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見過的西藏另一面:如果沒有在夜店撒歡,還沒太融入拉薩

2020-08-08     若有所思CS

原標題:你沒見過的西藏另一面:如果沒有在夜店撒歡,還沒太融入拉薩

拉薩,我的第二故鄉,感覺是很魔幻的現實主義。每次無論從拉薩之歌Bar還是歐米亞夜店出來我都恍惚。
這裡的新藏族人白天過林卡,晚上在酒吧喝酒夜店蹦迪;這裡國家撥巨款投入新城市基建,也有全國幾十萬來此地的掘金者;這裡有全中國最高的物價,也有最虔誠的朝拜者。
如果只去過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如果沒有在夜店撒歡,沒有抱著氧氣罐在朗瑪廳蹦過藏迪,應該還沒太融入拉薩...」

那天偶然在拉薩之歌boss喜力的朋友圈,看到這樣的一段字,甚為感嘆。很巧的是,這次旅行,在拉薩閒逛了四天,感受過這座天空之城的另一面。

不管是朗瑪廳還是拉薩酒吧,深夜24:00,這裡的夜晚,才剛剛開始...

金馬演藝中心

那晚,拉薩當地的朋友說:帶你們去「朗瑪廳」坐坐。

作為一名公認的文藝女青年,我總是泡在書店和咖啡館,這是我第一次聽說「朗瑪廳」三個字,也是第一次去拉薩的「朗瑪廳」。

朗瑪,曾是西藏的一種宮廷音樂,之前只是在貴族中流行的一種歌舞表演藝術。而興起於上世紀 90 年代末的朗瑪廳,成了西藏休閒娛樂場所的代名詞。

最初的開辦者在店裡上演朗瑪和民間藝術「鍋莊」,店內只賣酒水,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雅俗共賞的娛樂場所,結果大受歡迎,很快在西藏遍地開花。

我們一行6人,在22:30來到金馬演藝中心,穿過裝飾複雜的走廊,心想著:朗瑪廳是什麼樣的?

走進朗瑪廳,第一感覺是,巨大而豪華。金燦燦的空間裡,坐著一些人,大多是當地年輕人。

我們去的時候尚早,如果你等到24:00來這裡,幾乎是座無虛席。

10:30左右,主持人登場。有二個主持人,一個說藏語,一個說漢語。

這個金馬演藝中心,靠近舞台的小桌,最低消費300元,可以坐4人。後排的卡座,可以坐下8-10人,最低消費500元。

算下來人均消費也就是60元左右,個人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還有很久的演出可以看。哪怕你不喝酒,來感受下,也是不錯的。

朋友點了一箱百威,滿滿當當的放在卡座的桌上,怪嚇人的。

那日,恰逢重慶的好友曉嵐也在拉薩。既然這麼有緣,約著一起小酌兩杯敘敘舊。

後來發現,在朗瑪廳里幾乎是無法敘舊的,說話基本得靠吼。

期間有賣哈達的服務員,穿梭於過道。台上歌手表演的時候,觀眾可以直接給表演者獻上哈達。

朗瑪廳以大廳表演為主,配以音響、燈光等完善的舞台設施。風趣幽默的主持人還會調動觀眾上台進行自娛,場面十分活躍。

這裡的演員,大多是民族藝人,表演形式以西藏民族歌舞、舊時宮廷樂彈唱、印度歌舞表演為主。在朗瑪廳,不僅能欣賞西藏傳統歌舞,還能領略到藏族人民的能歌善舞與熱情好客。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晚廳內氣氛越發熱烈。鍋莊節目可是朗瑪廳的重頭戲,台下的客人紛紛上台,在絢麗的燈光下,跳起歡快的鍋莊。

西藏的朗瑪廳,一般營業到凌晨3.30分左右。這裡的年輕人,玩的很嗨。微醺之間,一切都是這麼可愛。

拉薩之歌bar

另一個夜晚,我去了拉薩之歌酒吧,為了見一個在拉薩偶遇的老鄉。同是蘇州女子,相距4000公里的偶遇,說什麼也得見一下。

拉薩之歌bar,位於濱河路仙足島,瀕臨拉薩河,傍晚你也可以沿著拉薩河走一走。

「拉薩的酒吧里呀,什麼人都有,就是沒有我的心上人。」 一曲《拉薩酒吧》,唱盡了客居在外的沮喪與失落。

故鄉的嬌子,已是這座城市的遊子。多少人來這裡追夢,又有多少的辛酸故事?

夜晚22:00,酒吧就已經很熱鬧。我來這裡,只想見一個人,聽幾首歌。

整個拉薩之歌bar是暗黑系的,頂和牆都是黑色的,牆上畫滿了塗鴉,大多是抽象的。

那個夜晚,她的朋友,我的朋友,加上朋友的朋友...突然間就認識了很多人。

樂隊和歌手隨著時間更換,大家一起唱著那首《後來》。

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那一刻,你想起了誰?

深夜,我看著布達拉宮想:這就是拉薩。信仰、活力、憂傷、夢想、時尚、古老...很多元素都揉捏在一起,讓這座海拔3600米的城市,多麼與眾不同。

「不去拉薩酒吧聽一場民謠,不足以到過拉薩。」

歡迎關注江南小女子-若有所思CS,一路分享旅途點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ehLzHMBeElxlkkasgp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