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期兼職:你的時間很貴,這些兼職就別碰了

2019-07-25   如夢如晰

01。

上個月弟弟高考完了,剛剛18歲,就想去打工,但是我並不同意。

發傳單、刷盤子、收銀員、服務生、流水線、進工廠、打字……這種純體力勞動換錢的方式,只是浪費時間。

現在去超市買東西,都是自助稱重、無人收銀。

看著從前熱情忙碌的阿姨,站在自助稱重機器旁邊,無所事事,一臉茫然,這也是一種中年危機吧!

動作單調重複的職業正在消失。

可是為什麼大學生,作為綜合能力較強的群體,還是喜歡無門檻的兼職呢?

原因基本可以歸納如下:

"被"認為自己很廉價;接觸不到好機會;認為門檻低即是成本低。

02。

你的時間價值百萬。

很多大學生被灌輸"廉價"的觀點。

"你現在還年輕,不是談錢,是學習的時候。""因為你沒有經驗,所以工資不會很高。""你沒有作品,也沒得過獎,用什麼證明你很值錢?"……

於是很多大學生就傾向於找沒有門檻的兼職。

比如在肯德基做服務員,10元/小時。有這樣一條規定:8個小時內休息15分鐘,超過8小時就可以休息30分鐘。

於是排班經理會給你排7.5小時,那麼你必須在15分鐘內喝口水、吃午飯、去洗手間。之後繼續點餐、收銀、送餐、打掃。

好像要榨盡最後一滴價值才滿意。做這份兼職時會覺得自己的時間是真的不值錢,真的很廉價。

身體很累的時候就沒有時間學習和思考,也就不會進步。

這種苦,應該吃嗎?

父母培養你讀大學,自己辛辛苦苦念書,就是為了得到那麼幾百塊錢嗎?

我在大二的時候,一個朋友讓我幫他寫旅遊產品文案,之前我沒有接觸過,完全沒有經驗。

可是朋友說看我朋友圈就覺得我可以,他會教我。

我每天晚上寫2小時,第一篇改了5稿,寫了3個晚上,得到了200元稿費。

熟練之後,他還讓我幫忙寫活動策劃文案,稿費也上升到500元一篇。

雖然價錢差不多,也一樣是沒有基礎,但是後者可以在兼職的同時,強化我的技能,並且通過不斷進步得到更多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當我的文章被朋友誇讚的時候,我還很有成就感。

這是我寫作之路的開端。

鴻鵠還是燕雀?

刀俎還是魚肉?

你的時間到底應該標上多少價格?

即使不是等價交換,也不該賤賣。

03。

當你在路上時,機會總擺在你的腳邊。

我的大學室友,是學霸,大三的時候找了一個家教的工作,100元/小時,每周六上午備課,下午教4小時,女主人還會請她吃一頓豐盛的晚餐。一個月1600元,舒舒服服。

家長很願意找一個大學生來教孩子,高中生和大學生年齡差距不大,很容易成為朋友,還可以起到榜樣作用,而且收費比教育機構低。是一種雙贏的狀態。

而這份工作,只是因為她看到了學霸學姐的一條朋友圈。

我的寫作兼職,也是社團組織活動時的攝影師介紹的。

當你對某一方面產生興趣之後,就會漸漸發現身邊也有人做著相似的事情,機會就要來了。

我們就像在廣闊海洋里遊蕩的藍鯨,當你發出信號時,有相同頻率的藍鯨就能聽到,對你「Say Hi!」。

04。

你以為的成本低,其實成本很高。

這裡說的是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你在做選擇時,所放棄的選項中最大的那個收益。

假設這樣一個情形:五一假期3天,一個朋友叫你去店裡端盤子,三倍工資。去嗎?

這種時候可以去,首先是三倍工資已經很高了;

其次是只是假期的三天,不影響你正常的學習;

最後,如果不去兼職,可能睡睡覺、追追劇、打打遊戲……三天也就無比鹹魚地過去了。

這時你去兼職的機會成本只是休息帶來的價值。

那麼加多一個情節,你的老師要參加一個學術會議,需要一個助手,可以旁聽會議,干一些整理資料的工作,包吃住,但是補貼很少。

這種時候我的建議就是去聽會議,短期內它不會給你帶來錢,甚至你根本聽不懂。

但是長期來說你會對所學的專業、乃至整個行業有一個更完整的認知,這些信息可以幫助你判斷是否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接觸一件新事物的開始,是最關鍵的積累期。在所有人都是一片空白的時候,你所作出的一點點努力,會讓你獲得更快的加速度。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期末考試複習一個周,第一天用來看書和先刷一天劇為敬的人,結果完全不一樣。

這就是90分和70分的差距。

在這個年代還不需要靠聰明去贏得別人,靠努力就夠了。

在本該去學習知識、技能,獲得經驗的關鍵積累期,你的時間都用去端盤子了,那麼結果……

這個時候你的機會成本根本無法用錢衡量,虧、虧大發了。

很多時候一些眼前利益的捨棄,會給你帶來長遠的收益。

05。

門檻,是證明你價值的標尺。

大學生的本職工作就是學習。好好學習可以獲得各種獎學金,這不僅是金錢,更是榮譽。

成績好還可以獲得保研資格,這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因為一些兼職,拋棄了正業,是本末倒置。

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可以去自學一些技能,去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去找到人生的目標。

很多人覺得自己沒有擅長的事情,不知道做什麼工作好。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擅長的,只是你需要花時間去找,前期可能真的會花很多時間,走一些彎路。

這些努力都可以幫你跨過門檻,當別人不會某些東西,而你會時,你的機會就來了。

去正視門檻,讓門檻為自己所用。

門檻是你的保護傘。

拋開那些坑爹兼職,有三種兼職可以幫助你在大學實現經濟獨立:

興趣、技能和專業。

我介紹一下我的幾個朋友是如何在大學就早早實現經濟獨立的吧!

小A,計算機學院。 小A喜歡電腦,在電腦城和學生之間當中間商,賺差價。配電腦零件、裝軟體、修電腦。一傳十十傳百,整棟樓都找他,日子過得賊滋潤。 小B,經管學院。 小B大一就開始創業,利用學校的國創項目,得到場地、諮詢和投資。他賣過蘋果、校園紀念品、畢業照……失敗又重來,最後賣西服。現在開了分店,還有投資了一些小項目。小C,設計學院。小C整個大學專業成績都很好,大三的時候決定直接工作,秋招面試騰訊實習生,憑藉一個專業課的產品設計作品,獲得實習資格,三個月後轉正,大廠實習工資還不錯。

基本可以把他們歸類為以下三種:

A.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並努力鑽研,以此賺錢的人;B.跟自己的專業無關,但是可以根據學校舉辦的一些重要活動找到一些方法,然後努力學習相關技能,賺到錢;C.跟自己專業相關,並一直為這個目標努力,到最後實習的時候一擊即中,去了一個非常好的公司。

本科的意義在於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並對自己所在的專業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如果你想賺錢,一定要從興趣愛好或專業出發。

靠發傳單賺錢,根本不夠,不僅賺不到錢來改善家庭狀況,你還會錯過大學精彩的生活。

有的同學會因為家庭狀況不好,賺錢的願望很迫切。那你應該比別人努力一百倍,儘早做一份跟自己的專業相關或者興趣相關的工作,並且比全公司的人都做得好。

這才是真正的賺錢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