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一位讀者,是一位正在上高二的學生。
他在看完《為自己讀書》這本書後,加我的好友,向我問了幾個問題。
總結一下,最主要的是以下兩個:
一個是學習要有計劃性,是每天幹什麼都要寫清楚嗎?
另一個是,我已經高二了,現在努力晚嗎?
很高興讀者能夠信任我,和我一起交流學習當中遇到的問題。
相信這樣的問題存在一定的共性,對很多學生和家長都有借鑑意義,所以不妨寫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
02
首先說一下「計劃性」。
我個人的建議是,要列一個表格把需要做的事情都寫出來。
試想一下,如果學校里沒有作息時間表和課程表,老師沒有教學計劃會怎樣?
每天肯定會亂成一鍋粥,別說學習效率,就連老師的教學任務都完不成。
比如我們的寒假和暑假作業,如果放假一開始就計劃好了每天寫多少,最後肯定能夠輕輕鬆鬆完成。
但如果沒有計劃,大機率會做不完,要到快開學了突擊。
再比如很多人減肥,只是宏觀地一想,我要減肥,我要運動,我要節食,肯定不行。
只有定好計劃表,定好鬧鐘,幾點跑步,幾點擼鐵,每頓飯吃啥,吃多少,都詳細做出規定並嚴格執行,才可能成功。
學習計劃也是一樣,有和沒有,寫出來和腦子想想,是完全不同的。
03
再說一下「現在努力晚不晚」。
答案當然是不晚。
跟別人相比,你任何時候努力,都有人比你早,也會有人比你晚。
你小學開始努力,有人可能幼兒園就已經起跑;你高二才開始努力,有人可能到高三了還要荒廢時光。
但你跟別人比是沒有意義的,你需要的是跟自己比。
你努力了就會比以前更強,不努力就可能退步。
而現在這個時刻,是你開始努力的最早的時刻。
任何時候開始努力,對自己來說都是最早的。
在剩下的日子裡,你猶豫一天,就又晚了一天。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勵志故事,有人中年開始健身,成了健身達人,有人晚年開始登山,95歲登上了富士山。
顯然,努力是不分開始的時間的。
04
就說一個學習的例子吧。
2020年的華為「天才少年」張霽,是華中科技大學的博士,在博士期間,他發表在頂會的論文有8篇。
不但如此,他讀博時在騰訊實習,獲得國際國內專利7項,研究成果獲得騰訊公司2016、2017年度傑出貢獻獎,2019年度卓越運營獎。他開發的很多系統已經上線,為騰訊節省了大量成本。
他突出的成績,使得他成功獲得了華為的offer,最高年薪201萬元。
但你可能不知道,他的本科學校,只是一個三本!
我們都知道,考上三本的學生,其高考成績要比很多考上985的學生低幾百分。
但那又怎樣?人家從大學開始逆襲,上了碩士,上了博士,到博士畢業的時候,已經成為華為「天才少年」,掙百萬年薪。
而很多當年比他多考了幾百分的人,可能還有人在為工作發愁。
05
人生是一場長跑,未到終點,沒有勝敗。
我們不需要問「現在努力晚不晚」,只需要問自己能不能做到真正從現在開始努力。
努力就有收穫,不努力肯定沒有收穫。
其實道理大家都知道,只是明白的人多,去做的人少。
而這,正是普通人和成功者之間的分水嶺。
從現在開始,制定好計劃,並且開始努力,一定會有進步。
最怕你停下來,止步不前。
共勉!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S3OiXkBbyZbTSdky3F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