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記住,進公廁選這個隔間細菌最少!

2019-09-11   陝西科普

如果我問你

公廁你最討厭什麼

你肯定會脫口而出

氣味大、馬桶沒有沖、污水橫流

紙桶里堆滿了紙……

寫到這裡,小科突然有點喉嚨發癢......

人平均每天要上廁所6~8次,一年下來就有2500次,人的一生大約有3年時間是在廁所度過的。

可是現代人工作繁忙,在家的時間並不多。所以,這2500多次大多數會在公廁解決。

你看,早上起來上一次廁所出門,晚上回家都很晚了,洗洗睡吧!

家裡的馬桶,其實也挺寂寞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小科一樣,每次走進公廁,面對那麼多的隔間,總會有選擇困難症。

到底哪一間會幹凈一點呢?

小科一般不會選第一個隔間,也就是最靠近門口的。

原因無非是這麼兩點:

1、第一個去的人肯定多,裡面肯定很髒

2、注重隱私,第一個隔間容易被人打擾,或者打擾別人(特別是腸胃不好的時候)

你上公廁,會選擇哪一間呢?

第一個隔間真的是最髒嗎?

美國的一檔節目幫小科解決了這個難題,他們在加州海事學院的一間男廁所

安裝上了監控攝像頭,收集了4天當中4個隔間的使用次數以及細菌數量。

不可否認,這真是一檔有「味道」的節目......

在每個隔間安裝了機械自動計數器,記錄每個隔間的人流量。

實驗開始先請專業清潔人員,徹底清潔廁所。

96個小時後,結果出來了~

經過統計和檢測,第一個隔間用的人最少,而且也是最乾淨的!

用的較少當然最乾淨!

小科上公廁一般會選最裡面的隔間,但是實驗結果顯示最裡面的隔間菌落總數也爆表......

最讓小科意外的是,中間2號隔間,居然用的人最多

是不是跟你想的不一樣?

因為大家普遍認為:第一個隔間最髒,而中間的隔間大家都喜歡。

除了選對隔間,上公廁還有一個靈魂拷問:到底是選蹲坑還是坐便器?

相信對於國人來說,這個選擇很簡單:蹲坑

因為乾淨啊!

不過在老外的眼中,他們卻覺得蹲坑很髒

因為蹲坑沖水時,產生的氣旋很強烈,能把細菌帶到人的鼻子嘴巴高度,相當於隔空吃屎……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有人曾做過實測,實驗材料選用了螢光素鈉,它在固態情況下是橘黃色,溶於水之後只要拿紫外線一照,就會發出黃綠色的光芒。

而且這種水溶液,可以牢牢的吸附在物體表面。

所以只要往馬桶里加一點螢光素鈉,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沖水時氣旋的高度了。

實驗者在馬桶和蹲坑正上方,安置一塊透明玻璃板。

沖水後發現,玻璃板上確實有大量水珠。

但這並不是蹲坑獨有,坐便器也有同樣問題。

坐便器也有不少水滴,但數量比蹲坑少一些。

把玻璃板高度提升到40公分後再沖水,結果蹲坑還是有水滴濺上來,而坐便器上的玻璃板就比較乾淨。

把玻璃板提高到60公分,差不多是人站姿的上半身。

蹲坑在沖水時,依然能把水花帶到這個高度。

如果你是蹲著回頭按沖水的話,隔空吃屎,真的不是開玩笑。

因為細菌比水更輕,上升高度還可能更高。

實驗者對帶起的水花進行了細菌採樣培養,其中含有不少致病菌:藤黃微球菌、枯草芽孢桿菌、大腸埃希菌黑麴黴、煙麴黴、白色念珠菌、紅色酵母菌等等,反正都沒啥好東西。

坐便器雖好,可對於中國人來說,還有個很難克服的心理障礙!

公廁坐便器的馬桶圈那麼多人坐過,是不是很髒呢?

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陶醫生說,馬桶圈是有可能傳染皮膚病,但機率非常低。

如果上一個有皮膚病的人剛坐過,然後下一個屁股上有傷口的人馬上坐下去,才有傳染的可能。

絕大部分情況下,坐便器還是安全的。

當然屁股上有傷口的人,還是用蹲坑吧!

總的來說,坐便器並不比蹲坑要髒多少。

但蹲坑也有其優點,那就是蹲著拉更輕鬆,不容易得痔瘡和便秘。

所以,蹲著拉還是坐著拉,還是看個人喜好吧~

| 來源:

[1].https://mp.weixin.qq.com/s/wWWeY8WS5as3dClnfLUJag

[2].https://www.jk6.co/news/show-100974.html

| 審核:科普菌

| 編輯:小科

PS:最近公眾號改版了

為了能長久相伴

大家快來給「陝西科普」公眾號點亮「星標

關註:

趣圖:

科普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