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房地產8大人物,改變著整個行業的未來

2019-12-09     明源地產研究院

即將過去的2019年,對房地產行業來說,充滿了動盪和挑戰。調控放鬆依舊沒有到來;拿地不易、賣房不易;曾經的百強房企陷入危機、瀕臨倒閉的個案接連出現;總裁/副總裁離職或跳槽空前頻繁,被人戲稱為「總是被裁」的縮寫……這只是增量開發市場的故事。

存量領域,同樣不太平,長租公寓頻頻暴雷、聯合辦公(現在叫新辦公)盈利艱難,傳統的寫字樓空置率更是一路飆升,商場倒閉已經不是新聞……

越是轉折期,越是困難期,故事越多。而這背後一定會是一個個的人,有成功有失敗,不管如何,都值得我們回顧,因為他們都是這個行業的探索者。明源君選取了8位人物,來概括房地產行業即將過去的一整年。

孫宏斌

2012年,時任萬科總裁郁亮口頭上已經在說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了白銀時代;2019年3月26日,在萬科2018年年度業績推介上,已經是萬科董事會主席的郁亮重提白銀時代。然而,孫宏斌這個2003年就放言要超越萬科的地產老炮,2017年底就懟了回去——萬科提出房地產是白銀時代,我說這太扯了……這是鑽石時代,誰的鑽石時代呢?大公司的鑽石時代,因為大公司在不斷地合併小公司的市場份額……

2019前11個月,融創銷售額超過萬科,成功進入前三甲。孫宏斌的可貴之處在於不僅段子講得好,而且有膽有識,真的是這麼乾的。過去幾年,其一直在大肆買買買。

雖然在收購綠城和佳兆業上鎩羽而歸,但積累了經驗,極好地鍛鍊了團隊。所以,孫宏斌經常說自己不太會算帳。這是當然是自謙,但也說明其團隊的厲害。

畢竟,按照老孫的說法,每天都會收到各種求他合作或收購的信息,但最終能打動老孫的其實還是極少數的。

前不久,融創發布公告稱,以152.69億元的對價收購雲南城投集團持有的環球世紀及時代環球51%股權。同一天,一場以「環球融創會展文旅集團」名義召開的媒體見面會在北京使館壹號院召開。

見面會上,對於「買買買」資金的質疑,孫宏斌豪氣地表示,「此次收購資金的來源,都是銷售賣出來的。每個月有五、六百億的現金,拿出100億是很容易的。」

孫宏斌當然有底氣,其2017年以不到296億元買了王健林13個萬達文旅城,馬上就開始賣房子,回籠現金,至今已經銷售了1600多億元。

聯想到今年以來,不少百強房企陷入危機,真如《聖經》福音書中所說的「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走。」

孫宏斌和他的融創,代表的就是整個房地產增量開發的趨勢,強者越來越強,弱者不斷走向消亡。

黃其森

自從黃其森2017年12月22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透露,「2018年泰禾將力爭邁入2000億時代」之後,黃其森和泰禾就受到媒體的高度關注

2018年,泰禾被各路媒體研究了個通透。

今年,黃其森面對媒體表示:危機已經過去,現在的泰禾,已經沒有大的問題。這得益於黃其森的果敢。其清退了眾多有問題的項目,同時拿出大量項目合作,有的控股,有的只占49%,雖然帶來一些損失,但迅速控制住了風險的蔓延。

這也帶給黃其森不少反思:為什麼一流的人才和薪酬,卻做出了三流的業績?對此,黃其森的觀點是:其實大多數中國房地產企業都是草台班子,這一二十年發展太快了,更多的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不是我們個人多能幹多有本事,也不是靠明星和職業經理人幹起來的。

企業過千億聽著牛,實際上就是原來的百億企業,也就是通脹起來的。都是粗放的野蠻生長,大家拔高了自己。

60後的黃其森,大學修的是工民建專業,畢業後分配到銀行工作。像他這樣既具備建築行業的理論知識,又有金融行業的從業經歷的科班生,在「土豪」遍野的地產界,著實不多見。

而且他的觀點無疑是對的,目前那些身處危機或處於危機邊緣的房企,都是過於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忽略了行情的威力。

孫嘉

今年5月8日,孫嘉辭去萬科執行副總裁,出任南方區域事業集團執行長,以及高級副總裁。

前一天,萬科還對外回應,孫嘉的履新不影響集團財務負責人崗位上的任職。可是,隨後萬科就發布公告宣布,孫嘉的財務長、財務負責人職務,將由首席風險官王文金接任。

媒體頓時都起鬨萬科「太子」被下放了!

孫嘉在萬寶大戰中立下了這汗馬功勞,與當年郁亮在君萬之爭中的表現十分具有可比性,因此大家都把孫嘉當「太子」,是未來總裁的強有力競爭者。不過,最後祝九勝擔任了總裁。

現如今,總裁沒當成,還被「下放」,是不是有點太吃虧了?!

其實不然,2019年5月7日,萬科宣布張紀文不再兼任南方區域事業集團執行長,因為前一年南方區域的業績不佳。考慮到郁亮此前在南方區域強調基本盤,強調回款,這一調動可謂意料之中。

萬科可能確實不是特別在意老大的位置,但也不能一直往下掉。對孫嘉個人來說,在區域創造業績,無論是收入還是其他方面,或許比呆在總部更有利。

左暉

在鏈家快速成為龐然大物的過程中,左暉和他的公司不時受到爭議。今年,爭議的焦點在於:貝殼是否壟斷了新房分銷渠道?

2018年4月底,鏈家宣布成立貝殼平台,計劃宣布鏈家網核心高層和技術人員都將直接轉移到貝殼,同時將很多獨家技術、數據和運營資源都開放給平台。

對左暉來說,這是一次冒險。因為,從鏈家到貝殼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逆向解耦過程——鏈家是一個集成式的系統,但行業是分散的,所以貝殼把它重新給集成起來——鏈家要將自己的模式延伸到全行業。

甚至連結內部不少人也不理解,鏈家做得好好的,而且,貝殼和鏈家網的很多功能都是重疊的,為什麼還要做一個貝殼?

對此,左暉也並非100%的把握,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貝殼成功的可能性肯定超過51%……不過,左暉也做了最壞的打算:貝殼沒做成,鏈家也沒了!

面對貝殼壟斷了新房分銷渠道的質疑,左暉回應稱,「渠道是開發商的夜壺,市場不好拿出來用用,市場好了就放回去……」毋庸置疑的一點是,C端越來越重要了,背後的邏輯是整個房地產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向了買方市場,左暉可能比大多數開發商更早的看到了這點,才堅定要做貝殼。貝殼的成功,也比當初最樂觀的估計都要來得更快。

李和栗

10月,1987年出生的李和栗成為新任中梁地產總裁,在行業內引起不小的轟動。

85後出任地產百強總裁的,其實不多;並非二代接班的85後總裁,更加罕見。

之前,某招聘網站公布的白皮書數據顯示,現在房企管理人才正越來越年輕,除了高管,城市總、項目總、業務總監等管理者的年齡主要介於35歲到40歲,部門經理主要是35歲以下的地產人。

如今很多地產公司招募副總、總監等層級的年齡段已經限制在80後,某前20強房企明確要求,總部營銷負責人非80後不要,區域營銷負責人非85後不要。

一方面,現在大房企自身有很完善的培養體系,讓年輕人的成長速度比老一輩要快很多。雖然年輕,但他們能在企業里擔當更多的職責。

另一方面,行業變化越來越快,以前積累的很多經驗都失靈了。而年輕人有衝勁,學習能力強,更容易在新業務上取得突破。

相信85後乃至90後總裁,還將越來越多。

亞當·諾依曼

IPO,本應是風光無限的時刻,可是wework披露IPO招股說明書,卻像美國的政客參選總統之後一樣,負面開始鋪天蓋地。

除了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擁有wework租賃的四座建築的所有權,用提前註冊的We.Co商標賺了公司590萬美元,隨著wework市值的縮水,亞當·諾依曼還有各種荒唐的事被相繼爆出……

最終,孫正義主導了逼宮亞當-諾依曼的會議,亞當·諾依曼自己也很識相,沒有做無謂的抵抗,直接給自己投了反對票,交出wework的控制權。

曾經,wework是聯合辦公領域的啟明星,毛大慶的優客工場就被認為是中國版的wework。

孫正義「在戰鬥中瘋狂比聰明更好,wework現在還不夠瘋狂,要讓它更瘋狂起來」,猶言在耳。而這,何嘗又不是國內很多相關企業的寫照呢?

亞當·諾依曼曾被視為英雄,而一夜之間又成了狗熊。他個人確實存在各種問題,但也與他所處的大環境緊密相關。資本不是做慈善的,而如今,地主家也缺糧。

歐成效

對炒房者來說,水庫論壇以及歐成效都是一個絕對繞不開的話題,歐成效通過投資房產積累了豐富財富,並且似乎樂於「分享」他的投資經驗,被人封為「歐神」。

歐神被炒房團之外的人熟知是去年年初。

2018年1.11,歐神生日會上,其當著眾人的面,介紹完其太太朱文倩之後,緊接著就是「我們分手吧」「離婚吧」。

歐成效,中國房地產投資圈被封神的人物,朱文倩時任美團副總裁,她還有個親哥哥-朱嘯虎。因此,這件事立刻在房地產行業、網際網路行業和投資圈都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不過,自此以後,關於歐神的各種小道消息不斷傳出。今年,質疑其忽悠國內民眾到柬埔寨等地投資的聲音空前巨大。

國內「房住不炒」就跑到國外去炒,這個思路似乎並不正確。任教主都說了多少次了,最好的投資機會依然在中國。歐成效的境遇,是否反映出炒房時代的結束?!

一個地產人

前些天,演員高以翔在寧波錄製節目過程中暈倒,經搶救無效去世,享年35歲。明源君的朋友圈裡,大傢伙一片惋惜和悼念之聲。

然而,馬上有地產人跳出來說,「哪個地產人不比高以翔還拚命」?!

這句話道出了廣大地產人的心聲。今年,馬雲「996是福報」,引起軒然大波。不過,對地產人來說,996或許真的是福報。因為,地產人的工作不是996,而是007。城市總帶頭實行16小時工作制,都不是什麼新聞……

這兩年,地產行業的高管,有自殺的,也有開會時猝死的!明源君的朋友圈,同樣充斥著「少加班,少熬夜」的感悟。可是,感慨完了,該加班的還得加班,該熬的夜也躲不過。

成年人的世界裡,哪有容易二字。更何況是身處「高周轉是基本功」的房地產行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l_r6G4BMH2_cNUgJT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