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塑在古代比較常見,這一項沉澱千年的民間傳統手藝,在科技興盛中逐漸沒落,傳統工藝恐後繼無人。
但凡出入過寺廟道觀、親睹過那些神仙菩薩像的人,大抵都會印象深刻。至於那些形神兼備、神態迥異的塑像作品究竟出自何地、何人?估計真正知道的人就不會太多了。倘若你對宗教文化有興趣,那就當對杵塑行作個一併了解。何為杵塑?也許借用一下成語裡的「泥塑木雕」就已足可解釋,具體講就是後來因工藝、材料不同而分別被叫著雕匠和塑匠的總稱。杵塑一行很古老,眼下雖無籍可考,但能完全肯定他要早於佛教傳入中土,是東方文化之花,至今仍顯勃勃生機和旺盛活力,亦是應受傳承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杵塑或者想直觀的見識一下佛像的杵塑過程,那就不妨來趟金寨、來趟油坊店,因為在油坊店鄉的面沖村油坊組就隱有一位杵塑傳人。這位杵塑傳人名叫余道寬,遠離喧囂的居所整潔大方,面朝碧波蕩漾的響洪甸庫區寬闊水域。憑藉一手精湛技藝,河南、湖北及周邊縣份都留有他的殷勤足跡。然而再好的老行當,在高新工業技術的競爭下,也只能是有手藝無市場,傳統手工藝被替代也不過是時間早晚的事。
更多金寨資訊,趣聞,民俗,故事請關注頭條號(視覺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