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無期限:10年前西和「被燒焦了」的小李寬來蘭州上學了

2019-08-30   大西北網

大西北網訊 這是一個持續十年,曠日持久的愛心接力,十年前一個年僅三歲的農村小孩全身皮膚被燒傷90%以上,其父攜子蘭州求醫,為救子捐獻了自己的頭皮而獲得了20000元的現金幫助,此事被鑫報在頭版頭條刊登,大幅照片、可憐的孩子、救子心切的父親,一時間蘭州市民捐款捐物,還有的直接到醫院去看望、慰問這對不幸的父子。

此後同城媒體紛紛跟進報道,為他們獲得了更多的幫助,包括手術費用的減免,父子情深、凡人善舉感動了也溫暖了整個蘭州。時隔十年,小李寬已經十三歲了,為方便進一步治療,在愛心人士和相關政府部門的的幫助下,小李寬來蘭州上學了。

小李寬10年前燒傷的照片(鑫報資料圖)

春節剛過三歲幼童「被火燒焦」

2009年春節剛過,甘肅西和縣的幾個「熊孩子」點燃了一座草垛,引發大火。全村人將火撲滅後,才發現火中躺著一個小孩,已被燒的面目全非。因為燒的太嚴重,已經認不出是誰家小孩,最後孩子母親從燒剩下的半隻小鞋上,才辨認出是自己兒子。

幸運的是,這孩子當時還有一口氣,被緊急送醫後撿回了一條性命,這個小孩就是李寬,用他李建恆的話說,當時是「被燒焦了」。

李寬的父親接受媒體採訪

接受小李寬的學校老師接受採訪

捐賣頭皮慈父籌錢救治兒子

雖然僥倖撿回了性命,但由於李寬全身皮膚90%以上大面積燒傷,手、眼、呼吸系統等在火中受傷嚴重,所需治療費用龐大,難住了這個貧困的農村家庭。

為了讓兒子得到好的治療,籌到醫療經費,在甘肅省人民醫院住院期間,李建恆在醫院的協調下,將自己的頭皮捐賣給一名被燙傷需要植皮的病友。

當年記者在醫院見到李建恆時,他的頭上纏著一圈又一圈的紗布,在醫院過道里坐立不寧。他告訴記者,最初他想把自己大腿上的皮膚捐賣,醫生告訴他,大腿上的皮膚被移植後,他得臥床一個星期。想到自己臥床之後,兒子還沒人照料,諮詢醫生後將頭皮捐賣。被切除的頭皮開始癒合時,頭部奇癢難忍,李建恆說感覺好似有幾萬個螞蟻在咬他似的,自己都想把腦袋撕成兩個。

在省人民醫院治療一段時間以後,李寬的情況有所好轉,但因為實在籌不來醫療經費,被迫出院。

新學校的老師接受採訪

出院後,他們一家在醫院附近租了一間一月幾十塊錢房費的小平房住下。李建恆到處去想辦法籌錢,而小李寬平時由母親帶著,在蘭州市繁華地段沿街乞討,「能多籌一塊算一塊」,孩子的治療就多一點希望。

那時候李寬還沒有進行植皮手術,醫院對他的傷口做了封閉治療,雖然不流血了,但一個全身沒有皮膚的小孩給人的視覺衝擊還是挺大的。小李寬不懂得過路的人為啥用異樣的眼光看他,一次隨母親在蘭州東部市場附近乞討時,看到有幾個小孩在一起玩耍,就想到跟前跟他們一起玩耍,結果嚇得這些小孩喊著「外星人、外星人」,一鬨而散。

小李寬在課堂上

媒體聚焦感動金城得到救助

對於李寬一家所處的困境,經《科技鑫報》和甘肅電視台《中華慈善行》欄目報道之後,全城媒體紛紛跟進,多家媒體做了大篇幅跟蹤報道。

媒體報道之後,很多人同情小李寬遭遇的同時,被這一家人大難之中不離不棄的精神所感動,省城蘭州、全省各地甚至外地的愛心人士致電媒體,捐錢捐物,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最早報道的記者還記得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在看到媒體報道後給她媽媽說:「媽媽,那個小弟弟太可憐了,我生日不過了,能不能把給我過生日的錢給那個小弟弟?」小女孩的父母帶孩子拎著一大堆好吃的來看望李寬,走的時候留下三千塊錢。女孩的爸爸說,一千塊錢是女兒的,另外兩千塊錢是他夫妻倆的心意。小女孩還送給李寬一個自己做的小卡片,上面有漂亮的卡通圖案和祝福的話……

當時參與採訪報道的媒體單位有新華網、中新網、人民網等中央駐甘媒體,《蘭州晨報》《蘭州晚報》《西部商報》《甘肅法制報》以及甘肅電視台、蘭州電視台多個頻道及欄目。

媒體報道之後當時總共籌得資金四十多萬元,甘肅省人民醫院、時光整形醫院等醫療單位還減免了一部分醫療費用。

北京天使媽媽慈善基金會從媒體報道上得知這一情況後,接李寬一家到北京,在303醫院做了幾次手術。時《新京報》等北京媒體也做了報道。

李寬父親在派出所辦理相關手續

後續治療上學問題難住李寬一家

十年時間過去了,現在的小李寬已經十三歲了。因病致貧,當地政府將他們一家納入建檔立卡貧苦戶,給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李寬身體恢復情況不錯,完成了小學學業,即將踏入中學校門。

又一個問題擺在他們眼前,李寬因為燒傷致殘原因,需要在蘭州接受進一步治療,父母也需要在蘭州打工照料孩子。李寬的小學是在老家西和縣讀的,能不能在蘭州找個學校接收他就讀以方便就近治療,難住了他們一家。

一路綠燈多部門綠色通道保障李寬就學

李寬的父親李建恆最先想到了最早幫過他的記者,2019年8月19日,記者帶他們找到了蘭州市城關區教育局諮詢。

城關區教育局的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後非常熱情,非常明確告訴他們可以辦理,但根據國家政策,需要一些相關手續,這些手續需要其他相關部門出具。

因為距離入學報名截止時間僅剩兩天,時間特別緊,李建恆發愁了,怕這些手續一時半會辦不下來。

他們首先來到鐵西路派出所,戶籍民警劉娟大姐和管片民警鄭鵬彪警官、馬海清警官得知情況後,特事特辦,加班幫他們辦理好了相關手續,現在他們已經拿倒了辦理好的居住證。

還需要一個當地殘聯出具的李寬的殘疾對他的就學和學習構不成很大影響的證明,但西和縣距離蘭州數百公里,已經快到下班時間,記者撥通西和縣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理事長柳訪明的電話說明情況後,他首先對記者關心自己家鄉殘疾孩子表示感謝,然後說是他份內的事,很快安排工作人員出具證明並在第二天早上帶到來蘭州的班車上,送到了李寬父親手中。

2019年8月21日上午,李寬父子帶著相關手續再次來到城關區教育局,教育科魏晉河科長很快幫李寬安排好了就讀學校,並送他一支鋼筆和一套書籍,鼓勵他好好學習。

相關部門領導接待小李寬

學校大愛想方設法幫助李寬

經城關區教育局上報蘭州市教育局,李寬被安排到五十二中就學。學校接到教育局通知之後,校長司愷得知李寬的情況比較特殊,立即安排政教主任時麗偉特事特辦,儘快辦理好李寬的入學手續。

司校長考慮到李寬的具體情況,特意將李寬安排到班主任王蕾老師班上,因為王蕾老師在部隊學過醫術。

王蕾老師費了好大心思,將李寬和一個住的近的同學安排坐在一起,並且安排了幾個同學平時出去陪著李寬,怕因為李寬的相貌問題被別的孩子欺負。

2019年8月29日,記者再次來到五十二中,看到李寬正在上課,在課堂上積極回答老師問題,已經慢慢融入了這個集體,並且有了好朋友,下課後不再一個人呆在教室,會跟著其他同學一起出去玩。

班主任王蕾老師告訴記者,下個月李寬過生日,她已經上報學校,自己掏錢在班上給李寬過個生日,一是讓李寬感受到來自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關愛,另外也讓其他同學明白關愛別人非常重要,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同時還能增加班級的凝聚力。

記者手記

寫這篇稿件時,記者感動滿滿,卻遲遲無法下筆,因為採訪到的人,不管是做過報道的記者,還是幫助過他的善心人、警察、政府工作人員,都說這是他們應該做的,是他們份內的事,沒必要報道。

十年時間,時過境遷,很多人和事都發生了改變,當時參與報道的媒體如《西部商報》已經停刊,甘肅電視台《中華慈善行》、《都市快報》欄目已經不在,很多參與報道的媒體人已經離職轉行,但欣喜的是,時光荏苒,人們的善心依舊沒變。每個人點點愛心的匯聚,撐起了一個小孩、一個家庭的希望,也撐起了我們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