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背後往往是看不見的各種艱辛,失敗有可能是你不夠努力,但是成功一定是你足夠努力的結果。 ---《這一生,至少做一次傻子》
在日本的青森縣,曾經有一位這樣的果農:他每天辛勤的耕作,只為種植出不使用農藥殘留的新鮮味美的蘋果,而他這一種就是一輩子。很多人會說他傻,蘋果從歐洲傳入日本的一百多年來,從個小、酸澀的不起眼水果到現在個大、味美的成功,是經過無數前輩們親身實踐的經驗,為什麼還有人會如此大費周章的去試驗種植無農藥蘋果呢?
這位樸實的農民叫做木村秋則,而他為了種植出這樣的蘋果,他的一生窮困潦倒到常人難以想像的地步,所幸的是他利用11年完成了他心中的夢想,種植出了真正的不使用農藥的蘋果,並且讓青森縣成為了日本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第一的城市。他根據自己親身的經歷,寫成了自傳書籍《這一生,至少一次傻子》,並於2013年改編成了電影《奇蹟的蘋果》,將他的感人事跡分享給更多的人。
這部影片濃縮了木村秋則簡單、淳樸的一生,所謂「大道至簡」,看似講述的是蘋果樹種植的農業生產經驗,其實裡面涵蓋了關於創新的法則、對夢想的堅持以及成功背後家人的堅守。今天,我將為大家分析這一段傳奇故事,並在第四部分談一下我對秋則人生的幾點感悟。
01創新包括感性的激情和理性的分析,創新著力於細節,從每件不起眼的小事做起。
秋則是一個愛動腦筋的人,從小動手能力極強,影片用幾個簡單的畫面勾勒出他愛拆卸機器零件的愛好,對機械和擴音器的改造都是創新能力的開始,而這項能力陪伴他終生,至今受益。
對於蘋果樹的不使用農藥創新也是來源於秋則對於事物探究到底的好奇心。從工作安穩的成本核算專員身份跨界到蘋果種植戶,秋則並沒有因為行業的不同而對工作有任何的抱怨,反而專注於種蘋果繁瑣而細緻的工作之中。
對於蘋果樹不使用農藥的初衷,原因是妻子會因農藥而嘔吐發燒以及自己看到了《自然農耕方法》這本書。對妻子的愛其實是他的感性一面,在泡澡時他看到妻子嘔吐的樣子,激發起秋則內心對於農藥的厭惡。而科學種植方法的專業書籍則為他進行種植嘗試提供了專業的知識儲備和理論指導。
秋則對科學的創新並未停留在字面上,他每天細心地重複實驗每一種成分對農藥的替代作用,一年,兩年,三年。。。時間對於他似乎只是短暫的停留,在科學實驗這條道路上時間對於誰都是公平的,秋則的蘋果樹創新源於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是否修建了枝葉、有無定期澆水施肥等等,他把每棵樹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用全部的愛為它們辛勤灌溉。
但是科學創新絕非坦途,在第五年馬上要看到蘋果開花的關鍵時刻,秋則經歷了慘敗的代價。每顆蘋果樹上都爬滿了無數的害蟲,秋則全家不得不集體動員,手工摘除害蟲。看著堆積如山的除蟲袋,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對這種創新心生疑慮,到底秋則的失敗原因在哪裡?
這也是本片的關鍵點,反映出科學實踐工作絕不可能簡化的要求,也就是科學的方法是建立在大量實驗性工作之上的。秋則其實也意識到這一問題,所以才斗膽向岳父提出要擴大實驗用地的建議,由一塊果園擴展到全部的四塊果園面積。
除了堅持大量的實驗性工作外,秋則需要的僅僅是一些運氣。大家都知道,愛迪生髮明電燈鎢絲時,也曾經嘗試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儘管領域稍有不同,但是其道理與秋則的嘗試如出一轍。
這種創新工作看似簡單,但是卻會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很多人在困難面前會退縮會止步,但是秋則沒有,他可以去外地打工補貼家用,可以變賣所有家當支持他的夢想,可以凌晨向果園出發避免鄰居的嘲笑,可以沒日沒夜地和蘋果樹說話。當別人都以為他是傻子的時候,他仍然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細緻入微的工作之中,此時,他離成功已經近在咫尺,而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繼續堅持目標。
02對目標的堅定是行為的力量源泉,相信堅持的力量,依靠正確方向的指引。
即使是很微小的變化,背後也隱藏著無數相互影響的動因。 ---木村秋則
秋則的目標很簡單,那就是種出不含農藥的蘋果,這其實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因為沒有先例,所以他顛覆的是人們腦中的固有思維模式,而這項工作的難度在於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必須在正確的方向指引下堅持。
除了病蟲害之外,秋則還需要忍受周圍人的冷眼和態度,尤其是在連生計都無法滿足的情況下,他接連變賣了兩塊果園。在他心中,果園其實是相當於他的血和肉。他可以遭受周圍人的唾棄,可是失去果園意味著他將永遠失去翻身的機會,成為別人的笑柄。
但是面對別人的嘲笑,他沒有絲毫的猶豫,仍然沒有放棄,繼續堅定不移地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這一方面源於他堅持不懈的品性,另一方面和他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在失敗面前,母親曾說「彆氣餒,仔細分析總會找到失敗的原因」。秋則說唯一能夠阻止我繼續研究的只有死亡。這種破釜沉舟的決心幫助他堅持到了柳暗花明。
木村平時會撫摸蘋果樹,向它們說話,「我是靠種蘋果生活的,我之所以這麼窮困,是因為我讓蘋果痛苦,是我在折磨這些蘋果。」儘管這像是在向樹木道歉,但在失敗面前他還留有後話:「讓你們這麼辛苦,我真的很抱歉。就算不開花也沒有關係,不結果實也無所謂,千萬不要死去。」不要死去意味著還留有翻身的機會。由此可見,秋則從未真正放棄過努力,他在不斷分析原因的同時,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
孔子說「殺身成仁,捨生取義」。
其實這種精神對於秋則來說就是切斷後路,了無牽掛,用大無畏的精神面對困難。此時他的初心已經由讓妻子少受折磨變為讓更多人吃上健康新鮮的蘋果,他完成了從小家到大國的精神蛻變之旅。
儘管秋則也經歷過內心無數次的掙扎和彷徨,但他仍然堅持著。這份堅持延續了十一年,人生又有幾個十一年呢。對於秋則來說,他甚至在業餘時間當起了服務員以補貼家用。農業協會的人員驚訝於他的變化,而秋則則理直氣壯地說道「面子這個東西我早就扔進了垃圾箱」。
在秋則腦中,吃飯、睡覺、上廁所都在思考怎樣種植蘋果的問題,已經達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方向不對嗎?確實,他從一開始就偏離了路線。當一個人絕望到了極致似乎自殺就理所當然。然而上天仍然給秋則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自殺時發現大自然中一顆沒有蟲害的天然核桃樹。
我相信秋則不會甘心死去,這只是一時的絕望而已。而對於聰明人秋則,這更像是上天對他多年堅守的一點回報。當秋則手捧著新鮮的泥土時,他終於意識到自己犯下的錯誤:蘋果樹不是孤零零的生長,是在周圍自然中生長的生物,因為自己過於勤勞破壞了整個自然環境導致蘋果樹無法自我供給營養,失去了自我調節的能力。
當秋則認識到錯誤後,一切改變都順理成章。而蘋果樹也給予了積極的回應,從兩棵樹開花到所有樹都開花用了兩年。還有一顆未開花的樹,秋則還和它開起了玩笑「跟小孩子一樣,不看著他,不真心帶它的話就會這樣」,可以看出,在方向正確的前提下,目標明確並持續為之努力,開花結果成為了必然,正像那句話說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當然,家人的陪伴也是他獲得成功不可或缺的最為重要一環。
03秋則的成功離不開家人的支持,這是他人生最大的財富,為他提供不竭動力。
秋則的成功雖然有些偶然的因素,但卻是偶然中的必然結果。秋則有個哥哥,大哥一直默默地幫助他,而他的父母也通情達理,當知道秋則讓親家遭受巨大經濟損失之後,帶著誠懇的態度登門拜訪,還送上一筆「慰問金」,以表達對於兒子行為的歉意。
可是岳父怎麼說呢?這個決定是我做的,而且秋則也是我的兒子。 岳父對秋則視同己出,並且自始至終都相信上進的秋則會成功,從一塊試驗田到四塊再到變賣後的兩塊。即使在秋則最低潮的時期,岳父也沒有說過半點不是,反而帶給他強烈的哲學與人生思考,帶領他走出迷津破解難題,岳父身上有股強大的人格魅力。
這樣的父親培養出的女兒同樣優秀,美榮子從來沒有因為貧窮而抱怨過,即使有三個孩子,她仍然辛勤的勞動,支持老公的事業。在最困難的時候,正是她種植的蔬菜為全家人解決了溫飽,並支撐著丈夫走下去。
相對於環境的惡劣,最讓妻子無法忍受的反而是丈夫的離婚請求。每位觀眾都能體會到丈夫的初心,這是秋則對自己無法提供給妻子美滿生活的自責。可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秋則並不理解美榮子的真心,這樣反而更加傷害到妻子。
然而美榮子放棄了嗎?在高中時,妻子就很愛笑,即使是生活最困苦的時期,妻子也提醒丈夫「微笑是人類才擁有的機能,絕對不可以失去」。妻子提供給丈夫的是樂觀的態度和迎接挑戰的決心,這對於成功至關重要。
影片中我們看到了秋則的堅持,其實比秋則更不容易的應該是妻子美榮子。她不僅要照顧三個年幼的女兒,還要參與勞動。當丈夫在外打工時,照顧蘋果樹。那一顆顆蘋果樹恰恰是他們生活的希望,而讓秋則堅守下去的正是妻子對他滿滿的愛。此外,女兒還提到「父親絕不會輕易放棄,我還沒有吃過蘋果」,這些話語如一條條烈鞭抽打在秋則心上,家人提供給了他無條件的愛,他唯有繼續前行直至成功才能回報他們。
04關於影片的幾點思考
影片中的故事樸實易懂,卻是現如今提倡的「工匠精神」的縮影,只是這個故事充滿了血和淚,比一般的故事更加生動感人。正是通過一代代這樣工匠精神的傳承,日本才會在近現代取得如此飛速的經濟發展。通過秋則的故事,帶給我以下三點內容思考:
一個人的努力雖然微弱,但是持之以恆就能產生難以想像的作用
在很多人看來,秋則很傻。他不僅讓自己吃苦受累,還讓家人無法體面的生活。岳父沒有能夠吃到甘甜的蘋果,遺憾地離去。女兒生病沒有人願意提供給他交通工具。沒有經濟來源的秋則忍受了無數的嘲笑和諷刺,可是他沒有退縮,而是用堅定的意志完成了逆襲,他的蘋果不僅無農藥,切開兩年依然能夠完好無損的保留,沒有任何的腐爛,而且口感極佳,吃過的人難以忘掉那種甜美的味道。
秋則寫的《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可能看到這個標題會以為當傻瓜誰不會,可是也要有期限。秋則難能可貴的是當了一次傻瓜,期限是一輩子,他至今仍然奮鬥在蘋果種植的一線。可以說,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只要堅持下去,就會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到更多的人,這種累積作用的整體效果是難以想像的,所以,面對困難我們不應該輕言放棄,要知道,每個人的一點點努力,都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應該首先做出表率
秋則的孩子從小的經濟環境很差,但是她們卻有一個愛他們的父母。看到父母每天辛勤的勞動,雖然沒有生產出想像中的蘋果,但是這種力量對於她們未來的人生卻有強大的指導作用。每位子女其實都在用眼觀察,用心體會,大人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她們,所以當秋則想要放棄時,女兒提醒他「放棄就什麼都沒有了,不能輕易放棄」。
幾個年幼的孩子都理解的道理,大人更容易被打動。很多人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就疏忽了對他們的教育,其實,教育是雙向的,孩子從父母身上學習到知識和經驗,父母同樣也可以從孩子身上體會到很多的童真與想像。在要求孩子之前,父母更應該考慮一下自己是否能達到。在要求孩子達到某個目標時,父母更應該率先垂範,以身作則。
獨立思考能力是一個人處身立世之本,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獨立思考能力在秋則身上的價值一覽無餘,當所有人都說不行時,秋則沒有盲從。因為他相信科學,相信實踐,這正是由於他從小培養的獨立思考能力。如果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秋則可能早就放棄,但是當他成功以後,我們回溯他成功的原因,和他的思考判斷密不可分。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唱反調的人,這時候,分析和選擇顯得非常重要,如果想要在社會中取得一定的成績,同樣需要嚴謹的獨立思考能力,有時候大部分人說的話不一定對,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所以有一句老話叫「先思考,在行動」。
《奇蹟的蘋果》通過木村秋則種植蘋果的故事,告訴我們一些深刻而雋永的道理,每個人的成功都絕非偶然,需要極強的目標導向和行為自律,同時要理性的分析,找到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並持之以恆地去堅持。雖然看似簡單,有時候卻很難像秋則一樣去用一生實踐。秋則為我們做出了傑出的表率,他身上的工匠精神激勵著我們更好地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