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雕是龍的天敵,為啥他抓住取經團誰都吃,卻獨獨饒過白龍馬?

2019-09-30   唐風宋月

話說觀音菩薩帶著如來親賜的錦襴袈裟前往東土大唐長安城內發展取經人,變成和尚賣袈裟,要價五千兩白銀。太宗道:「那袈裟有何好處,就值許多?」菩薩道:「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蠶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聖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

大鵬吃龍有個典故。大鵬金翅鳥又叫迦樓羅鳥,意譯羽毛美麗者,它們以龍為食。相傳創始之初,大地上布滿了巨大的妖龍和洪水,人類無法生存,如來佛祖遂派大鵬金翅鳥啄走妖龍,創造了清平世界。

等到大鵬把地面上的龍吃的差不多了,洪水退卻,倖存的龍族就向如來求告,希望留他們一條性命,日後人民安居樂業,還需要他們興風降雨。如來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就把隨身披著的袈裟撕下來一縷,讓他們披在身上,大鵬看到袈裟,就會饒他們一馬。

取經團後來過獅駝國,被青獅白象大鵬抓住,大鵬叫:「小的們,著五個打水,七個刷鍋,十個燒火,二十個抬出鐵籠來,把那四個和尚蒸熟,我兄弟們受用,各散一塊兒與小的們吃,也教他個個長生。」燒開水之後,眾妖一齊上手,將八戒抬在底下一格,沙僧抬在二格,「假行者」抬在上三格,唐僧揪翻倒捆住,抬上第四格。乾柴架起,烈火氣焰騰騰。好行者,在空中捻著訣,念一聲「絡藍凈法界,乾元亨利貞」的咒語,拘喚得北海龍王早至。只見那雲端里一朵烏雲, 應聲高叫道:「北海小龍敖順叩頭。」行者道:「請起,請起!無事不敢相煩,今與唐師父到此,被毒魔拿住,上鐵籠蒸哩。你去與我護持護持,莫教蒸壞了。」龍王隨即將身變作一陣冷風,吹入鍋下,盤旋圍護,更沒火氣燒鍋。他三人方不損命。

問題來了,既然大鵬是龍的天敵,為啥北海龍王還敢自投羅網,來給猴子解圍?難道不怕大鵬把他也一起吃了?要知道大鵬吃他可是不用蒸也不用煮,活生生就能吃。

答案只有一個,北海龍王身上是披著如來親賜的袈裟的。

由於如來只給了龍族袈裟的一縷,讓他們披在身上,所以不可能所有的龍都能免遭大鵬吞噬之災,但是像四海龍王跟他們的子女們肯定能得到袈裟的哪怕一根線,用以防身。小白龍作為西海廣晉龍王敖閏之子,自然也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所以大鵬看到他身上披著的錦襴袈裟,也就放棄了殺心。

再者,小白龍此時只是以一匹馬的形象出現的,馬和龍對於大鵬而言是不一樣的。或曰,小白龍難道換個馬甲大鵬就不認識他了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小白龍不是自己主動變成馬,而是被觀音變成馬的,身上有觀音的法力加持。鷹愁澗唐僧收小白龍,菩薩上前,將楊柳枝蘸出甘露,往他身上拂了一拂,吹口仙氣,喝聲叫「變!」那龍即變做原來的馬匹毛片,又將言語吩咐道:「你須用心了還業障;功成後,超越凡龍,還你個金身正果。」那小龍口銜著橫骨,心心領諾。

小白龍自從被觀音變成馬之後,再沒有變回過龍,他也沒有能力自己變回龍,只有經過靈山的化龍池才能成為八爪金龍。

而對於一匹馬,大鵬很顯然是沒有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