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城中國近日迎來業績高光。12月11日,綠城中國實現合同銷售金額1803.3億元,提前達成2019全年銷售目標。
就在一周前,由中國房地產報、中國住交會組委會、中國房地產網、中房智庫主辦的「綠中國•芯地產 CIHAF2019第二十一屆中國住交會」上,綠城中國收穫「中國房地產行業競爭力標杆企業」稱號,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行政總裁張亞東斬獲「CIHAF2019中國房地產十大風雲人物」。
從綠城中國前董事會主席、創始人宋衛平手中接棒以來,張亞東集結了業界關注的目光。曾經坦言綠城中國存在經營短板的他,這次憑藉「超額」的業績交上了一份驚喜答卷。
近半年來,綠城中國開展了多重變革,深化混改,升級產品服務;但其核心的東西始終沒變,「張亞東時代」的綠城中國延續著骨子裡的理想主義和品質至上,並逐步成為其追求的「全優生」。
從「特長生」走向「全優生」
已經提前達成1800億元全年銷售目標的綠城中國,在12月31日前,還將按計劃持續推盤,全力衝刺實現全年2000億元銷售額。
與此同時,公司的持續發展具備著足夠的擁躉。在土地儲備上,截至12月13日,綠城中國獲取土地57幅,土地投資額約750億元,新增貨值超1700億元,新增可售面積近700萬平方米,這種全周期拿地模式還將持續,不斷優化其自身的供貨節奏;在財務管控上,綠城中國成立了財務共享中心,構建,形成集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共享財務三位一體的財務運營模式。 在產品管理上,綠城中國已形成了多維度、立體化、可持續的產品譜系,包含8大產品系列,22個產品品類,22種產品風格,600餘個美麗家園,成為綠城構建新時代美好生活的重要依託。
在中國住交會組委會看來,基於「房住不炒」的定位,綠城中國近兩年表現了穩定發展的特性,對整個房地產行業商業文明建設領域貢獻了它的特色與價值。也正是基於其深入改革展現出來的魄力與潛力,讓外界看到了一位積極進取的管理者——張亞東。
斬獲「CIHAF2019中國房地產風雲十大人物」,張亞東此舉其實在人意料之中。曾在政府及城建部門多個領導崗位任職,2018年5月進入綠城,具備開闊戰略視野的他善於把握規律,為綠城中國帶來眾多創新性的突破。
他對綠城中國向來賦予著明確的發展基調。對外,強調宏觀思維和務實精神,使綠城品牌不斷向全國深扎;對內,綠城人要堅守價值觀與產品主義的精神,做到「真誠、善意、精緻、完美」,同時也要求變,補齊短板,成為一家「均好」「優質」「有情懷有使命」的企業。
或許正是出於全體綠城人的凝心聚力與穩健運營,才讓綠城中國在充滿挑戰的2019年最終釋放出足夠的業績實力。此前的中期業績會議上,張亞東曾直言綠城中國的短板,產品開發周期長、成本高;因為堅守品質而一貫具備的「溢價」優勢,也因限價難題而不得體現。
「綠城是一個『特長生』,我們的產品線非常強。同時也是一個『偏科生』,運營就是我們的短板。」張亞東說,「經過這半年的進一步優化,我們現在的運營能力在持續提升。」
而今,提前完成的目標業績顯然開始將張亞東的期許變現。在這背後,其主導綠城中國駛向混改深水區,優化組織架構,強調競爭與效率,強調機制與共贏,或將帶給人們更多啟發。
「張亞東」時代的綠城混改
業界很難將綠城中國的業績走向與之深度混改剝離開來。
7月11日,綠城中國發布公告,宣布宋衛平、劉文生雙雙辭去董事會聯席主席職務,原董事會執行董事張亞東任董事會主席,代表全體股東利益,綠城已進入「張亞東時代」。
當天下午正值綠洲城小鎮項目戰略合作簽約現場,宋衛平和張亞東坐在一起。作為會議主持人,張亞東默默聽著宋衛平對綠城的期待和批評,沒有打斷宋衛平持續了近60分鐘的單獨發言。「過去一年張亞東的表現良好,而非常負責任的評價要三年,去年是第一年,接下來還有兩年。」宋衛平希望外界能給張亞東時間。
接班人的擔子並不輕鬆。行情態勢整體降溫的大環境下,2018年,綠城中國流量銷售額為1564億,較2017年增長了6.9%,不過增速有所減緩;今年上半年,綠城集團累計取得總合同銷售面積約403萬平方米,總合同銷售金額約743億元,實現1800億元的銷售目標約41%,這也意味著綠城中國更多的業績任務壓在下半年。
在今年一季度的業績會上,張亞東直面綠城中國亟待突破的桎梏:「我們的人均效能低於同行業水平,開工到開盤速度也低於行業水平,還有全國化的布局與公司組織架構不匹配等問題。」
隨著張亞東接任董事會主席,綠城中國鋪墊多年的混改開始步入深水區。一方面,公司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以往的大股東治理模式轉變為職業經理人制度,邁向董事會治理的新階段;另一方面是簡政放權,持續優化從年初便著手搭建的「雙11」組織結構,落地三級管控體系,可以概括為「集團簡政放權,區域自我提升,全面共促發展」。
「凡是發展的事我們堅決支持,換句話說,上海公司若能去北京搞項目,集團也同意你去搞。除了財務線與產品線外,能放的權力都會下放。」在張亞東看來,辦法靈活,目標只有一個——共同把綠城做好做強 。
與此同時,為了補齊短板,近半年來綠城中國聚焦於「貨值、利潤、回正、周轉」等核心經營要素。據張亞東介紹:「綠城中國的周准率正逐漸提升至『4914』,即新獲取項目從拿地到開工4個月、拿地至開盤9個月,拿地至現金流回正14個月。」在秉持品質的前提下,這種運周期已然可觀。
與綠城中國深度混改相伴隨的是,近半年來外界仍會拋出「去宋衛平化」的概念,張亞東對此澄清:「沒有『去宋衛平化』一說,綠城中國將長期秉持宋衛平的情懷和理念,綠城永遠是宋衛平先生創建的綠城。」 或者說,儘管綠城中國在不斷優化機構、做長產業鏈,但其「滿足人們理想生活」的品質內核始終不變。
立足品質,兼顧多元
今年年初,張亞東提出「道」「術」「為」概念,分別對應「綠城是誰」「綠城要成為誰」「綠城要怎樣成為誰」。
具體而言,綠城之「道」在於統一明細戰略,做到「品質為先,兼顧其他」,堅持「真誠、善意、精緻、完美」的核心價值理念;綠城之「術」在於完善高效運行機制,形成集團7大中心、4個事業部的「7+4」結構,另將原本的16家子公司整合縮減為11家,變為重、輕資產板塊「8+3」結構;而綠城之「為」則在於改革創新,持續推進 「本體、產品、服務、投資、運營、財務、產業」 的「七弦管理」格局,解決上半年因投資體系滯後而導致的銷售業績翹尾問題。
透過綠城中國近期發展動向,這種「品質為本、多元創新」的理念得到了充分施展。
一方面,綠城中國追求居住空間的精緻與完美,講求產品定位的核心是人,考量項目價值需從土地——客戶——產品全方位思考。也正因如此,綠城中國推出了直面錢塘江的望江寫字樓,富含智慧生活元素的綠城·舟山長峙島如心小鎮,以及目前於11座城市試點推行的「海綿城市」技術,打造「會呼吸」的園區。
另一方面,圍繞房產開發主業,綠城中國正不斷做長產業鏈,做粗產業束,在多元化業務的開展碩果纍纍,包括近月推出了旗下首家自主運營酒店品牌尊藍山居,專注存量建築時代修繕業務的綠城房屋4S拿下「2019年度行業領軍品牌」獎,與華為簽署戰略協議搭建智慧社區,等等;今年8月,張亞東還當選十一屆中國足協執委,與體育事業聯動。
精耕25年,綠城中國對於服務創新升級的追求從未止步。就在近日,綠城中國啟動了未來五年發展規劃,重點圍繞重資產、輕資產和「綠城+」三大板塊布局,實現跨越式發展,做一名「有特長且全面發展的優等生」 。
至於其背後的掌舵者,或許此前被授予「CIHAF中國住交會·2019中國房地產十大風雲人物」時,組委會早已給出了註解:「他以戰略視野、宏觀思維和務實精神積極拓展,使綠城品牌不斷向全國深扎,穩步向前。面對外界紛紛擾擾的質疑,他坦誠相待、積極交流,體現出了一個成熟企業管理者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