作。

您還別不信,「二十四史」之一的《隋書》曾經明文記載了他的神通 :

「麥鐵杖,始興人也。驍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馬。」

(《隋書·麥鐵杖列傳》)

但是因為麥鐵杖每次作案基本上都是明搶,很快便被人認出來了,南徐州官府將狀子直接告到了皇帝陳後主那裡,滿朝文武官員為之譁然——麥鐵杖每天都老老實實在朝廷幹活,晚上又如何跑到百里之外當強盜的?莫非他擁有神仙費長房的「縮地術」?

但是當時很多人還是不相信有「縮地術」這種神通的,因此事情只能歸咎於南徐州地方官,於是眾人紛紛指責他是胡說八道、一派胡言。陳後主自然也是這個意思,就將狀子壓下去了。

主業給皇帝撐傘,副業則是夜晚打劫

麥鐵杖見狀更加有恃無恐,作案時更是肆無忌憚、變本加厲。當時南京百里之外的很多地方都遭到了搶劫,一時間,「皇帝身邊的執傘衛士麥鐵杖是汪洋大盜」的聲音喧囂塵上。

事情越鬧越大,陳後主也開始罩不住了,怎麼辦?為了平息輿論,尚書蔡征想了個妙招,他讓人張貼榜文:聘求夜送詔書到南徐州衙門,次晨能返回府中的壯士,凡能完成這項任務者賞黃金百兩。

麥鐵杖一看有錢賺便立即應招,懷揣著詔書絕塵而去,天亮前興沖沖地返回京城來領賞,結果卻是自投羅網。案子真相大白,但是陳後主卻愛惜麥鐵杖矯健驍勇,不忍治其死罪,訓誡了他一番後就把他放了。

麥鐵杖因功封為柱國

再後來,隋朝大軍壓境,陳朝滅亡,陳後主也做了亡國之君。而麥鐵杖則加入隋軍,因功升為了將軍。隋煬帝即位後,麥鐵杖因征討漢王楊諒有功,又被封為柱國。

曾有隋朝大臣竇威調侃麥鐵杖的目不識丁,上朝時故意問他:「麥也算是個姓嗎?真奇怪。」麥鐵杖隨後答道:「麥竇(豆)都是糧食,竇(豆)能當姓,麥做姓又有什麼奇怪的?」竇威瞠目結舌,無言以對。在場眾人紛紛為麥鐵杖的機敏聰慧點贊。

麥鐵杖最終官至右屯衛大將軍,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副司令,由此可見隋煬帝對麥鐵杖的倚重。而麥鐵杖也清楚隋煬帝對自己的恩情,常懷盡忠報國之志。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

大業八年(公元612年),隋煬帝發動舉國之兵親征高麗,麥鐵杖主動請纓為先鋒。在渡遼河時,因橋未完工,離東岸還有幾丈,但敵兵卻大批涌至。為了擊退敵軍、掩護後續部隊渡河,麥鐵杖一個人跳上岸頭,與敵搏殺,最終力盡而死。

隋煬帝聽說麥鐵杖戰死後,涕淚交加,不惜用重金從敵陣贖來屍體,還下詔追贈其為宿國公。後來,人們又在南雄市的百順建立了麥鐵杖的祠堂,上書「武烈府」,有對聯「名譽萬年光史策,精忠千古壯山河」流傳世間。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柚子愛歷史,關注我,帶您一起了解更多歷史知識和歷史趣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_TyCnQBeElxlkka4Yp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