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幫帶4年孩子,現不需要了,你就趕她走?」「我付工資了」

2020-01-12     阿眠的一封情書

文|楓眠

老人,究竟該不該幫子女帶孩子?

關於這一問題,如今依然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有人覺得,老人們為了撫養自己的兒女, 已經辛苦操勞了一輩子,也是時候享享福了,根本就沒義務幫兒女帶孩子。

也有的人認為,孩子畢竟是自己的親孫子,在子女困難的時候,老人能伸出一把手照料下,解決年輕夫妻的困境,等到老人真的沒能力了,也會受到子女的敬仰與悉心呵護。畢竟,人心與情誼都是這樣換來的。

其實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老人的確有不帶孩子的自由,但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大多數老人還是願意犧牲自己一部分的自由,伸手幫助兒女們一把。

只不過呢,有的老人是真的願意,因為愛屋及烏對孫兒也是同樣的寵愛。可有些老人,卻因為某種原因,表面上是在替兒子媳婦帶孩子,可實際上卻耍各種小心思,破壞一家人的情分。

周雲剛懷孕的時候,婆婆就發過話,稱自己年紀大了不願意帶孩子,希望周雲以後能自己帶。

雖然婆婆的話讓周雲心中不舒服,但周雲並沒有多說什麼。畢竟,婆婆有自己的自由,她也不能強按著非要婆婆幫自己帶孩子。

可誰來帶孩子,卻成了縈繞在周雲心中的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婆婆明確表示不帶孩子了,而自己的母親也抽不出空來,自己若是因為孩子而辭職,也是得不償失的一件事。

夫妻倆商量了好久,最後終於決定請個保姆回來。雖然保姆工資一萬左右,但是家裡完全負擔得起,而且也不必耽誤周雲的工作晉升。這樣看來,這也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等到孩子生下來的時候,婆婆果真說到做到,就連周雲月子期間,都是周雲的母親前來幫忙的。光是坐月子這一點,周雲就無法原諒婆婆。

等到周雲出了月子之後,便開始著手請保姆的事情。結果婆婆一聽說,周雲要花錢雇保姆回家,立馬就跑了過來,聲稱周雲這樣做太敗家了,若是真的要花錢僱人帶孩子,那就把錢給她,她來帶。

雖然婆婆的這種行為讓周雲心生不快,但仔細衡量一下,把孩子交給外人帶,還不如就交給婆婆帶。這畢竟是她的親孫子,婆婆只要接手,那肯定會盡心盡力。

於是,周雲就和婆婆協商好了。公公婆婆搬來和周雲他們一起住,每月給一萬塊錢,當做是一家人的生活開銷,再加上婆婆照顧孩子的費用。兩個老人只白天照顧孩子,晚上孩子就周雲夫妻倆負責。

原以為婆婆幫忙帶孩子能讓自己輕鬆不少,可誰知道,公公婆婆的到來,卻讓整個家庭都陷入了矛盾和爭執之中。

老一輩帶孩子,的確有自己的經驗。但對於一些明知道是錯誤的方法,周雲不可能坐視不管。一開始她很耐心的向婆婆普及育兒方面的知識,可誰知道,婆婆不僅不聽,還會拍桌子瞪眼職責周雲,甚至還說:你行你上啊,孩子我帶,我心裡有譜。

因為心疼孩子,周雲和婆婆爭吵了許多次,最後還是周雲的丈夫出面,才使得婆婆稍微聽一些話。

其實這個時候,周雲已經後悔了。有這一萬塊錢,什麼保姆請不到?何必要花錢將婆婆這尊大神給請回來,讓自己煩惱。

後來有一次,婆婆更過分。

婆婆的幾個手帕交組團外出旅行,婆婆聽說了也心動了。沒跟周雲夫妻倆商量,就擅自做主報了團,甚至還將公公也給拉上了。

等到要走的前一天,婆婆才將自己外出旅行的決定說了出來,讓周雲好一頓生氣。

婆婆想散散心,不是不可以。但最起碼得提前告知讓自己做好準備吧?不然的話,孩子誰來帶?這麼不負責任的行為,婆婆怎麼就做得出來?

越想越氣,周雲直接就摔了碗,連忙回房間打電話讓自己的母親抽空來幫自己帶幾天孩子。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等到孩子上幼兒園了,周雲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周雲就和丈夫商量,不用婆婆他們帶孩子了,讓他們回去吧,自己接送孩子完全可以。看在婆婆伸把手帶這麼多年孩子的份上,他們再給幾萬塊錢辛苦錢,讓公公婆婆也能安享晚年。

結果周雲的丈夫聽了周雲的建議卻眉頭一皺,有些生氣的問道:「我媽幫我們帶了四年的孩子,現不需要了,你就要趕她走?」

丈夫的語氣有質問的嫌疑,讓周雲的心中也冒出了火氣,她張口就將婆婆這些年的所作所為都一一數個遍,更總結道:

我付了工資了。每月給她一萬塊錢,現在讓她回去,還會給她一些辛苦費,這不夠嗎?你也不看看,她是怎麼帶孩子的。他們倆自來的那天起,這個家安穩過嗎?早知如此,我寧願多花錢都不會讓她來的。反正無論如何,我都不會在和婆婆住一起了。

—END—

如果不願意,婆婆的確可以不幫兒子媳婦帶孩子,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孫子也不該成為老人們的義務。

可既然你選擇了答應,也拿了兒媳給的好處,那你最起碼得盡心盡力,而不是倚老賣老只顧自己舒服,卻忘了兒子媳婦。

對於女人來說,婆婆幫自己帶孩子是情分,等婆婆老了之後,她會用心的去還。可如果婆婆沒有伸出這一把手,她雖然會儘自己的職責,但對於婆婆的情分終歸是淡了一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vJInG8BUQOea5OweI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