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西報告1例無症狀感染者!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

2020-04-01     江西都市現場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江西省衛健委、人民日報

轉載請註明來源

2020年3月31日0-24時,江西省無本地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報告,無本地新增疑似病例,無本地住院確診病例。截至3月31日24時,全省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935例,累計出院病例934例,累計死亡病例1例。

2020年3月31日0-24時,江西省無境外新增輸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報告。截至3月31日24時,全省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2例,其中出院病例1例,住院病例1例。現有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1例,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全省現有438名密切接觸者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江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0年4月1日

一、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

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以下簡稱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者。無症狀感染者可分為兩種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的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始終為無症狀感染狀態;二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採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隨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

二、我國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防控要求

國家衛生健康委在1月28日發布《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中就將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納入防控管理,在其後的修訂過程中均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報告、管理等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發現無症狀感染者,應於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縣(區)級疾控機構接到無症狀感染者報告後,24小時內完成個案調查,並及時進行密切接觸者登記,將個案調查表或調查報告及時通過傳染病報告管理信息系統進行上報。無症狀感染者應集中隔離14天,原則上集中隔離滿14天且兩次連續標本核酸檢測陰性者(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可解除隔離;如果核酸檢測仍為陽性者,則繼續隔離醫學觀察。隔離醫學觀察期間如出現臨床表現,應及時轉歸為確診病例,進行規範治療。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也要進行14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三、無症狀感染者通過什麼途徑發現?

目前我們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主動發現無症狀感染者:一是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開展醫學觀察期間的主動檢測;二是在聚集性疫情調查中開展的主動檢測;三是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傳染源追蹤過程中對暴露人群主動檢測;四是對部分有境內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員開展主動檢測。

四、無症狀感染者有無傳染性? 

根據國家和部分省份開展的密切接觸者監測數據,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存在二代病例續發,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個別由無症狀感染者導致的聚集性疫情,有小樣本量的研究顯示無症狀感染者呼吸道樣本中的病毒載量與確診病例沒有太大差異。綜合目前的監測和研究,無症狀感染者存在傳染性,但其傳染期長短、傳染性強弱、傳播方式等尚需開展進一步科學研究。部分專家認為鑑於無症狀感染者的呼吸道標本能檢出病原核酸,但由於無咳嗽、打噴嚏等臨床症狀,病原排出體外引起傳播的機會較確診病例相對少一些。

五、無症狀感染者的風險評估及其防控

無症狀感染者存在著傳播風險。一是傳播的隱匿性。由於無症狀感染者無任何明顯的症狀與體徵,其在人群中難以被發現,其導致的傳播也難以預防。二是症狀的主觀性。症狀輕微或不典型者可能認為自己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不主動去醫療機構就診,在日常的診療工作中難以被發現。三是發現的局限性。由於存在檢測窗口期,採用核酸檢測和血清學檢測方法難以發現全部無症狀感染者,現有的無症狀感染者主要是通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主動篩查、感染來源調查、聚集性疫情調查和對高風險地區人員的主動檢測發現的,尚有部分無症狀感染者難以被發現。

為此,要突出做好無症狀感染者監測,有針對性加大篩查力度,將檢測範圍擴大至已發現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等。一旦發現無症狀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嚴格集中隔離和醫學觀察,對密切接觸者也要實施隔離醫學觀察。

由於部分無症狀感染者始終無症狀,實際防控工作中無法將發現和隔離無症狀感染者作為主導措施。因此我們仍將繼續著重於及時發現隔離確診患者,並做好密切接觸者管理。我國經驗表明,做好確診病例的及時發現和隔離,並適度採取減少人際接觸等措施,可以基本阻斷疫情傳播。

張文宏:無症狀感染者具有傳染的可能性

27日下午,新冠肺炎上海專家治療組高級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在研討會上表示,無症狀感染者是我國進入疫情防控「下半場」的一類重要監測目標。

張文宏介紹,無症狀感染者有較強的免疫能力,可以在感染病毒後14天內不發病,病毒在其體內存在時間超過三周,具有傳染的可能性。他們如果沒有被及時發現和隔離,就存在社區傳播的隱患。

張文宏指出,這正是新冠病毒的狡猾之處,「存在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他們沒有臨床症狀,病原學檢測卻呈陽性,給疫情防控帶來了挑戰。」

六、下一步如何做好無症狀感染者防控管理?

一是完善防治方案。抓緊在疫情重點地區抽取一定比例樣本,開展無症狀感染者調查和流行病學分析研究,完善防控措施,修訂完善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科學應對無症狀感染者帶來的感染風險,遏制可能形成新的疫情傳播。

二是加大篩查監測。有針對性加大篩查力度,將檢測範圍擴大至已發現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等。結合復工復產復學實際,加強對重點城市、重點人群、重點場所的監測,最大程度發現隱患。做好疫情跨境輸入輸出防範,對所有入境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後,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查清來源,公開透明發布信息。

三是強化管理救治。一旦發現無症狀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嚴格集中隔離和醫學管理,對密切接觸者也要實施隔離醫學觀察。隔離期間出現症狀,立即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進行救治。

四是加強群防群控。堅持群專結合,加大防疫知識科普宣傳力度,指導公眾科學防護,廣泛開展培訓,提高基層疾控人員、醫務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等的防控能力和水平。從4月1日起在疫情通報中公布無症狀感染者報告、轉歸和管理情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七、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公眾要加強自我保護和健康文明意識,強化環境衛生及個人衛生防護,養成勤洗手、戴口罩、講究手衛生、一米線、開窗通風、清潔消毒、分餐制、生病時減少去人員聚集場所和科學戴口罩等健康生活行為方式。要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本著既保護自己,也要保護他人健康的理念,將健康知識傳播到每個家庭和個人,形成良好衛生習慣和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康素養水平。如個人核酸檢測陽性後不必恐慌,要主動配合醫療衛生機構做好健康監測和隔離醫學觀察,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後及時報告,接受醫療機構規範診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LOXM3EBiuFnsJQVn19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