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 | 杭州快遞重進小區,疫情防控應因地制宜

2020-02-24   南方周末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2月7日,廣州市越秀區一個小區居民(右)到小區外取快遞,通告要求「快遞公司、外賣等所配送的物品應送至指定區域集中存放管理,由客戶自行領取」。(新華社記者劉大偉/圖)

小區外的臨時取貨點事實上沒有無接觸配送的條件,仍然需要用戶和快遞員面對面交貨,而且還會增加用戶之間的近距離直接接觸,病毒傳播的風險實際上大大增加了。進小區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快遞櫃,實現無接觸配送。

2月20日,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發布關於方便居民生活必需品配送的通知,規定快遞、外賣小哥憑健康綠碼進入小區,利用快遞櫃進行無接觸配送。在確保快遞外賣配送人員健康的情況下允許他們進入小區配送,有利於更好地實施無接觸配送,有利於防疫。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為了減少人群聚集,有關部門倡導民眾少到超市、飯店購物就餐,人們更加依賴快遞和外賣配送員送貨,很多線下超市、飯店也紛紛轉戰線上。快遞公司和外賣平台也紛紛推出無接觸配送業務,以讓用戶安心。

然而,隨著疫情的發展,很多地方的小區都封閉了起來,禁止外來人員入內,快遞和外賣小哥也被擋在了外面。作為變通之策,很多快遞和外賣公司在一些小區外設置了取貨點,快遞、外賣送到取貨點後由用戶自行出小區拿取。但是由於快遞量太大,同時會有很多人前往取貨,取貨點往往聚集了很多人,取貨點事實上成為一個小型的人群聚集點,讓無接觸配送名存實亡。取貨的用戶不僅僅要面對快遞小哥,還要面對同時來取貨的其他用戶。雖然按照要求所有人都應該佩戴口罩,但是這樣較大規模的人群聚集,事實上成為防疫的一個薄弱環節。

其實,在疫情之前,不少快遞櫃公司已經在小區內安裝了很多快遞櫃,這些快遞櫃本來可以成為無接觸配送的重要基礎設施。然而,由於疫情發生後快遞配送人員無法進入小區,這些快遞櫃基本上閒置了起來。如果允許快遞員進入小區,將用戶的快遞存入快遞櫃,就可以實現真正的無接觸派送。即使沒有快遞櫃,或者快遞櫃滿了,或者用戶不想放在快遞櫃,快遞員也能夠將快遞放到用戶的家門口,等快遞員離開後用戶再收取快遞,也可以做到無接觸派送。這樣的場景下,只要保證快遞員的健康,並加大對快遞櫃的消毒頻率,基本上可以切斷病毒傳播的鏈條。

有人擔心,如果快遞人員攜帶病毒,可能會通過快遞把病毒傳染給收快遞的用戶,或者快遞員先接觸了攜帶病毒的A,成為帶毒的B,又通過送快遞傳染更多用戶。正如上面所說,進入小區可以更多使用快遞櫃等設施,即使沒有快遞櫃,也可以放到用戶家門口,更容易做到無接觸配送,只要注意做好戴口罩勤消毒等防護措施,病毒並不容易傳播。而小區外的取貨點多數都是臨時的,事實上沒有無接觸配送的條件,仍然需要用戶和快遞員面對面交貨,而且還會增加用戶之間的近距離直接接觸,病毒傳播的風險實際上大大增加了。

另外,保證快遞人員的健康,比起保證所有快遞收貨用戶的健康容易多了,畢竟快遞小哥的人數少得多,可以通過隔離足夠天數後再上崗等辦法來解決。這方面,杭州等城市已經通過健康碼的方式來解決,通過健康碼和身份證件結合,使社區能夠方便地確認快遞人員的健康情況,從而允許其進入小區。這一模式應該儘快在全國推廣。

疫情防控之下,快遞、外賣等末端配送,事實上已經成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對於這些服務,應該通過優化流程,做到既能最大化地防控疫情,又儘可能滿足用戶的需求。而完全禁止配送人員進小區這種一刀切的措施,只有管理上的方便,實際上對疫情防控並不是最有利的選擇。杭州在保證配送人員健康的前提下,重新允許快遞外賣進小區,是更好的地管理模式。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