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的社會保障體系也漸漸成為了老百姓關注的重點問題。令人欣慰的是,本月起正式實施的《雲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不僅進一步細化了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也特彆強調了老年人優待政策。
完善老年人社保體系
細化相關優待政策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父母為兒女操勞了一輩子,晚年享享兒孫福也是一種傳統美德。但想讓老年人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
近年來,各級政府正在不斷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社會保障體系,在醫療保險、養老服務、養老金領取和異地養老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便民措施,也讓生活在春城的老人們幸福感倍增。
市民:「老年人活動場所多了,現在到處都是。」
市民:「醫療方面,國家有補貼。」
市民:「你看我的醫保啊,工資啊(都漲了)。」
市民:「我們乘公交車,進公園都不用買票了。」
市民:「每年一次,60歲以上就可以(免費)體檢了。」
市民:「享受的太多了。」
市民:「這個政策太好了,對我們老年人來說。」
家中老人患病 子女可請帶薪護理假
瞧瞧,說起近年來不斷增加的老年人優待政策,老人們可謂是如數家珍。而在此次新修訂的條例中還提出,在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療期間,獨生子女每年可獲得累計20天、非獨生子女每年累計10天的護理時間,期間還可享受正常工資待遇。這無疑是給老人和子女都吃了一粒「定心丸」。
市民:「我覺得很好啊,不然上班沒時間,老人只能一個人在家,特別是獨生子女。」
市民:「子女和老人雙方都比較有這種安全感。」
而如果患病老人沒有子女,相關部門也會給予一定的護理補貼或優待政策。
倡導老人錯峰出行 「愛心卡」越來越「貼心」
此外,條例還在老年人看病、住房、旅遊、出行和法律諮詢等方面都進一步細化了相關的優待政策。不過,新版條例中也提出,要倡導老年人非交通尖峰時段出行,對此市民們都是怎麼看的呢?
市民:「我們就不要跟他們一起擠了。」
市民:「太擠了,帶小孩也不安全,容易摔倒、滑倒。」
市民:「讓路讓路啊,我們也要尊重年輕人啊,他們尊重我們老人,我們也要尊重年輕人才對啊。」
市民:「有些老年人還承擔著送孫子、外孫的責任,還有一些老年人要趕著去看病,這個大家要相互體諒一下。」
採訪中,絕大多數老年人都表示,如果不是因為特殊情況,大家無論是從交通資源還是自身安全考慮,都支持錯峰出行的倡議。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老年人出行意識的漸漸轉變,我市每天出行高峰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數據顯示,目前我市愛心卡累計辦卡人數已超90萬,今年以來,每天早高峰愛心卡刷卡量約13萬次,晚高峰約7萬次。
雖然相較往年在刷卡量上並沒有明顯變化,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辦理愛心卡的老人正在逐年遞增,而愛心卡在出行高峰期的刷卡比例卻沒有明顯增幅,這也說明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都在主動錯峰出行。
另外,由於公共運輸工具日益多元化,很多年輕人紛紛選擇搭乘地鐵、騎自行車,主動調整了出行方式,這也使得此前的高峰期出行供需矛盾得到了有效緩解。
更多關於《雲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的相關內容及詳細解讀,敬請鎖定8099999各檔節目的後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