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鄉開養殖場,就是為了造福一方百姓。這裡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在外面發展好了,但鄉親們還有生活過得不好的,我就是想發展壯大這個產業,帶領著鄉親們自然脫貧。」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可鎮福如東村上魚得水溝村的李俊輝,帶著她外出打工的全部積蓄,投入到上魚得養殖專業合作社中。
農曆臘月二十三下午,「新春走基層」媒體採訪團成員走進呼和浩特市武川縣。這裡曾經是首府呼和浩特市唯一的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屬集「老、邊、山、窮」於一體的典型貧困地區。經過幾年脫貧攻堅工作,武川縣摘掉了國貧縣的帽子,正在大踏步地走向全面小康的路上。65歲的張小仁老人曾經是生活在武川縣可鎮福如東行政村小花以力更自然村貧困戶之一,2016年因病致貧,被確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經過國家扶貧資金支持的旱改水建設,將張小仁的30多畝乾旱地變成水澆地,通過土地流轉,每年就會有固定收入6000多元。「這個地方是膠泥地,一般雨水都澆不透,所以十年九旱,靠天吃飯。」張小仁說。後來,勤勞的張小仁病情好轉,身體狀況能支撐他做些簡單的勞動,他便找到了福如東村的黨支部書記郝樹平,幫他買了種羊,「村裡給支持了一隻,我自己也和孩子們籌措了點錢,一共買了5隻種羊回家,這樣我也不用做多重的體力活,還能增加收入。」2017年,他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現在,他還有40多隻種羊,開春還會生些小羊羔。「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不光我有決心奔小康,我還要帶動周圍的人和我一起勤勞致富。」盤腿坐在炕頭的張小仁告訴記者,這是他最大的願望。
「我特別樂意特別希望能做扶貧工作,我也參加了公益組織,現在是紅十字會志願者服務隊隊員,我的孩子12歲,也跟著我一起做公益。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的獲得感特彆強,我感覺我能幹到60歲!現在就是跟時間賽跑,能讓大家都跟上我的腳步,都能脫貧奔小康。」李俊輝信心滿滿,幹勁十足。
夕陽晚歸,夜幕降臨,行程滿滿的採訪告一段落。但在記者腦海里,那些生動的脫貧故事正在上演,決戰時刻,每個人都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為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為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加勁衝刺。
來源:內蒙古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YLQwW8BUMKGWtVOCvI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