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開州區豐樂中學破解校園手機管理難題

2019-11-07     開州劉登平

規範管理促實效 疏堵結合解難題 

重慶市開州區豐樂中學 陳勇

(2019.10.31區政協副主席姚光銀及13位政協委員蒞臨我校指導手機管理工作,予以高度評價:)

一、手機管理背景:校園裡的手機使用之「亂」, 對於學生來說,手機就是一個大的誘餌、一個潘多拉魔盒,我校留守學生多,家長管控乏力,學校管理尤為重要

(一)危害性

1、身體方面:中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期,很多身體機能還不健全,手機輻射危害學生髮育,影響身體健康,造成理解力、反應力、記憶力的明顯下降,聽覺受損,免疫功能失調

2、品德方面:學生利用手機撒謊欺騙老師和家長,有的學生還以簡訊的方式捉弄老師和同學,影響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手機上網、QQ聊天、網絡遊戲、電子書等功能,以及不良簡訊,手機的黃、賭、毒,毒害青少年;機消費,增加父母經濟負擔,學生之間課餘時間比手機好壞,助長學生的攀比之風,出現享樂思想,自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和心態.;手機的使用加速中學生社會化,手機成為中學生男女生交往過密的幫凶,嚴重影響學業,不利於中學生成長。

3、學習方面:學生晚上躲在被窩裡使用手機收發簡訊,看小說,玩遊戲,深夜不睡,干擾他人休息,降低學習效率.;課堂上手機鈴響,課上聽音樂,收發簡訊,擾亂了教學秩序,影響了聽課效率,蔑視老師勞動;在考試時,學生利用手機作弊,嚴重敗壞考風,破壞學風,影響了應有的考試評價

4、安全方面:學生防範意識差,社會閒散人員覬覦學生手機,危及人身安全,利用手機聯繫外來人員,容易滋生事端,出現安全隱患。

(二)學生手機管理的現狀

隨著智慧型手機在學生群體中的廣泛普及,智慧型手機在校園裡的使用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一方面,家長對學生管控乏力,一方面學校的一些管理措施也受到學生、家長的質疑和挑戰。手機的校園管理已成為中小學校普遍性難題。 大家普遍認為學生在校園使用手機弊大於利,「抬頭不看黑板,低頭只顧手機」。」可能影響學習。有些學校砸手機、泡水對學生在校園使用手機採取了管理措施,提倡學生不帶手機進入學校、帶入必須處於靜音狀態等建議,對學生課堂時間使用手機影響學習採取懲處措施。大部分學校認識到學生使用手機會對學習產生不良影響,但是對如何有效管理感到迷茫。從目前狀況看,對學生手機管理還沒有統一的規定,即使有什麼管理條例也只是個別學校自己制訂的,在實際管理中收到預期效果。

二、如何破題

(一)、學校為何要加強學生手機管理,目的意義何在? (三大需要)

1.國之大計、營造良好的學風、校風的需要:從思想上提高認識、群策群力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在學校濫用手機已經在危害中華民族的未來的高度。對學生手機使用的管理,是為了改變學生在課堂中隨意使用手機影響學習的狀況,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知識與技能基礎。把學生從「不良上網」的狀態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學習。

2.促進學生養成理性消費觀的需要;社會上有些超前消費、過度消費的現象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加強手機管理,旨在引導學生樹立理性的消費觀,防止校園中攀比手機消費現象蔓延,讓手機回歸工具的角色,不斷減少「手機奴隸」的數量。

3.德育管理、學習的需要:學生手機管理是學校管理中的棘手問題,能否管理到位,考驗學校的管理能力。如果能解決這個管理上的難點問題,將為未來學校學生的管理提供一個新的工作思路,為學校德育管理開闢一條新的通道。

(二)、如何完善手機管理工作機制學生手機管理思路,我們本著發揚學生的主體精神,經過不斷探索,

1. 學生手機管理的思路;學生手機使用管理是為了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為有序的教育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成效提供保障。在管理中,學校首先要堅持不違法的原則。其次,學校要堅持「以人為本」,做到人性化管理,把教育引導與處罰懲戒相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相應的輔助通訊需求。在推進手機管理制度之前,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引導學生圍繞手機管理進行討論,讓學生明確學校的管理目的,消除學生的牴觸情緒,減少管理的阻力和難度。形成了「四主線」、「 四抓手」的手機管理網絡。即以校長(副校長)—政教處—年級組—班主任—學生為主線的行政手機管理網絡;以教導處—教研組—任課教師—學生為主線的課堂手機管理網絡;以黨支部(團支部)—黨員(團員)—教師—學生為主線的黨團手機管理網絡;以學生會—班委會—學生為主線的自主教育網絡。四條主線相互交織,密切協作,形成學校抓、校長抓、班主任抓、家長配合抓的格局。最終落實到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上,極大增強了手機管理的實效性,從組織和管理上保證了手機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在手機管理工作機制中我們力求做到:

突出一個核心:堅定不移、抓早、抓細、抓實管理手機工作;

打好三大戰役:攻堅戰:2018年9月---2019年1月從面上禁止,校園內無手機做到「不能」、已完成。

拉鋸戰:2019年1月.--- 2019年3月抓反覆,違紀必究。做到「不敢」、已完成。

持久戰:2019年3月.---長期,激發學生內生動力,做到「不想」、建立手機管理長效機制。

2.學生手機管理的法律依據;學校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場所,為了學生能夠有效學習,健康成長,依據教育部2108.9.2《關於做好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制訂學校管理辦法和規定,對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進行有效管理,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進入校園或在校園內規範使用,適度行使學校的自由裁量權。

3. 學生手機管理策略:學生手機使用管理,堅持以相關法律法規為基礎,調整管理策略,優化方法手段,疏堵結合,以發揮現代科技服務人、發展人的積極作用。

1).為學生提供必要的通訊條件:我校寄宿生比例較大,他們與家長、朋友也需要必要的互動聯繫,學校不能讓學生在上學時段完全與外界隔離。從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發,禁帶手機區域可限制在教學區範圍內。同時,為滿足學生正常的通訊需求,在校園各處加裝磁卡電話機,緩解手機管理給學生帶來通訊需求的壓力。

2).要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家長對校園內學生手機使用管理的態度和價值取向會對學生的認識產生影響,手機管理的順利實施必須得到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我們《給家長的一封信》闡明管理手機的重要性、藉助家長委員會,讓家長明確學校制訂校園內學生手機使用管理制度的出發點、依據和具體措施,在獲得家長理解的同時逐步引導家長在家庭教育的層面加強對子女使用手機的管理。

3).制訂明確的管理制度並予以宣講貫徹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加強學生手機使用管理的有力保障。學校要根據變化發展著的實際,積極發現校園學生手機使用中存在的新問題,適時調整一些過時的制度性規定。讓廣大教師深入校園學生手機使用的管理工作中,統一思想認識,明晰崗位職責,清楚處理程序方法。

4).教育違規使用手機的學生要注重方法本著教育與引導為主的原則,在發現學生違規使用手機時,我們適時介入並進行教育管理。在處理學生違規使用手機的實踐中,存在不少方法簡單、言行粗暴的現象,容易激起被處理學生的逆反心理,甚至產生更嚴重的反面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對違規學生處理教育時要講究方法與技巧,陳述利弊、循循善誘,使學生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變消極牴觸為積極配合。

5).對違規手機的處理要注意程序正當依法治國呼喚管理走向規範化、制度化。學生違規使用的手機的處理方式,我們嚴格按照國家法律和學校制度規定,向學生說明處理的事實依據和校規依據;專門購買手機儲藏櫃,妥善保管罰沒的手機,避免學生個人隱私權和財產所有權受到侵害;同時要有嚴謹的學生違規使用手機沒收登記記錄、領回記錄等規範而具體的過程性材料。

三.持之以恆、常抓不懈;建立長效機制,喚醒學生自尊自立。

(一).將德育關口前移,從內部進行自我管理手機,有更好的策略:讓自己有事干!讓自己沒有時間可以去惦記手機!奪取學生思想陣地。伏爾泰:「幸福的秘密首先是有事做;第二,還是有事做;第三,還是要有事可做!」每天形成有規律的習慣,什麼時間就幹什麼,形成自動化之後,幹什麼事只需極少量意志力啟動成本,而有事干就可以把手機晾在一邊了。本質上,這是屬於轉移注意力,注意力不在手機上,自然就不需要消耗意志力去抵抗手機的誘惑還有一個有效策略:專注於長遠目標。以長遠的目標指導引領現在的行為,為了考個好大學,或者將來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會更加清楚現在該幹什麼和不該幹什麼。我很反感家長禁止其子女使用手機的行為,那是堵,而不是疏。家長總希望他們的子女生活在一塵不染的理想環境中,但這是他們的一廂情願而已,他們還處在計劃經濟的思維之中。現實世界的誘惑多的是,一直讓學生塵封在父母理想的環境之中,這是不可能的,而且更要命的是,一旦讓學生步入現實世界,學生將對誘惑毫無抵抗力,因為他們毫無準備。而學生步入現實世界,這是早晚的事。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因此,與其暫時生活在一塵不染的理想環境中,還不如儘早讓學生面對誘惑的現實世界,父母與孩子共同學會面對誘惑,與誘惑和平共處,在誘惑中學會做自己的事,學會成長。一味地抵制誘惑,只會在誘惑中越陷越深,在抵制誘惑與陷入誘惑中掙扎,最終被誘惑所控制

(二).以心理教育加強品德培養,為手機管理注入踐行動力。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了日常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學科教學中注意心育滲透,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的競爭精神,培養其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和優良的心理品質。班級管理中重視心育工作,舉行心理健康主題班會,增設心理委員。心理輔導員團隊和心情驛站社團的工作,更使心理健康工作服務於每一位同學。學校還重視「問題學生」和「智優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並為之建立追蹤檔案。學校每年舉辦藝術節、科技周活動,舉行運動會,開展了各類學生社團活動,如廣播站、校園電視台,豐富了校園生活,培養了學生能力,發展了學生個性,陶冶了學生情操。在國防知識教育方面:對高一新生進行為期7天的軍事訓練,以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格要求的觀念,形成敢於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優秀品質;以人為本的手機管理思想為我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鮮活的血液,學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學習成績不斷提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Wm9RW4BMH2_cNUgN51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