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雁峰和他的志願團隊在疫情防控點執勤。(中間為沈雁峰)
文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唐東麗
圖 受訪者提供
「我和寧京友負責檢查點,你們幾人消毒、另兩人巡邏,準備上崗。」3月5日一大早,沈雁峰來到一直把守的黑石礁街道由家社區軟體園部隊家屬區疫情防控檢查點,帶領黑石礁街道社會組織聯合會以及沙河口區退役軍官學雷鋒志願者大隊的志願者們,開始了當天的疫情防控工作。準時集合、分配任務、分工執行,他所在的這個檢查點總是帶著一股子軍人的雷厲風行勁兒,這和他們這個志願者團隊都是退役軍人分不開,而這種愛崗敬業、義務奉獻的雷鋒精神更是融入每個人的身體。
採購3840條拉拉褲發往雷神山
沈雁峰今年60歲,曾是瀋陽軍區某部政委,2006年退役,後來自主創業,2014年開始擔任黑石礁街道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黨支部書記。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首先在聯合會黨支部內部向黨員發起捐款倡議,39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共計捐款10330元,捐贈總價值3000元的100個暖手寶,捐贈給前線醫護人員。
正月十五,大連第三批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500人出發前往武漢,他當晚就向退役軍官們發起捐贈倡議。僅3天時間,50名黨員就捐款22400元。他專門諮詢了前往雷神山的醫護人員,得知一線醫護人員最需要尿不濕、秋衣,就立即採購了3840條拉拉褲和400套秋衣迅速發往武漢雷神山大連醫療隊。
「承包」檢查點一待就是5小時
全市實施小區封閉後,沈雁峰和他的志願者團隊就「承包」了由家社區軟體園部隊家屬區疫情防控檢查點,24個人6個人一班,每天從7點到12點,執勤、消毒、巡邏分工執勤,一站就是5個小時。一般執勤點都是2個小時一換崗,而沈雁峰他們要在戶外待5個小時,冷和累可想而知。「不累,這算什麼苦?有個小崗亭能遮風擋雨,兩個人一組,說話聊天工夫5個小時就過去了。」沈雁峰樂觀地說。
他所在的檢查點處於軟體園,周圍外企、高校聚集,人員流動性大。檢查點不僅要對進出人員進行登記、測量體溫,消毒人員還要定時對大門把手、樓門口、垃圾箱等公共區域進行消毒。他們還專門成立了巡邏小組,志願者在轄區內檢查,看看有無不利於疫情防控的情況,同時兼具宣傳任務,把最新的疫情情況和政策規定告知大家。「居民們對我們的工作特別理解,也很支持,我們執勤以來,從未出現過不配合的情況,這讓我們非常感動。」執勤近1個月,他們每天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得到了小區居民的稱讚。
他是「全國模範」「大連最美」
如果不是有疫情,每年的3月5日,沈雁峰都會和他的志願者團隊一起在雷鋒紀念日這一天舉辦義務服務大集,發揮每個人的自身優勢,為轄區居民義務理髮、攝影、法律諮詢、心理諮詢等。他還經常慰問孤寡老人、殘疾人,關愛空巢老人。
退役多年,他仍保持革命軍人本色,時刻以雷鋒同志為榜樣,處處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他曾被評為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大連市優秀黨務工作者、大連最美退役軍人、沙河口區優秀共產黨員。「雷鋒就是瀋陽軍區的,當兵時我就是踏著雷鋒的足跡走過來的,愛崗敬業,義務奉獻,不管到哪裡都一樣。」沈雁峰說,學雷鋒行動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融入身體,希望在疫情中把雷鋒精神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