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遇言·不止(ID:Yuyantalks)
作者 | 遇言姐 編輯 | Vivi
這樣的一個家庭,孩子爭氣,父母給力,真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樣板。
頂級花滑選手,19歲的美籍華裔少年周知方在布朗大學完成一個學期的學習後,進入計劃好的間隔年(gap year),開始備戰2022冬奧會,2年後才會重返大學繼續學業。
上半年,在日本埼玉舉行的2019年花樣滑冰世錦賽上,博得男子賽頭籌的是清一色的亞洲面孔。其中,大家熟知的羽生結弦因傷跳躍失利,獲得亞軍。獲得冠軍和季軍的是兩名美籍華裔少年——19歲的陳巍(Nathan Chen)和18歲的周知方(Vincent Zhou)。
一向冷靜縝密、很有條理的周知方說:自己無法同時兼顧大學學業和冰上生涯,只能適時轉移重心,否則兩樣都做不好。
5歲時第一次踏上冰場;
9歲開始接受專業訓練;
10歲拿到全美冠軍;
12歲入選美國花滑國家隊;
16歲拿下世青賽花滑冠軍,同時創下青年組自由滑和總分兩項紀錄。
周知方來自中國移民家庭,不僅溜冰極具天賦,學習也沒有落下,16歲就完成了高中學業,ACT滿分還獲得總統獎。
記得今年夏天傳出周知方被布朗大學錄取時,華人圈一片扼腕之聲。
大家都覺得這麼優秀的孩子應該去Top5的大學(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史丹福、MIT)。
不過,我的朋友說,周知方上的是本醫連讀的項目,而且布朗的制度更適合運動員。
而且,講真,以周知方所處的級別,也不需要藤校光環了。
周知方自己說,布朗大學在校園中有一塊冰場,非常適合自己保持練習的狀態。
此外,布朗有一個獨特的leave taking的制度,允許學生中斷學業去旅行、工作、參賽、做志願服務。
每年,布朗大學有約200名學生申請leave taking,去體驗學校之外的事物。
這個學期,周知方每天下課後自己練習,通過簡訊和視頻與教練溝通。教練則會在周末飛去布朗指導周知方的訓練。
周知方本月結束最後一門考試,便開始長達2年的備戰訓練期。
直到2022北京冬奧後,才會回到布朗繼續學業。
歷史上的傳奇花滑運動員總是成對出現,比如普魯申科和阿列克謝•亞古丁,比如金妍兒和淺田真央,無不是糾纏悱惻、相愛相殺。
作為美國頂尖選手,兩個人又都是華裔,年齡相仿,背景相仿,周知方和陳巍也被一直拿來比較。
周知方和陳巍相差一歲,兩個人都來自中國移民家庭,父母親都是早年出國的高知。
說實話,藝術表現力較弱的周知方是被陳巍壓著一點的,有點瑜亮之爭的意思。
不過,我出於個人情感,難免偏愛周知方一些(絕沒有說奶森不好,我也是奶森的粉絲)。
陳巍熱情爽朗、陽光燦爛,中文基本不會,是一個完完全全的美國孩子(陳巍在5個孩子中排行老么,據說他老媽推娃推到陳巍這,實在是沒力氣搞他的中文了)。
周知方的話呢,從言談到性格都更偏向中國,中文說得流利,還能寫小作文。
每次看到他的採訪,我都感覺牽動人心,實在太像咱們自己的孩子啦。
尤其是這個家庭所經歷過的艱難和低谷,讓我感同身受,打從心眼兒里理解。
01. 辭掉6位數年薪的清華媽媽
周知方,作為一個中產家庭培養出的優秀少年,最令我感慨的是身為家長的巨大付出。
周知方的父母是清華計算機系的同班同學,90年代初隨著出國潮來到矽谷,分別在谷歌和甲骨文工作,育有相差兩歲的一女一兒。
勤奮、堅毅、謹慎、樸素,這是一個典型的華人技術移民家庭。
周知方5歲開始接觸溜冰。
在此之前,周知方的父母給孩子報過棒球、籃球、游泳、網球、滑雪、下棋……林林總總的興趣班。
在採訪中,周知方有句話講得很有意思。
他說,自己不是一上來就意識到自己熱愛花滑的,而是因為日復一日的早起練習,逐漸建立起對這項運動的尊重。
周知方說:
你為它付出得越多,它對你就更有意義,而不止是表面上的樂趣。
我們總覺得一個人是先有興趣再去努力,但其實更多情況下是興趣在努力中產生。
就像虎媽蔡美兒說的:
Nothing is fun until you are good at it.
幼時的周知方有著豐富的課外活動,各種獎盃擺了一屋子。
開始溜冰的周知方,很快顯現驚人天賦。
父母要求他在足球和花滑中挑一項作為長期愛好時,周知方選擇了花滑。
周知方的母親格非回憶道:
孩子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他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但我知道,我們全家的生活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周知方從小就是溜冰比賽中的常勝兒童。
2009年,周知方9歲那年,母親格非辭掉了在甲骨文公司的職位,帶兒子搬去南加州,全職陪伴孩子訓練。
從此,這個家庭開啟了母親-兒子,父親-女兒的分居模式。
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
6位數的年薪沒有了,還帶著對女兒的虧欠,經濟供給和照顧女兒落在老公一個人的身上。
而對於兒子來說,面臨專業級臨界點的他又必須有人幫著推一把。
格非回憶:當時自己愁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心裡頭堵得要死。但是思來想去,辭職在所難免。
矽谷的工作節奏十分緊張,格非的工時又不具機動性。
格非說:
如果我一邊顧著孩子,一邊顧著工作,最後會雞飛蛋打,什麼都沒能做好。
周知方的父親也給妻子打氣:既然想做就不能瞻前顧後,你一擔心,就有陰影,心理上有了陰影,事情一定做不好。
花滑是一項投資巨大,且非常難見效的運動。
為了節省機票錢,從9歲到13歲的4年間,周知方和母親每周至少花費14個小時奔波在南北加州之間。
每個周日,母親載著周知方從家中出發,開7個小時的車去往訓練地,周五返家與父親和姐姐團聚。
5號路兩側是一望無際的曠野,遠遠眺望黃昏落霞、夕陽西下,周知方說:
我的心中燃燒著一團火,我想要做到最好。
由母親陪著開始專業訓練後,10歲的周知方在2011年拿下了美國花樣滑冰中級組男子全國冠軍,成為該獎項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冠軍。
12歲時,周知方用中文寫過一篇作文《我的小天地》,他是這樣寫的: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我的小天地是我和我媽媽的車。
我的車平凡又不平凡。
我的車之所以平凡,是因為它就是一輛普普通通的豐田皇冠,灰色,四門,非常大眾……
我的車之所以不平凡,是因為它僅僅三年新,卻已經開了20萬公里。
我的家在北加州,但是我在南加州接受滑冰訓練。因為坐飛機太貴,我跟我媽媽經常開車往返於南北加州之間……
我在車裡吃,睡,和做作業。
不論走到哪裡,我的車裡總是帶著我所有的課本,車後廂裡頭有我所有滑冰的行當,車裡面總是放著一個保溫的飯盒和一個保冷的飯盒。這樣我可以在車裡又吃又喝。
對了,車裡面還有我滑冰的音樂CD,這樣,我的長途旅行就變得有聲有色。
我的小天地不總是舒舒服服的。
有一次,我們趕上了幾十年不遇的暴風雪,被困在山裡,我在我的小天地里度過了一個又冷又餓而且擔驚受怕的一夜。
等我們開到南加州,幾乎已經過了一天一夜了。
「從全國比賽到國際比賽,媽媽一直都在陪著我。她幾乎把自己的全部時間都給了我。這絕對是不可替代的。」周知方說。(圖為周知方和母親為網課拍攝的廣告)
在作文的結尾,周知方這樣寫:
我的車為了我出了很大力氣,做了很大的貢獻。
車裡的天地雖然很小,但是它伴隨著我去追求一個很大的的夢想,那就是我的奧林匹克夢想。
這篇情真意切、結構流暢的作文是多麼動人。
02. 差一點就退出花滑生涯
與所有的花滑運動員一樣,周知方的訓練十分艱苦。
每天早上4點開始訓練,到8點鐘再去學校上課,下午下課後先是冰上訓練,之後理療,接著還有冰下的健身訓練。
周知方說:
有一次體育館裡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又困又累,真的撐不住快睡著了,差點就要回家休息了,但一想到奧林匹克夢,又逼迫自己堅持下去。
每一次跳躍落地時會形成4倍於體重的重力衝擊,對於花滑運動員來說,身體上的傷痛多是來源於它。
周知方是個令人心疼的孩子,在他短短19年的人生中,經歷過重大的起落。
周知方出名甚早。
10歲拿下了美國花樣滑冰中級組男子全國冠軍;
11歲拿下新人組男子全美冠軍;
12歲拿下青年組男子全美冠軍。
然而,備受矚目的冰上神童緊接著便遭受了人生的重大打擊。
因為半月板撕裂,不滿13歲的周知方經歷了第一次手術。
整整兩個賽季,無法參加訓練。
直到如今,他仍然有著膝蓋疼痛的問題。
那次事故嚴重打擊了周知方的生理和心理,他一度覺得自己的溜冰生涯要就此結束了。
那段時間是周知方一家最為煎熬的日子。
他想要回到冰場上,但又沒有足夠勇氣,也不知道這樣的堅持和犧牲是不是值得。
母親知道孩子糾結,她一句話都沒有說,帶著兒子在南加州的大街上漫無目的地開車,眼前的一草一木都令母子倆想起溜冰的日子。
格非說:
我心裡有答案,但是我不能說,得等孩子自己想明白、走出來。
最終,下線兩年的周知方重回冰場,這一衝就又是五年。
這段經歷也使得本來就內斂的周知方更加沉穩、老成。
無論心裡多緊張也不會顯現出來,這是一個優秀運動員的基本素養,周知方說。
周知方可以做四種四周跳
周知方說:
每個成功的移民二代都有個堅強的母親,從全國比賽到國際比賽,媽媽一直都在陪著我。她幾乎把自己的全部時間都給了我。這絕對是不可替代的。
花滑是一項既燒精力又燒錢的運動。
一人花滑,舉家吃苦。
如今的美國花滑界,華裔選手比例日重,美國媒體的分析是:
代代相傳的中國傳統觀念是重要的內在動力。
相比其他運動員,華裔選手更信任和依賴他們的教練、家長,哪怕是在容易叛逆的青春期仍然和周圍人保持著良好的配合。
我想說,這事兒歸根結底是因為華人父母捨得為孩子付出。
我特別討厭的一句話是——
雞娃的家長是逼孩子來實現自己的夢想,是把自己的焦慮和挫折投射到孩子身上。
這真是對家長們最無恥的指責。
拿我自己為例——
我給兩個女兒報過許多興趣班,最多時候一個禮拜有9門課外活動。
我從來沒有指望她去實現什麼我沒實現的夢想,我只是希望她能見識我不曾有機會了解的世界。
周知方、陳巍的成功不是意外,同一個家庭培養出的孩子,他們的兄姊也是十分出色。
周知方的姐姐周知圓,目前在MIT就讀神經科學。
此外,她還是跳水運動員和小提琴手。
陳巍的姐姐在加州伯克利讀生化博士,4年發了3篇science。
此外,她也是溜冰好手和芭蕾舞者。
要說這些家庭的父母真的是太了不起了,只有做家長的才知道其中多少辛苦付出。
這樣的一個家庭,孩子爭氣,父母給力,真是一個家庭教育的最佳樣板。
看到周知方在採訪中說自己夜裡想起奧運夢會哭起來,我感慨萬千。
這個家庭為了孩子的夢想付出良多。
祝福周知方,也希望我們自己成為更好的父母。
* 文章轉載自「遇言·不止」(ID:Yuyantalks)遇言不止:專業主義精英的聚集地,號稱「中國最美女性視頻」、「視頻界的LV」,擁有無數女性的熱愛和男性的好奇。*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1yI524BMH2_cNUg6_8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