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是一座天然的避風港,無論在外面遭受了多大的挫折,至少在回到家以後,還能得到休憩,撫慰自己疲憊的身心。
因此,家就是屬於一個人的隱私地,而個人隱私不僅在道德上受到保護,同樣也得到了現代法律的大力支持。可總是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韙頂風作案,無視他人隱私只為自己的私利。在廣東中山市的一座小區里,就發生了這樣一起民事糾紛。
停車位之爭 竟讓全家毫無隱私可言
據媒體 10月17日報道稱,家住在廣東中山的胡女士近日十分煩惱,因為她的鄰居,竟然將攝像監控對準了自家客廳。
據悉,胡女士和鄰居不久前,因為停車位的問題而發生了些許口角。胡女士家門口的道路右側,按照規定是禁停區,但是鄰居卻執意將車停在這裡,明明不遠處就有一個停車位,可是對方卻以「道旁的樹落下來的種子會髒了自家車」為藉口,肆無忌憚將車停放在胡女士門前的禁停區。
而這種做法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每當胡女士開車出入的時候,都要格外小心,避免碰到對方的車子造成金錢上的紛爭。
可是這樣的局面,並不能永遠持續下去。胡女士向物業反映了這個問題,而小區內治安隊也通過對胡女士鄰居的車子上鎖,來予以警告,但是這些舉措都沒能讓對方醒悟,反而做出了更加過分的舉動。
胡女士在某天晚上拉開自家客廳的窗簾時,突然感覺自己的眼睛被一道紅光照射,她定睛一看發現,紅光的來源竟然是住在對面,和自己有過停車爭執的那位鄰居。而發出紅光的,竟然是一台監控攝像頭。胡女士意識到,對方的舉動使得自己家人在客廳內的一舉一動全都暴露無遺。
知法犯法 必須用法律武器重拳回擊
雖然可以通過拉上窗簾來進行遮擋,可這畢竟是自己的家,憑什麼要向這種明顯是侵犯他人隱私的違法行為低頭?目前,胡女士已經就此事向律師諮詢,打算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其實對於胡女士的遭遇,筆者並不感到陌生,因為筆者的朋友也曾經遭遇過類似狀況。
當時,朋友的對門鄰居在自家門口裝了一個監控攝像頭,雖然鄰居一直強調,攝像頭是對準自家門前位置,但是這仍然讓筆者的朋友感到十分不適應。這就像自己每天出入,都被對方看的一清二楚。為此,筆者還專門找了律師諮詢此事。
而律師的答覆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侵害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而民事權益中,就包括了「隱私權」。可若是對方沒有意願,且沒有做出攝錄他人的舉動,而且攝錄的只是自家門前,那麼侵犯個人隱私就無從談起。
不過律師也強調,若是在他人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拍攝對方不願意透露的照片並且廣為傳播,毫無疑問就是觸犯了被攝錄者的隱私權。
法律不能缺失,物業也必須做到位
顯然,從法律的角度來看,胡女士的鄰居已經明顯觸碰到了法律。因此,胡女士決定訴諸於法律,是有理有據毫無問題的。同時,這起事件在經過媒體報道之後,也引起了網絡上的熱議。
有網友認為,對方的舉動非常明顯,就是在蓄意報復胡女士一家,而且對方也知曉這樣做的後果,既然此人打算將矛盾升級,那乾脆如他所願直接對簿公堂,讓法律來分出是非對錯。
在筆者看來,對方既然已經觸犯了法律,而且如果實在是屢勸不聽,那毫無疑問,訴諸法律是最合理的維權方式。
從這個糾紛中,我們也要回過頭來重新看待,這起事件的起因。其實,就是小區內隨意停車的亂象,引起的必然結果。這中間小區物業究竟有沒有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收取了那麼多費用,最終沒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下解決這起紛爭,如果說胡女士的鄰居將這場矛盾升級,那么小區物業何嘗不是坐視這場矛盾的出現。
因此,從筆者的角度,物業如果不能適當的介入,那麼這起糾紛勢必還會以另外一種方式重演,各位看官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