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上猶多久了?
你見過以前的上猶嗎?
老底子的上猶不算很大
但卻有很多值得回味的東西
在高樓大廈崛起的時候
上猶正變得熟悉又陌生
有些東西卻永遠的消失了…
消失的地點
上猶斜拉橋
和平大橋的前身就是上猶斜拉橋,可以說是當時上猶的一個地標性建築了,到了晚上非常漂亮,隨著城市的發展,這座不能過車的橋不能適應城市的發展,2012年,隨著一聲巨響,消失在我們的眼前,這一幕,仿佛就在昨天.....
老上猶二中
曾經的老上猶二中現在繁華的正合廣場。還記得第一批搬到新二中的那會嗎?很榮幸,你們都已經畢業有四五年了。
老街
昔日的老街也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也進入棚戶區改造項目,上猶江畔的那一排排老房子、那一條條老街道、那一盤盤美味包米果,也漸漸消失在了人們的記憶里。
新上猶路菜市場
新上猶路菜市場也隨著老街的拆遷搬走了。
陡水電站
上猶江水電站是當時中國國民經濟計劃「一五」期間新建電站中裝機容量最大的一座,是由前蘇聯專家和一萬多名建設者建造起來的。現在距建成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五十年彈指一揮間。這座水電站由以前的發電聞名於世已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旅遊景區,也不再說去陡水電站,而是說去陡水湖了。
百貨大樓
百貨大樓,便是八十年代上猶的商業中心。在那計劃經濟的年代,百貨大樓便是神一樣的存在,全縣人民要買東西,基本都往這跑,比如今的大超市牛多了,再到後來成了順意家具城,再到現在的一堆廢墟.....
老電影院
當年的老電影院如今成了的騰輝大廈。
大禮堂
那時的大禮堂,是開大會演採茶戲看電影的地方,如今已煙消雲散。
漁歌唱晚
大禮堂的前面,是一座雕像,名字叫「漁歌唱晚」據說是根據上猶古八景而得名。一個吹著笛子的漁女,吹著悠揚的笛聲,旁邊是噴泉映襯的鯉魚。說到鯉魚,據說古代的上猶縣城就是一條鯉魚的形狀,而位於馬氏巷的那口古井便是鯉魚的眼睛。
消失的鄉鎮
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鄉鎮也被合併或者獨立了。
藍田鄉
藍田鄉位於上猶縣社溪鎮,於2001年8月撤藍田鄉併入社溪鎮,當時有藍田初中和和藍田小學兩所公辦學校以及一所藍田衛生院。現在藍田小學還在發揮著餘溫,衛生院因為主治醫師的退休已經改成衛生所了,會去那裡看病的人也就寥寥無幾了。
寺下鄉
寺下鎮位於上猶縣的西北部。2013年10月,寺下鄉撤鄉設為寺下鎮。由於寺下離縣城比較遠,且附近沒有一個鄉鎮可以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所以寺下得以撤鄉立鎮。現在的寺下也建起了自己的商品房,農貿市場也得以擴大和完善,人們依託茶油、食用菌種植、水稻等產業正在走向全民小康社會。
黃埠鄉
黃埠鎮位於上猶縣東部。素有「上猶東大門」之稱,2000年黃埠工業園區被命名為「全國鄉鎮企業合作示範區」。2001年撤鄉立鎮。也正是由於黃埠鄉工業發展越來越好,外來人口持續增多,所以由鄉改鎮,並進一步鞏固了黃埠在上猶工業的地位。黃埠工業園也辦的有生意色,新建了中小學教學樓、衛生院大樓、農貿市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質的提高。
消失的老物件
上猶江
抽過贛州橋的人估計不在少數,但見過上猶江的人又有多少呢?
森林小火車
1964年建成通車,1998年停運,這趟小火車在上猶境內設油石站、梅水站、圓村站、窯下站,從上猶途經南康到贛州,當時的主要任務是運送木材,當然當時給上猶人民的交通也帶來了很大的方便,現在鐵路還在,火車卻已經換成萌萌噠的旅遊小火車了,以前的那種感覺已然不在了。
消失的老圩場
關於這一點
我相信大家最有感觸的就是逢圩
小時候沒有那麼多的要求
能去圩場逢圩就好了
畢竟去了就可以解解饞的
現在雖然有些老圩場還在
但卻非常冷清
老圩場,只存在人們的記憶當中
下面來看看上猶各鄉鎮的老圩場
縣城十字街圩場
社溪農村圩場
寺下農村圩場
營前老街圩場
陡水圩場
五指峰圩場
消失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短短一篇文章根本
裝不下大家滿滿的回憶
上猶,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上猶,一座正在「生長」的城市
來源:客家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