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侄子手中奪取皇位的朱棣,後世對他們的評價卻很高

2020-02-18     黃猛銅仁報道

歷史上比較有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都是通過非正當渠道取得統治權,雖然說李世民弒兄逼父、明成祖起兵反侄奪位,但後世對他們的評價卻很高。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對自己拼了老命獲得的江山,那是萬分的珍惜,這在朱元璋的思想意識裡面,就是江山永固,永遠姓朱,這個思想幾乎就是像一個烙印一樣烙在他的頭腦里,潛意識的深處。不得有任閃失,不得有任何人可以染指,不得有任何人可以影響絲毫,要傳千秋萬代。

朱棣,作為朱元璋兒子,年齡差朱元璋大致在30上下,這個年齡優勢,幾個兄長都太大,都先於朱元璋去世。而朱棣卻參與了朱元璋所有的成為帝王軌跡,對百姓還有軍隊的理解非常深刻,因而具備了相當好的政治基礎。



朱元璋在世時,為了集權將所有異姓王的兵權都拿回,甚至將一些本該留給儲君的人物也剪出,像藍玉就是與太子有非常深關係的軍隊領袖。接任皇權的是朱允炆,沒有經歷戰爭,而且性格寬厚,雖知藩王勢大,卻不能像朱元璋一樣輕易奪取,而燕王的勢力是最大的。

因而才有了靖難之役,參戰人員之多是任何一個朝代不能比擬的,比袁紹兒子的鬥爭激烈多了,那可真是血流成河。繼位後,能夠順利解除幾個兄弟的威脅。這些都是其能夠開創永樂盛世的先決條件。

所以朱棣的運氣很好,中國歷史上藩王造反成功,繼而開創一番霸業的恐怕只有朱棣了。以一隅敵全國,實力上不占優勢,以藩王對正統,道義上不占優勢,但就是這樣的情況下朱棣偏偏就成功了,運氣是一方面,個人實力更是基礎。


朱棣通過篡位獲得皇位,還能夠實現權力的平穩過渡,就說明了他的能力。至於他是否利慾薰心,是否對大臣苛刻,這都跟老百姓沒太多關係。一個對官員嚴酷的皇帝,並不代表著不能讓老百姓過好日子。


所以古往今來但凡當皇帝的,總有勤政也總有懶政的,勤奮的朱棣以他爹朱元璋為榜樣,早晨很早就起床上班開晨會,到了中午就看書學習,下午繼續忙工作一直到晚上,終於累得半死不活的朱棣,選擇找人幫忙,內閣制度應運而生,雖然這一舉動被人批評為偷懶,但史書中也少見關於朱棣工作上的負面新聞,如他爹一般,他是一個勤政的好皇帝,對得起他爹打下的江山,也把它治理的足夠好,雖然不如他爹精力旺盛,但也有情可原,畢竟老朱同志從小干農活,身體素質真沒得說。

而作為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皇帝(也可能是為了尋找朱允炆的下落),朱棣派鄭和下西洋,從東南亞一直溜溜達達,甚至到過非洲,一路上,幫助國際友人處理國家戰亂,給貧窮的朋友送去人道主義關懷,永樂大帝的名字,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


朱棣每次出兵,韃靼人就遠走戈壁,論作戰能力,韃靼不行,論行軍遷徙明軍不行。明軍根本追不上韃靼人。最關鍵的是當時蒙古分成三大部分,韃靼,瓦剌,兀良哈,永樂初年,韃靼最強,瓦剌次之,兀良哈最弱。到了永樂十年左右,正是韃靼衰弱,瓦剌崛起,偏偏明朝對韃靼進行毀滅性打擊。

所以,朱棣是有大抱負的,一個皇帝,干一件流芳百世的事'就很了不起,朱棣乾了好幾件,後世對他評價高,很正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83HVXAB3uTiws8K8nog.html












朱 熹 教 子

2020-04-19






唐朝十大名相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