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四年風霜的三環創客,各部件仍能正常使用,車主保養得真到位

2020-03-09     卡車之家

三環十通是一家來自於湖北的國有企業,在自卸車領域三環十通汽車曾經為閩西的煤礦運輸付出了巨大的功勞,那些罕見的搭載著東風EQ140尖頭駕駛室的前四後八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三環十通汽車,可靠耐用的品質得到了不少礦業運輸人的認可。

在2016年當地掀起單橋自卸狂熱的時候,三環創客面世了,與同級別的重汽王牌以及乘龍的609(後期叫M3)抗衡,形成當地強有力的三大單橋車系。

外觀

我們先來看看四年前的「它」,一臉青澀的樣子,也是當地最早的一批三環創客,當時預定車還得排著隊來,最令人驚艷的就是配備了多功能方向盤和液晶大屏,因為那個時候的單橋自卸都是實用為主,從來沒見過如此「高科技」的配置。

再來看看四年後的現在,保持了新車時的鮮艷,帶有一些時間的滄桑。駕駛室尺寸與重汽王牌幾乎一模一樣,談不上寬敞但是絕對夠用,同級別的有空間優勢的要數乘龍的609。

因為它的駕駛室廣泛用於前四後四、前四後八車型上面,不過單橋的609也有個致命要點,那就是看起來真的顯得「頭重腳輕」,駕駛室與車身比例不協調。

創客搭載了玉柴的YC4E160-56發動機,最大馬力160匹,最大扭矩600N·m,搭配了法士特的8JS85E帶高低檔的小八檔,在配上5.571速比的後橋,在山路居多的閩西、閩南地區國道上行雲流水。

因為在此前的單橋自卸車型當中的動力鍊表現都平平,爬坡都是一個比一個慢。

三環創客的身份標識標註在車前面板上,進氣格柵處長條狀的鍍鉻材質與三環車標相呼應,鍍鉻的閃亮時刻彰顯了這輛車的身份。

已經成為歷史的「它」是龍岩水泥通往廈漳泉地區的唯一道路。

大燈造型是典型的輕卡設計風格,豎直的排列方式,霧燈則是裝配在前保險槓上。

車門還有一個轉向燈,在轉彎警報器還沒普及的時候以此來警示側面盲區的車輛或行人車輛即將進行轉彎,這就是最原始的也是屬於最簡單直接的被動安全。

輕卡由於車身尺寸的原因駕駛室都比較小,為了提升駕駛室臥鋪的空間,在車輛駕駛室的後部都會有這麼一個臥鋪後闊的設計。

車身比例較為協調,經歷了四年的風霜車主決定趁此次新年休息為車輛上裝做一次翻新處理,剛噴完漆的車廂錚亮錚亮的,車身標語「文明行車、禮讓三先」是90年代傳承下來的一個傳統,也是當地車的特色。

不過隨著物流人越來越年輕化,這個「特色」也漸漸不被重視。「不爭一秒、寧等三分」這些車廂標語都無時無刻在提醒著行車人的行車規範。

輪胎搭配的是10.00R20的規格,這個輪胎放在輕卡上有些飽滿,儼然一股重卡的氣質,在承載性上也更加出色。

車廂長度僅為4米2,小車身短軸距在農村地區很好用,車身高度2米6,車主是水泥運輸專業戶,使用單橋車拉水泥的都是奔波在農村小道上,小車不怕村道上的電線、彎道過不去,這就是這些小單橋自卸車的生存環境。

內飾

三環創客的內飾配置在當年同級別當中那可是一股清流,罕見的多功能方向盤和中控大屏科技感滿滿。座椅旁邊是淋水器開關,使用的是普通的重力淋水而不是氣壓淋水,操作步驟也比較繁瑣,需要一個一個開關去操作。

在這個級別上面的車就不奢求有氣囊座椅了,不過棕色皮質座椅包裹給人一種罕見的儀式感。

方向盤尺寸較小,握感儼然一副小車方向盤的感覺,多功能方向盤給駕駛員提供了手不離方向盤就可操作娛樂系統,調節音量大小,現在普遍的定速巡航在幾年前還是一個奢侈的配置。

中控大屏有點「汽配城」的風格,不過有總好過沒有,蓄電池斷電開關放置在了中控台上,實際體驗方便多了。這副中控造型跟很多輕卡車型都一樣,感覺就是同一個模具生產出來的,平台化生產也的確使得配件好找了些。

採用法士特的小八檔,檔把樣式不是經典的「大檔把」,不過這個小檔把的手感倒是挺好的,挺符合這輛車的「身材」。

就這個視角來看,是不是和許多輕卡車型沒有兩樣,車主還算保養得不錯,駕駛室里也看不見多餘的雜物,整體顯得比較簡潔,相比起新車就是多了些正常的磨損,有了使用過的痕跡看起來有一股「成熟感」。

臥鋪空間,呃,怎麼說呢,瘦小的人躺進去勉強能睡,不過筆者親自試了一把略感有些壓抑,連翻身都有些困難(筆者身高170cm體重50kg)。

不過車主跑的幾乎都是短途運輸,基本一天一趟回家睡覺,在車上短暫休息時前排就能提供一個不錯的休息空間了,後排臥鋪大多用來放置隨車物品。

這段時間全國上下都沸沸揚揚的ETC支付方式,使得常年需要通行高速公路的車主不得不也裝了一個ETC,現在越來越多的貨車使用ETC通道。車上掛個佛吊墜是閩南人特有的習俗,為了就是保出車平安順利。

創客駕駛室屬於輕卡駕駛室,人都是「坐」在發動機鼓包上面的,中央區域沒有太多的儲物空間,腳部空間也是常規的「大通道」,大杯架還是能容得「上了年紀」的車主隨車攜帶的泡著枸杞的大保溫杯的。

地板式的油門在長距離的行駛中要比起懸吊式油門更省力些,減小駕駛員的疲勞感。

車主有個好習慣很好,就是每次出車後都會將自己腳下的那塊腳墊拿下來拍拍灰塵,所以主駕駛區域時刻保持著乾淨,說一塵不染有些過於誇張,但在運營車上肯定算是乾淨如新了。

一看門板,什麼?同一個車門上居然同時存在著電動車窗和手搖車窗?原來是原車的主駕駛升降器由於使用頻繁很經常出現故障,耿直的車主換了個最原始的手搖車窗上去,簡單又實用同時還能勉強鍛鍊鍛鍊手臂力量。

底盤部分

四年前新車底盤一塵不染,尤其是那錚亮錚亮的鋁合金油箱,這在當時可是同級別車型當中吹噱頭的高配置。

再看看四年後的現在,錚亮的鋁合金油箱上面布滿了灰塵和飛漆,油箱蓋附件還有著一層油泥,儲氣罐也失去了光澤。常年行駛的環境無法使得底盤部件保持如新,但是絕對不影響底盤各個部件的正常使用。

車輛右側富餘空間比較多,裝置在此的是液壓油箱和隨車工具箱,護欄還出現的輕微變形,隨著行車法規的逐步完善,護欄的堅固性是保護自己和他人安全的重要裝置。

單橋自卸車通常為了節省車廂空間在裝載性不大的情況下都比較喜歡採用中置雙頂的小液壓頂。

後橋鋼板彈簧片數是10+8的雙層鋼板彈簧,在如今標載運輸的情況綽綽有餘,總質量為18噸的三環創客,最大裝載能力能達10噸以上。

自卸車行駛的路況比較不良,底盤充滿了泥污,需要車主注意的就是每次行車前的細緻檢查,以免行車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

為了減輕車輛自身重量,卸掉備胎是一個利弊都純在的事情,不過跑的行程不遠,卸掉備胎也的確是一個「偷輕」的好選擇,畢竟再重新換一個更輕的上裝可不一定有現在這個上裝的耐用了,本錢也更厚。

結束語

每一個車型都有著自己所對應的生存環境,這車在三四年前吃香可不見得在如今的運輸環境內就能吃香。

最新的短軸6X4車型有著更大的荷載標準,以及嬌小侷促的底盤滿足了更多運輸人的需求,下一篇筆者給大家介紹一下最新的短軸距6X4自卸車,看看」它「到底是怎麼能贏得短途運輸人的芳心。(文/卡家號:小盧同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AZZv3AB3uTiws8KRxj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