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請收下我的膝蓋

2019-09-22     垚鑫淼森焱

當代中國青年,沒啥怕的。

加班、催婚、租房、看病、分手,

都可以獨立battle。

但,近幾年,大家卻幾乎「無人倖免」地

拜倒在了會賣萌的國家寶藏面前。

只知道帝都故宮這個大IP?

那你就Out了!

西北邊陲的莫高窟,

從記錄歷史的「嚴肅派」搖身一變

成了古靈精怪的小夥伴!


海闊天空退一腳,站在後面顯臉小。


只要功夫練到位,站在哪裡都C位。


人生苦短,必須性感。


你認真思考的樣子,自帶主角光環。


生活這款遊戲里,最好的組隊策略,就是做別人的神隊友。


不忘初心最好的方式,不是記住,而是行動。


藏得住鋒芒,看得了無常。


當生活對你一臉嚴肅時,不妨沖它賣個萌。


你的守護神沒有千手,但TA一定常牽你的手。


鑽研自己喜歡的事,是收益最高的投資。


無需粉黛巧梳飾,腹有詩書氣自華。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


是不是敲擊萌!

但它的「調皮」背後可是非常高級

百年敦煌,

見證歷史滄桑國運興衰。

千年莫高窟,

記錄人類文明交融薈萃。

一群守望人類遺產的人

為我們留下了跨越千年的文物傳奇



莫高窟就是莫高窟

不是什麼中國的羅浮宮

在河西走廊西端,沿古絲綢之路,會看見聲名赫赫的鳴沙山。山的東麓,望見南北長約1600米崖壁上布滿了洞窟。這就是聞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


放眼四外,此處南枕祁連,襟帶西域,前有陽關,後有玉門關。此處歷史悠久,自漢代起就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塞。


很多人說莫高窟就是中國的羅浮宮,其實它距今已有1600餘年遠比羅浮宮歷史悠久。

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時期,公元366年,僧人樂尊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


在歷史流傳過程中,繪畫書法可能是後人摹的,史書可能被後人改過,大多事實真相已在歷史的流傳中泯滅了。

但敦煌不是,它太清晰了。


假如沒有敦煌石窟,唐代的壁畫繪畫書法,因為五代時期的遺失和損毀,將成為永遠的空白。

假如沒有石窟壁畫,我們永遠不知道史書中記載的太平盛世、禮儀樂器、社會風貌究竟是真是假。


《屍毗王本生圖》北魏 壁畫


《鹿王本生圖》北魏 壁畫


《薩垂那太子本生圖》北魏 壁畫


創造莫高窟壁畫的古代畫師,大致分為三類:

一種是僧官,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但為數不多。再就是畫僧,他們是僧侶也會作畫,人數較前者略多。最後便是純粹的畫工了,他們遊走四方居無定所,在洞窟里作畫起居。



可想而知這個巨大的繪製工程,一定是令許許多多的畫工,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他們走進了這狀如蜂巢的石洞,為後世留下了人類輝煌的絲路文明影像。


莫高窟壁畫的工藝早已失傳,至今再也無人能畫出盛唐時期的那種奢華極致的美感。


即便是國畫大師張大千的臨摹大作,也和真正的壁畫有著很大的差距。

很少人會知道的莫高窟秘密

是誰在經營莫高窟?


人們最大的疑問是莫高窟究竟是何人所建?為何而建?仔細觀察每一個石窟,會發現他們的開鑿結構大都相同,「前甬道,後洞窟」。


在每一個甬道兩側的牆壁上都有人物繪畫,他們就是供養人——出錢開鑿這個洞窟的人。洞窟內供奉有佛像,繪製了經變圖,目的就是供養菩薩為家族祈福。

由此可見莫高窟其實是民間自發進行開鑿的產物,是各朝代達官顯貴們積累下來的文化遺產。


供養人的畫像

穿越時空的歷史畫卷

用「寸土寸金」來形容莫高窟並不為過,莫高窟歷經那麼多朝代,而可開鑿洞窟的地方就只有這些,以至於後人會在前人的洞窟內覆蓋或者鏟掉原先的壁畫,重新繪製。


我們現在看到的壁畫其實就是一本藝術編年史,毫不誇張的說:在這個舞台上,時隔千年的藝人竟然可以同台競技,如此神奇的事情只有在莫高窟才會發生。


神秘的九層樓

在整個莫高窟,基本都是沿山壁開鑿的原始洞窟,唯獨在北面有一個九層樓的建築,顯得有些突兀。它就96號窟,窟內有一尊彌勒大佛又稱「北大像」,建造於武則天登基那年。


2002年敦煌研究院考古重大發現這尊千年大佛竟然「長高」了1米

孫悟空的原型竟然是他

在莫高窟你可以找到很多傳說事物的真實原型,形如嫦娥一般婀娜的飛天,造福眾生的九色神鹿、最後竟然還有陪伴唐僧西天取經的孫悟空。


美術片《九色鹿》的原型 

孫悟空的原型石磐陀,曾是個殺人越貨的強盜,經過唐僧的教化終於迷途知返,幫助唐僧成功穿越荒漠躲避官府的通緝。這些在《大唐西域記》中都有詳細記載。


唐僧和石磐陀

莫高窟的劫難

我們現在看到的莫高窟是經過搶救修復的,事實上經過元明兩朝的廢棄,到清朝末年莫高窟已呈現荒蕪淒涼的景象。


1914年的莫高窟


元代莫高窟就開始逐漸衰敗

劫難一:藏經洞浩劫

莫高窟17號窟,被稱為「藏經洞」,西夏王朝時僧侶們將上萬經卷掩藏在此,此後英國探險者斯坦因來到莫高窟,僅用4錠馬蹄銀誘騙王道士,換走了大部分經書,至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館內。


藏經洞內搬出的經捲圖左門洞即為藏經洞


劫難二:被殘忍切割

當文獻資料幾乎搬空之後,莫高窟又迎來了一個強盜——美國人華爾納。他做出了讓莫高窟遭受毀滅性打擊的破壞,殘忍的將大量雕像和壁畫切割下來偷運回國。


華爾納剝離莫高窟第323窟壁畫的殘痕

劫難三:安置沙俄匪軍

蘇聯十月革命後,沙俄白匪逃到中國後被拘留。最終被安置在莫高窟長達半年之久。匪軍在絕望潦倒中,洞窟壁畫就成了他們恣意發泄的對象。


被油煙燻黑的壁畫


劫難四:名人也做暗事

1941年張大千率妻兒門生,抵達敦煌莫高窟考察,為了臨摹不同朝代的壁畫,竟然將壁畫一層層的剝去,對於張大師本人在藝術上的提升甚大,而對於國家和民族則是無法挽回的損失。


經歷種種磨難,莫高窟依舊被保留了下來,有很多聲音希望莫高窟徹底關閉,禁止遊覽。講真那還有點兒令人難過,能親眼見到承載著華夏千年文明的作品,那是生在中國的大幸吧。


其實根據西北天氣條件對文物保存的影響,莫高窟關閉也許是遲早的事兒。所以要趁著還開放,儘早去看一看。但也要儘自己所能的保護它。


比如收起手機,不要讓閃光燈加速文物的毀壞。或者,可以更友好地對講解員,耐心地聽他們講敦煌的故事,靜靜地感受這近千年的中國藝術之美。


這是一座看一眼少一眼的「無價之寶」。

當你想像古人描繪壁畫時的虔誠模樣、想像後人發現它時的滿眼驚嘆,想像一代代學者修復保護它時的炙熱心靈,情懷和歷史、藝術與生命,必能激盪起你內心深處窒息般的震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fGRWW0BJleJMoPMXc_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