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財富怎麼配比才是有錢的界定?

2019-07-17     微笑書寫青春

一個關於財富的課程中,台上的演講者問台下的聽眾:「知不知道什麼是有錢的定義?」

聽眾當場愣住,有錢的定義不是錢很多很多嗎?演講者搖搖頭:「如果你認為擁有金錢就叫有錢人,那表示你不懂什麼是財富的定義。」

真正的有錢人,是擁有健康、有時間花錢的人,而擁有財富的定義如何界定呢?

那就是先了解在全家都不工作的情況下,原來的生活水平可以維持多久。

「有錢的定義是:當自己不工作,或失去手頭的工作時,還可以讓自己及家人衣食無憂地生活下去。 」聽眾當場傻眼,不工作,還能繼續生存?這是所有學校都沒有教過的。

演講者暗示說:「當有錢人不工作時,他們仍有之前投資的基金、股票、債券以及房子的租金,最重要的是企業的系統日夜不停地運作,等等,所以有錢人每天打高爾夫球,每個月都還有上千萬的收入。」

收入結構才是決定這個家庭是富有還是貧窮的關鍵因素。大部分的家庭通過工作獲得的收入是占絕大部分的比例,約95%的收入都是來自上班所獲得的薪水這個部分。在不工作時獲得的收入,如利息收入、房租收入、退休金、版稅等,一般家庭在這個方面的收入比例就低一些,大約只有5%,甚至沒有這樣的收入。

因此要改變收入結構,我們就必須增加「不工作時的收入」。聰明的人,知道利用閒暇時間,幫自己找到一份持續收入。投資收益、版權收益或系統產生的利潤,都屬於持續收入的一種。

例如:詞曲的作者得到報酬、持股的營銷顧問收費、房東收租金、發明者註冊專利、架設網站的人日夜收點擊費用、超市收渠道宣傳費、企業家架構系統來收加盟金、商家進行直銷、保險經紀人建構組織及擴大系統等許多情況,都有可能持續帶來報酬。

做一次生意,領一次報酬,還是領N次,你選擇哪一種?

當你有了一定的資產的時候,什麼樣的資產配置才能穩健的呢?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調研全球十萬個資產穩健增長的家庭,分析總結出他們的家庭理財方式,提出了世界上公認的最科學、穩健的資產分配方式。

它把家庭資產按比例劃分為四個帳戶,並按一定比例分配,通過合理的資產配置來分散風險,達到資產配置的最高境界——平衡。這四個帳戶就好比是桌子的四條腿,長久來看,少了任何一個就隨時有倒下的風險。

01、日常現金資產

這個帳戶每個人都有,保障的是家庭的短期開銷,每個月基本是固定的,買衣服、旅遊、換手機等需求,也應該從這個帳戶支出。額度最好控制在家庭資產的10%左右,如果占比過高,你就沒有足夠的錢投進其它帳戶了。

02、保障資產

這是槓桿帳戶,裡面放的是保障資產,一般占家庭資產的20%,為的是以小博大,專門解決突發的大額開支。人有旦夕禍福,一旦遇上意外、重疾等不幸,家庭資產可能在一夜之間灰飛煙滅。在生活充滿不確定的情況下,提前準備好保障資產無疑是明智之舉,平時看著沒什麼用,但到關鍵時刻,它能保障你不用賣房賣車、股票低價套現、四處求人......

03、投資資產

投資資產的目的簡單粗暴,就是錢生錢,為家庭創造高收益,方式包括股票、基金、房產等。投資是高風險、高收益,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多渠道投資能分散風險,但也不能過於分散,可能導致不賺反虧。這個帳戶的關鍵在於合理的占比,一般占家庭資產的30%,也就是要賺得起也要虧得起,無論盈虧對家庭不能有致命性的打擊!

04、穩健資產

這是一筆長期收益的穩健資產,特點是本金安全、收益穩定、持續增長。它讓我們不會走投無路,持有它的關鍵是要保本升值,一定要保證本金無損,最好能抵禦通貨膨脹。一定要長期穩定地投,不要隨意取出使用。

比例並不是一成不變

剛工作的時候,我們只有現金資產和保障資產。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我們積累到第一桶金,開始有了投資資產和穩健資產。年輕的我們希望掙錢的速度能更快些,於是選擇激進的投資方式,開始增持投資資產。當組建了家庭,我們需要穩健增值的資產配置,來實現子女教育和未來養老兩大剛性需求。

當完成了財富積累,保全和傳承就成為首要目標。無論是高凈值人士,還是中產階層、普通大眾,隨著年齡的增加,穩健資產的占比都在不斷攀升,而年金、分紅保險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更多金融趨勢分析、投資技巧講解、理財知識,理財課程,請關注公眾號「亞洲財經商學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vGDGmwBmyVoG_1ZPdT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