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有一種流行病
叫懶病
每個人都有犯懶的時候,
但是也有人什麼時候都懶得動
比如寧願餓死,也懶得做飯
寧願自己硬憋著,也懶得上廁所
能用表情包交流絕對不打字
什麼都懶得做,只想躺在床上
……
沒錯,
這就是現在人稱「懶癌」的病,
不過,可不是嚇唬你
太懶真的可能會引發
癌症、糖尿病、心腦血管等多種疾病!!
懶不是病,懶起來要人命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一旦被「懶」附身
全身健康都會遭殃
甚至有多種癌症都源於一個「懶」字~
總之,「懶」,讓全身健康失控!
懶得做飯,腸胃受傷
上班族或家庭聚餐愛叫外賣、下館子,而燒烤、火鍋等重口味、油膩、腌制食品都會傷害消化道,甚至導致癌變。
有些人吃飯很「湊合」,飢一頓飽一頓,不規律的進餐習慣,會造成消化系統功能紊亂,還可能誘發急慢性胃炎、胃潰瘍、功能性胃腸病等。
懶得運動,骨質變松
如果長期不運動,人的肌肉會變萎縮,骨關節力量變弱,血液循環減慢,可增加骨折、骨關節炎、血栓等患病風險。
「懶得動」還可能讓你變胖,而超重和肥胖會增加「三高」風險。研究表明,缺乏鍛鍊容易導致肥胖,中度肥胖減壽3年,重度肥胖減壽10年。
懶得起床,全身受傷
周末一覺睡到中午,醒來賴在床上玩玩手機,這些愜意的事情,會造成人體缺乏正常消耗,基礎代謝率跟不上,容易導致內分泌紊亂。
由於躺著容易睡著,晚上就可能失眠,作息規律被打亂,很可能誘發各種疾病。
研究發現,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3倍多。所以經常睡懶覺的人,可能引發糖尿病,一定要注意了。
如果睡眠過多,就無法按時進餐,胃腸發生飢餓性蠕動,打亂了胃液分泌規律,影響消化功能,引起胃炎等。
懶得學習,思維遲鈍
有些人拒絕嘗試新事物,然而,懶得學習會使大腦機能得不到充分鍛鍊,腦功能容易出現退行性改變。據調查顯示,多用腦的人智力水平比懶惰者要高50%。人的大腦功能是用進廢退。不愛動腦的人,大腦功能就會退化,分析判斷能力降低。這種人往往反應遲鈍、懶散健忘。研究表明,在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中,老來不動腦就是其中之一。
懶,一種是心理懶惰,表現為沒有目標、不思進取;第二種是思維懶惰,懶得動腦思考,依賴別人的想法;第三種是行為懶惰,明知某件事應該做,卻遲遲不做,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講,懶惰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但從健康生活的角度來說,懶惰有百害而無一利,必須努力克服。
「懶癌」可治!有妙方!
如果連這都懶得看就真沒治了!
四步克服懶惰
認識危害。行為的懶惰大多來自心理和思維的懶惰,要想不給懶惰留空子,首先應該明白它對健康的危害,還要明白克服懶惰的積極意義。只有嚮往健康、熱愛生活的人才有足夠動力克服懶惰。制訂計劃。想要克服懶惰,一定要確定具體、可行的目標。可以把每天從早到晚的生活習慣記錄下來,對比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查找漏洞,並進行完善。比如針對懶得運動的人,可以看一天運動量是否足夠,考慮拿出一個固定時段進行鍛鍊。挑戰惰性。執行計劃過程中,千萬不要跳過不喜歡的事,而應先做困難的事,再做稍困難的,這是一種對前面行動的強化,如此繼續,可摒棄惰性。互相監督。最好和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建立計劃,共同執行,相互鼓勵、監督,更利於持之以恆。
懶惰不僅讓人一事無成
還會使全身健康受拖累
千萬不要小瞧「懶癌」的破壞力哦~
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
從現在開始不要再「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