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伊姐(周桂伊) 清靈
全網都在走感恩路線的母親節剛過去不久,誰能想到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裡,第一次過節的papi醬卻被無情網暴。
事情的起源是「papi家的大小咪」發了條視頻,視頻里papi醬叫孩子小小胡,過後還用自己大號點贊了這條視頻。
到了母親節這天,有位博主在微博直言說「papi醬生娃過後變得好疲憊啊,但是孩子還是隨父姓!」
在這條「隨父姓」微博發出去後,網友像被點燃了引信一樣炸鍋了。
大家紛紛跑去papi醬關於母親節的微博底下留言,其內容大多無腦且觸目驚心,並稱呼papi醬為「驢」。(該稱呼為部分極端女權主義者對於已婚女性的稱呼,在她們看來,結婚對於女性來說就是變身為奴,徹底失去自我)
事情到了今天,已經不再是什麼女權、男權,是赤裸裸的人身攻擊,人格侮辱。
天下隨父姓的孩子那麼多, papi醬之所以被攻擊,因為她之前在網絡的一些言論。
她說:人生最重要排行榜里,排第一的永遠是自己,然後是伴侶,其次是孩子,最後才是父母。
談論婆媳問題的時候,papi說,兩家父母沒有見過面,而自己過年也從來不去婆婆家。
以上言論,使網友把獨立女性的標籤放在她身上,但注意,papi從來沒有標榜過自己是誰。
她從2015年短視頻興起時,她抓住了風口,靠著獨特風格和極正三觀被網友喜愛。
走紅之後她迅速變現,獲得了千萬融資、又以2200萬賣出了自己第一支視頻貼片廣告、還成立了短視頻MCN機構。
她是各大綜藝的常客、她客串拍電影、她上雜誌封面,但這一切也只是服務她的事業,而不是自證任何人設, 說到底她只是個短視頻博主,是一個網紅。
她沒有欠任何人的,更沒有理由按照他人的想像生活。
所有的主義,就跟道德一樣,只能用於約束自己,而不是要求他人。
強迫他人按照自己的想像去生活,就是綁架;迫使她人為大眾意願犧牲,就是暴力。
女權主義者是怎麼搞砸的?被那些誤會了「女權主義」的人搞砸的。
極端父權,會明確要求女性必須結婚,不婚是怪胎:必須帶娃,不然沒有母性:必須當全職主婦,不然拋棄了家庭......
而極端女權,僅僅是在上面的基礎加了一個「不」字。
必須不結婚,必須不帶娃,必須不冠父姓,必須不當全職主婦......
它是另一種顏色的枷鎖,還打著「我為你好」的口號。
記得微博做過一次投票,關於「獨立女性」有哪些誤解,在這個調查里,你可以明確看到,這四個字已經被如何臉譜化甚至妖魔化。
當獨立女性也變成了一堆標籤,甚至這些標籤里有那麼多潛在的同情,這樣的獨立女性,沒有了任何幸福的溫度,不要也罷。
今天,獨立女性的定義好像有點跑偏,還是在圍繞著「婚」與「不婚」,「生」與「不生」,這本身就是一種狹隘,說到底,我們的那點獨立,還只是在處理與「男性」的關係里。
這其中的廣度和尺度,跟20年前的美劇比,都是沒進步的。
在《慾望都市》的四個人中,最自我的是 Samantha。
她的 casual sex 不斷,私處曾被 Charlotte 指責為「城中最熱門的去處:大門永遠敞開」。她不是一夫一妻制的信徒,覺得人生最大的詛咒是「這輩子再也不能到gao潮」。
莎曼珊還有一句名言:「如果我在意每個紐約賤人怎麼在背後談論我,我還踏得出家門嗎?」
但她依然也會深陷愛情,劇中最後一集,她為了小男友拋棄紐約的一切,遠赴洛杉磯。
但發現如果愛情需要她做那麼多犧牲,她意識到自己最後只能忠於自己,她說:「親愛的,我愛你,但我更愛自己,畢竟我已經跟自己談了40年戀愛」。
站在她的對立面的,則是一心一意嫁好男人的公主范兒的夏洛特,對愛情有最保守傳統的理解「性高潮不會送你情人卡,也不會在你看悲劇的時候握緊你的手」,她如此善良、傳統、浪漫。
但是,她的第一段婚姻失敗卻因為男方不舉告終,她意識到——「婚姻首先是自我的感受,然後才是外在看起來的意義」。
但是,當她一度迷上了自慰器,姐妹們見她好幾天不出門,便直接上門沒收了她的玩具,提醒她真實的男人也很重要。
慾望都市的故事,很多號都寫過。細節不表,只想說——
在20年前,4個年過三十、生活在繁華紐約的熟齡女性,在愛情、慾望、事業中不斷掙扎,自問自證,編劇以反省態度耐心展示各種可能,而我們終究明白「不管怎麼選擇,人生都是難以拿到滿分的選題。」
你說,這只是美劇,這些人物都是虛構的。
那就看看劇中的四個女演員,真實的人生,什麼才叫獨立女性。
現實生活中,凱莉的扮演者 薩拉·傑西卡·帕克,生了3個小孩, 創立了自己的高跟鞋品牌「SJP」,她選擇「」不再突破自我」,一直扮演著真實生活中的凱莉,吃角色的紅利。
夏洛特的扮演者克里斯汀·戴維斯,在真實世界中並不恨嫁,反倒是個不婚主義者。
她從小父母離異,讓她對婚姻不再迷戀。2011年,她收養了一個孩子,過著單身媽媽的平靜生活。
扮演薩曼莎 的金·凱特羅爾則同劇中人物一樣敢愛敢恨, 一共結了3次婚,出了兩本關於性的書籍,其中一本的封面,直接是她的全裸照片。
HBO電視台特別為她製作了紀錄片《性智慧》,並在全美推出,引發巨大熱議。
米蘭達的扮演者辛西婭回歸舞台劇,並在2006年和2017年憑藉《兔子洞》和《小狐狸》兩次獲得美國戲劇界的最高榮譽——托尼獎最佳女主角。
她告別了長達15年的戀愛長跑,卻發現自己得了乳腺癌。
故事沒有結束,兩年後,她乳腺癌康復了,收穫了婚姻,同時,她宣布競選2019年紐約州長。
辛西婭•尼克森競選視頻截圖
如果人生可以過出這樣的廣度和深度,有那麼多精彩和斑斕,還有人在意你的孩子跟誰姓嗎?
就好像你也不能一秒說出來居里夫人的娘家姓一樣。孩子跟誰姓,並不影響你的獨立,甚至偉大。
硬要爭辯這個父姓的事兒,我只能說,它並不重要, 人們花了太多時間在做爭取象徵意義的事兒,卻在真正該做的事兒上虛焦。
真正重要的事兒在我看來只有一件——
你是否足夠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懦弱和慾望;
你是否能做出選擇,然後承擔代價;
你是否尊重自己,不管評價,不管沉浮,你依然堅持這一點。
到底什麼是獨立女性?我覺得只有一個標準,就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過一生。
與謾罵、偏激、戾氣相比,獨立女性恰恰是需要一些冷靜、邏輯和思辨的,因為這是讓你從人云亦云的思潮、評價里解脫出來,獨立的前提。
最後,就祝福大家,可以有實力和運氣,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ON5EXIBnkjnB-0zWGu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