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媽媽在懷孕以後,隨著孕期的不斷推進,肚子也會變得越來越大。每當準媽媽去醫院產檢的時候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自己的肚子和別的准媽媽是不一樣的,有的准媽媽肚子偏上些而有的卻又偏下些。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上懷」和「下懷」。在日常生活中,家裡的老輩人都喜歡憑著准媽媽們的孕相來推斷寶寶的性別,也就是俗話說的「上懷男下懷女」。
她們的辨別方式其實很簡單,如果准媽媽肚子又大又圓她們認為懷的就是女寶寶,如果准媽媽肚子又尖又緊實那麼據她們的推斷可能就是個男寶寶了!
其實芽芽媽想說的是,寶寶的性別不是男就是女,各占一半的機會。如果運氣好被猜中的話,就會給人一種比較準確的錯覺,這也是導致民間出現這種對性別猜測的種種謠言,而實際上這些說法是不靠譜的。
造成准媽媽肚子形狀差異的原因並不是寶寶的性別,而是每個准媽媽自身條件所決定的。下面就讓芽芽媽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上懷和下懷是根據胎兒著床位置決定的,也可以理解為胎盤距離宮頸口的遠近程度。
· 如果 胎盤離宮頸口的距離 大於7厘米就稱為 上懷
· 上懷的寶寶通常會在媽媽的 子宮裡縱向發育,如果准媽媽身材比較苗條的話,肚子看起來就會比較的朝上一些。
· 如果 胎盤離宮頸口的距離 小於7厘米就稱為 下懷
· 下懷的寶寶一般會在媽媽的 子宮裡橫向發育,如果准媽媽身材比較豐滿,那麼肚子看起來就會朝下一些。
上懷和下懷的准媽媽風險不同
上懷的准媽媽經常會出現胃脹,消化不良或者不愛吃東西,所以上懷的寶寶體重相對會比較輕一點。
但也不是每個寶寶都會體重偏輕,芽芽媽指的是寶寶體重偏輕的機率會高一點。
下懷的准媽媽則需要控制飲食的攝入,防止寶寶過大。這是因為下懷的准媽媽由於胃部並沒受到擠壓,所以胃口就會很好。
這種情況會導致寶寶偏大的幾率增加,所以,准媽媽在孕期一定要合理攝入營養,控制好體重。
上懷和下懷的准媽媽疼痛點不同
上懷和下懷由於寶寶的位置不同,所以准媽媽在孕後期的時候身體出現疼痛的地方也會不同。
01
上懷容易缺氧
寶寶在懷孕後期的時候會需要更多的營養,這樣就會消耗更多的氧氣。
所以上懷的准媽媽在懷孕的後期會經常的感到胸悶氣短、上不來氣,而且這個時候如果准媽媽吸入的氧氣量過少就會直接影響到肚子裡寶寶的氧氣量。
02
下懷容易恥骨疼
准媽媽到懷孕後期的時候,由於骨盆韌帶為了給分娩做好準備開始變得鬆弛,骨盆間的縫隙變寬。
而子宮的體積又在不斷變大,壓迫到恥骨上,這樣就會出現恥骨分離而導致恥骨疼。
03
下懷更容易出現水腫
當準媽媽的子宮變大壓迫到了下肢靜脈回流,就會出現水腫。
而下懷的准媽媽則更容易出現水腫現象,這是因為子宮位置低,對準媽媽下肢靜脈的壓迫更加嚴重。
什麼樣的准媽媽容易「下懷」呢?
1
腹部肌肉結實
我們都知道,女性的子宮呈倒梨狀,最終受精卵會在子宮體內著床長大到子宮底,而子宮頸會成為子宮的保護關卡。
當準媽媽子宮變大的時候會向左右或者上下延展開,如果准媽媽在懷孕前經常做運動,那麼腹部的肌肉就會比較結實並富有彈性。
這個時候子宮就會選擇縱向發展,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健身的女性在懷孕之後,肚子更容易呈尖狀而並非圓形。
2
骨盆較寬
女性的子宮是懸垂在骨盆正中間的,如果准媽媽的骨盆傾斜度比較大,那麼骨盆就會比較寬而淺,這樣胎寶寶就能深入到子宮內部,呈下懷狀態。
相反,如果准媽媽的骨盆傾斜度比較小,那麼骨盆就會比較窄,胎寶寶只能淺入,容易出現上懷。
上懷和下懷的注意事項
01
上懷需要注意
1、貧血
上懷的准媽媽由於食量比較小,所以吃東西的時候就容易脹氣。
而且當準媽媽到了孕中期的時候就要注意避免貧血的情況發生,大約有30%的准媽媽在孕中期會出現貧血症狀,如果准媽媽食慾不佳,就很容易成為30%中的一員了。
2、便秘
子宮對大腸的壓迫會造成腸道蠕動緩慢,加上准媽媽飲食量小,腸道蠕動就會更加緩慢。
所以上懷的准媽媽相對就會很容易便秘,這個時候准媽媽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來進行緩解。
3、缺氧
准媽媽到了孕後期的時候,如果出現缺氧嚴重並且已經開始喘或者晚上睡覺呼吸困難的情況,就要及時的去醫院進行胎心監護,看看是否需要進行吸氧。
02
下懷需要注意
1、孕後期的水腫
准媽媽的肚子越大水腫就會越厲害,准媽媽在孕後期的時候可以多吃一些利尿的水果和蔬菜,並且適當運動、讓家人幫助按摩、飲食清淡、避免水腫。
2、頻繁的假性宮縮
准媽媽下懷的肚子下墜的越厲害,假性宮縮也會越頻繁。
所以為了避免假性宮縮過於頻繁,准媽媽可以使用托腹帶,給肚子一個外力,這樣可以減輕肚子的下墜感。
3、恥骨分離的疼痛
下懷的准媽媽相對於上懷的准媽媽會更容易出現恥骨分離,因為子宮對恥骨的壓迫距離變近就會出現恥骨分離而導致恥骨疼。
4、避免胎寶寶過大
下懷的准媽媽因為胃口好所以很容易導致胎寶寶過大,准媽媽在孕期要時刻監控胎寶寶的體重。避免因為吃的過多導致寶寶過大,分娩的時候出現難產。
其實,上懷和下懷只是代表懷孕的兩種肚型。肚型不一樣面臨的危險和風險也就不同。
准媽媽不要只看肚子形狀,要學會留意不同肚型背後隱藏的風險!
參考文獻
[1]如何緩解孕期水腫[J].蔡曉輝.蔡曉輝.健康博覽,2019(10):56.
[2]孕期貧血你該怎麼辦?[J].陳冬蓮.健康管理,2019(24):1-2.
[3]恥骨聯合分離孕產婦的疼痛護理[J].趙穎.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01):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