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不如數據流量?華為路由WS5200四核版測評:兩大功能改變印象

2019-10-14     數碼日記

畢業時間越來越長,職位雖越來越高,但工作上操心的事也越來越多。每天在單位忙到焦頭爛額,回家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慾望都沒有,只想躺在床上刷抖音。誰承想:躺在臥室床上抖音視頻要刷很久才能加載好,想打把《王者榮耀》發現延遲最高可達200ms。

經過幾天觀察我發現,無論刷抖音還是打《王者榮耀》,在客廳的效果明顯好過臥室效果。實際上,就是路由器的問題,家客廳到書房,再到臥室一共要穿過兩面承重牆(鋼筋混凝土),普通的路由器穿牆能力差,信號就很容易被干擾。由此,我萌生了換一個路由器的想法。

最近,華為家用路由領域頗有建樹,自研凌霄晶片一改被博通和MTK占據市場的局面,再結合我們家的情況,最終筆者選擇了華為路由WS5200四核版。

相比之前的版本,四核版升級了凌霄四核CPU和雙頻Wi-Fi晶片,且搭載了四顆信號放大器,吞吐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強大的穿牆能力正好適合我們家這種承重牆環抱的結構,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華為路由WS5200四核版的使用體驗。

外觀與設計:簡約至上,兼容性高

我們可以看到,華為路由WS5200四核版採用白色設計,且四根天線位於機身背部。與市面上其他「蜘蛛形狀」的路由器不同,華為路由WS5200四核版的天線能夠前後摺疊,顯得更加簡潔大方。

華為路由WS5200四核版非常纖薄,機身採用側梯形設計,後側墊高的同時布滿散熱孔,所有的網線插孔和電源接口均在機身背部,隱藏在客廳電視背景牆中不易被發現,且華為路由WS5200四核版簡潔的機身一點也不突兀。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路由WS5200四核版不分WAN口和LAN口,對於不會配置路由器接口的人來說,使用特別方便。值得注意的是,華為路由WS5200四核版的天線,是天線也是信號放大器,能和家中路由器進行橋接使用,一機多能。

安裝與測試:數據說明一切

上文也說道,因為臥室與客廳之間要穿過兩面承重牆,在設置時選擇了覆蓋更廣的Wi-Fi穿牆模式。就是我們熟知2.4GHz與5GHz信號合併在一起,連結好網線並設置帳號密碼後,我開始了三次測試。

我分別在客廳(無穿牆)、書房(穿一面牆)和臥室(穿兩面牆)三個地方連結Wi-Fi,手機端給我的反饋均是「信號強度較高」,說明華為路由WS5200四核版的信號穿牆能力確實不錯。接下來,我使用Speedtest進行網速測試。這裡,先交代一下我們家的網線背景——100M寬頻。

這三張圖片分別是我在客廳、書房和臥室進行聯網網速測試的截圖。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三個地方的上行流量速度差別並不是很大,均保持在20Mbps左右;下行流量分別為90.8Mbps、66.5Mbps和31.9Mbps,穿過一面鋼筋混凝土的牆面網速基本上只衰減30%左右,這樣的效果非常出色!

值得注意的是,三個地點的PING值差別並不大,換句話說,這樣的網速能一直維持住。對於刷抖音和打遊戲來說,即便是31.9Mbps的下載也富富有餘——畢竟,穩定才是關鍵。

所以說,華為路由WS5200四核版受到牆體影響只會減慢網速,但是網絡延遲的影響並不會很大。也就是說華為路由WS5200四核版穿牆並不會影響遊戲體驗。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實際操作一下。

實際體驗:從未感受過的酣暢淋漓

我用手中的榮耀20 PRO測試了一下《王者榮耀》分別在兩個環境中的使用情況,一來,看看是不是華為路由WS5200四核版Ping值確實不受牆體干擾;二來,也是華為路由WS5200四核版配合EMUI 9.0以上作業系統的手機能夠搭建手機、路由專屬通道,進而實現手游加速。

不僅如此,華為路由WS5200四核版有專門的遊戲加速模式,手機連接之後會自動識別你在玩遊戲;然後,路由器端就會自動為你建立專屬加速通道,即便別人連接路由器下載資料,也絕不會影響你的網速。

在實際體驗中我發現,其實在客廳與在臥室的遊戲體驗差別不大,但卻是會受到些許影響,比如:在客廳時延遲在58ms左右,而在臥室卻是61ms,但實際體驗上FPS均維持在60上下,操作體驗完全沒有差別。

華為路由WS5200四核版之所以擁有如此強悍的表現,是因為該設備搭載了華為自研的凌霄四核處理器,能夠為路由器提供高達5Gbps的數據轉發能力,即便家中只是百兆寬頻,也可以做到近乎無損的數據傳輸效果。

另外,華為路由WS5200四核版採用四天線+四放大器結構設計,同時配合LDPC無線糾錯算法,實現了2.4GHz、5GHz信號的完美融合,穿牆能力更高,覆蓋更廣且更加穩定,我們家的面積是150平米左右,基本上做到了全覆蓋。

所以說,如果你也有跟我一樣的煩惱,不如買一個華為路由WS5200四核版試試,想必會給你帶來完全意想不到的效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Yvmy20BMH2_cNUgZn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