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下半場,冰火兩重天。
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百強房企整體業績完成率在40%左右,銷售均值為512.1億元,同比下降1.45%。相比開發商的平淡業績,平台服務商貝殼找房則實現收入272.6億元,增加39%,表現亮眼。
8月13日,貝殼以平台規模和增速優勢,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碼為BEKE,發行價為每股20美元,發行1.06億股,募集資金約21.2億美元。
正式掛牌交易後,貝殼得到了國際投資者的熱捧。掛牌當天,股價高開高走,以35.06美元開盤,收於37.44美元,全天上漲87.2%,總市值達到421.95億美元。
樓市資本論研究院看來,貝殼找房的全球資本化,意味著中國樓市已從成長期步入成熟期,也標誌著中國樓市下半場的正式開場!
貝殼創立於2018年4月,是中國最大的房產交易和服務平台。去年中國住房市場交易規模約22.3萬億元,其中貝殼平台的交易總額達到2.13萬億元,占比十分之一,彰顯了平台的王者力量。
樓市下半場,供需關係逆轉,平台服務商逐漸成為左右市場的決定性因素。貝殼找房平台集線上2.2億套真房源數據和VR看房等視覺技術,整合線下4萬家社區門店、45萬經紀人,發力重構整個居住產業鏈。
貝殼作為中國又一千億巨頭在美上市,樓市資本論研究院認為,由此開始,一輪發端於平台的數字革命呼嘯而來,將沿產業鏈滲透到樓市各領域。
【一】22萬億的中國樓市渴望數字變革
要正確認識貝殼在住房銷售領域掀起的數字革命,還得從其前身鏈家說起。
鏈家2001年成立於北京,是一家房地產經紀企業,主要提供二手房銷售、租賃等經紀服務。積多年從業經驗,鏈家痛感住房交易和服務行業還處於「工業化前期」階段,缺乏統一的⾏業標準、基礎設施和專業的服務提供商,導致服務效率和客戶滿意度不盡人意。
2018年,鏈家啟動戰略轉型,推出貝殼找房平台,作為行業基礎設施向所有經紀人開放,希望以此改善服務質量和效率、提升客戶體驗,推動全行業變革。
樓市資本論發現,由貝殼發起的這一輪行業革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房屋信息的數字化。
鏈家2008年推出樓盤字典,在業內率先確立「真房源」行業標準,並投入大量資源對樓盤數據進行維護、驗證和更新,確保上線真實、獨家的房源信息。截至今年6月30日,樓盤字典涵蓋了約2.26億套住房信息,是中國最全面的房源資料庫。貝殼在此基礎上,今年新推VR看房、AI講房等新技術,現已覆蓋126個城市,掃描重建500多萬套VR房源,平均每天線上服務15.9萬人次。
其次是,交易流程的標準化。
二手房交易從簽約到過戶,要歷經10餘個關鍵環節,提交20多種材料,涉及買賣方、經紀方、交易人員、房管局、稅務局、銀行、物業等多個角色和組織,全國平均辦理周期長達60天。
貝殼通過數字化改造,實現了住房交易的標準化和可視化,經紀人可以協同合作,共同完成交易;也可以與客戶即時互動,隨時訪問可視化的交易流程、在線提供安全可靠的金融服務。
最後是,服務品質的專業化。
貝殼非常注重服務者的專業素質,推出平台治理機制以及各類培訓計劃,引導經紀人和門店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和服務品質。例如:薪火計劃為經紀新人的成長保駕護航;花橋學堂培訓專職店東,不斷完善服務水平;貝殼經紀學院為百萬經紀人在線提供基礎性培訓;搏學大考確立全行業考核標尺,成為經紀人職業化、行業規範化發展的重要推手。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鏈家推出貝殼,從交易中介轉型平台綜合服務商,以自我突破推動行業變革。他們面向全體房屋經紀人提供的信息、流程和服務等一攬子解決方案,直接將全行業導入數字時代,也將深刻改變樓市下半場的遊戲規則。
【二】貝殼ACN打通45萬經紀人
在貝殼所發起的這場行業變革中,最核心的支撐力量,來自其獨立構建的經紀人合作網絡ACN。
ACN是貝殼平台的作業系統,打破了跨品牌間房源、用戶、經紀人之間的聯動難題,幫助服務者高效合作、共享成功,從而提高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ACN也代表著貝殼給全行業定義的遊戲規則,它以格式化、模塊化、流程化重塑經紀作業方式,旨在建立起基於利益、信任、尊嚴和品質的行業聯盟,形成合作共贏的良性生態,實現更加高效的資源配置。
這套作業系統源於鏈家的內部合作網絡,2014年全面落地,極大地提升了鏈家內部15萬經紀人的作業效率和客戶體驗。2018年初,鏈家網升級為貝殼找房,ACN也隨之向全行業開放,將龐大的線下門店和經紀人串聯起來,成為一個全行業共享的基礎設施。
樓市資本論發現,ACN從三個方面重塑行業規則和價值鏈條:
一是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促進信息和資源共享。ACN對房源、客源和經紀人進行統籌管理,使房源信息透明共享、同步更新,打破信息孤島,實現合作共贏。
二是建立行業規則和合作協議,推動行業合作。ACN細化房屋交易中的服務鏈條,明確各個角色的佣金分配機制,實現跨門店、跨品牌、跨城市的協同合作。
三是搭建專業網絡,提升工作效率。ACN為服務商搭建專業平台,實現互聯互通,網絡效應使商機線索以幾何倍數增長,推動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極大提升。
樓市資本論發現,這些正向效應,吸引越來越多的行業參與者,推動貝殼平台規模不斷擴張。招股書披露,2019年,貝殼平台上超過70%的存量房交易都是通過ACN跨店合作完成的。
截至今年6月30日,貝殼平台在國內103座城市擁有260多個房地產經紀品牌、4.2萬多家社區門店、45.6萬個經紀人,推動行業由原來各自為戰的惡性競爭,過渡到協同合作、共生共贏的新經紀時代。
【三】資本市場迎來萬億居住企業巨頭
憑藉開放性數字平台和ACN「雙網雙核」的商業模式,貝殼成功搭建起一個經紀人聯盟,不但帶領公司進入全新增長通道,更為整個行業打通了數字時代的升級路徑。
這一切,都源於貝殼團隊的戰略定力和超強執行力。
樓市資本論發現,貝殼這次赴美上市,在給投資者的一封公開信中,系統闡述了公司奉行的「長期主義」,強調貝殼為了⻓期成功,將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
貝殼團隊表示,成功的唯⼀途徑是建⽴在正確的事情上,「我們花⼀些時間來改⾰⾏業基礎設施,提⾼服務效率和消費者體驗,才能⻓期創造更⼤的股東價值。」
堅守長期主義,意味著需要犧牲短期經濟利益。從鏈家的真房源、樓盤字典,到貝殼整合線上線下渠道、系統性重塑行業價值鏈,這支團隊多次經歷了「只有投資,沒有經濟回報」的艱難時刻。
幸運的是,貝殼的理念和情懷,得到了資本市場的共鳴。從2011年鏈家Pre-A輪融資,到2019年貝殼找房D輪融資,資本市場都給予了有力支持,在陣容豪華的投資者隊伍中,不僅有騰訊、百度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也有碧桂園、萬科、融創等領軍房企。
這次成功上市,貝殼再創網際網路造富傳奇,在短短兩年里即完成了從行業獨角獸到千億巨頭的飛躍。
當然,貝殼的成功,不但表現於資本市場,更植根於公司業務規模和增長前景。
樓市資本論了解到,貝殼2017-2019年凈營收分別為255億元、286億元和460億元,去年增幅高達60.6%;今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衝擊下,仍實現收入272.6億元,逆勢大增39%。
在這些亮麗數據的背後,是中國住房交易和服務市場的巨大藍海。數據顯示,2019中國住房市場的交易規模為22.3萬億元,預計到2024年將增至30.7萬億元。貝殼致力於服務3億中國家庭,目前平台年交易量2萬億出頭,未來仍有至少5-10倍的增量空間。
下半場的樓市,真正平台為王。
樓市資本論認為,無論平台規模還是作業效率,貝殼ACN都已經超越美國的房源共享系統MLS,將給樓市下半場烙上深深的貝殼印記。
在全球經濟疫後復甦的關鍵時刻,貝殼海外上市,走在了中國樓市向數字時代進軍的最前列。相信貝殼平台及其全套行業解決方案,對整個居住產業鏈的影響,持久而深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Szo7nMBLq-Ct6CZJj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