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還在拼工資?那你就錯了

2019-07-15     微笑書寫青春

這段時間有篇《工作10年,年薪100萬,被裁只用了10分鐘》的文章傳遍網絡。其實,相比年薪百萬被裁的人,那些年薪不到10萬,肩負沉重家庭負擔的中年人被裁,更值得關注。

站在理財師的角度來看,工資收入並不可靠。如果想應對中年危機,甚至實現財務自由,必須提高非工資收入,特別是被動型非工資收入。

什麼是非工資收入?

想要提高非工資收入,首先分清楚非工資收入的類型。非工資收入可分為:主動型非工資收入和被動型非工資收入。

主動型非工資收入:需要投入正職之外的時間和精力來獲取的收入。比如:開順風車、翻譯、直播、寫作等等。

被動型非工資收入:不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能自動產生的收入。比如:銀行理財收益、存款利息、房租、股息、個人版權、個人專利等等。

兩者的優勢和缺點

主動型非工資收入

缺點:需要消耗個人工作之外的時間和精力,對好吃懶做的人來說難度大。

優勢:門檻低,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一項或多項社會稀缺的能力來實現。

被動型非工資收入

缺點:門檻高,需要有原始的積累。

優勢:不消耗個人時間和精力,躺著就能把錢賺到。

可持續型收入才是硬核

工資收入雖然屬於可持續型收入,但有個前提條件,即在下崗之前。事實告訴我們,絕大部分工作都存在下崗的可能。

主動型非工資收入跟工資收入一樣是有條件的可持續型收入,它需要個人時間和精力的付出。如果因個人生病、年紀太大、手藝落後等原因「下崗」,就無法產生收入。

被動型非工資收入則不一樣,因為不需要消耗個人時間和精力,只要經濟情況不出現大變,被動型非工資收入就能源源不斷地產生收入,某種程度上算是屬於可持續型收入。

了解那麼多,相信大家都知道該如何選擇,那就是堅定不移地努力提高被動型非工資收入。

再回頭看中年危機的問題。其實中年危機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你除了工資之外,沒有任何其他收入。

為了方便理解,現在請看以下三種家庭收入結構:

以上三種家庭收入結構中,無疑A家庭的風險最大,一旦李先生遭遇下崗,或者出現意外,整個家庭可能面臨入不敷出的情況。

而C家庭由於非工資收入完全覆蓋整個家庭的支出,完全不存在風險,工資收入只是錦上添花。

目前大部分家庭屬於B家庭收入結構,即整個家庭的收入絕大部分比例由工資收入構成,這樣的家庭仍然存在風險,一旦有一方連續幾個月失去工作,就可能導致家庭陷入經濟危機。

總的來說

A、B家庭的收入結構都容易出現中年危機

因此,不管是為了追求財務自由,還是未雨綢繆,趁自己還有體力與業餘時間,徹底改變收入結構,提高可持續的被動型非工資收入才是唯一的選擇,這樣的家庭才能避免危機、幸福長久。

更多金融趨勢分析、投資技巧講解、理財知識,理財課程,請關注公眾號「亞洲財經商學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OTnCmwBmyVoG_1ZUz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