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地區的加州鱸養殖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
文/圖 水產前沿 賀志義
2019年12月15~16日,由江蘇粵海飼料有限公司主辦的以「聚水產行業精英,促養殖升級轉型」為主題的「蘇北地區第一屆加州鱸產業化發展論壇」在江蘇鹽城順利舉行。與會人數多達300餘人,充分體現蘇北地區養殖戶對加州鱸的高度關注。
會議現場
江蘇粵海飼料有限公司營銷總經理 吳勝利 主持
江蘇粵海飼料有限公司總經理 唐毓林 致辭
唐毓林表示江蘇粵海通過走訪調查北京、上海、西安、鄭州等水產市場,發現消費者對特種魚類以及蝦蟹的需求量逐漸增大,而我們蘇北地區卻還是大面積養殖大宗淡水魚。粵海作為首批做加州鱸飼料的企業,有責任推動加州鱸養殖產業的發展。本次會議的目的就是要推動蘇北地區的特種水產養殖發展,尤其是加州鱸產業的發展。
精彩授課
中國水產科學院珠江水產研究所 白俊傑研究員:我國加州鱸產業發展與新品種推廣
我們明年即將上市的加州鱸新品種「優鱸3號」,相對於「優鱸1號」各方面優勢非常明顯。例如:馴食成功率高出4%,高達96.7%;食性馴化期間的成活率達88.6%,生長速度提高15.26%。而且我們吸取「優鱸1號」的推廣經驗,建立了更加嚴格規範的推廣體系,指定官方合作,確保品系純正。
加州鱸的養殖日漸成熟,傳統的土地培苗成活率一般在15%左右,但是工廠化培苗解決了培苗率低的問題,成活率可提升至40~50%,同時培育苗種好運輸,下塘後成活率更高。
目前加州鱸仍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養殖區域向湖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傳統淡水養殖區拓展;未來5年存在20~30萬噸的飼料空間;反季節苗種每年將增加至少2億的規格苗。
原長江研究所副研究員 射陽博海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建開:大口黑鱸產業發展及養殖技術
目前潰瘍性病毒、細胞腫大病毒(急性型)和彈狀病毒對對加州鱸危害較大,但尚無有效治療方法。還是以預防為主,1、加強檢測,杜絕攜帶病毒的種苗;2、保持水質穩定,適時調水、改底,防止水質變化過大;3、改變馴食方法,防止過度投喂。發病時切忌使用強消毒劑;4、發病季節前投喂免疫增強劑,增強體質。
加州鱸養殖的水質管理調節:1、適時注水:加註新水有益於稀釋魚類產生代謝廢物,活化水質,促進攝食和生長。高溫季節每周注水一次,水深最好達到2.5m,可避免高溫應激;2、適度肥水:保持適當肥水有益於穩定水質,有益於增強水體光合作用,提高溶解氧;3、適度調水:pH值高——芽孢桿菌+EM菌,pH值正常——芽孢桿菌+光合細菌。此外,調水需適度和得當,過度調水也是一種應激!
鹽城市永盛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 陸永生:蘇北加州鱸養殖模式初探
廣東地區從80年代就開始養加州鱸,而我們蘇北地區現在才開始慢慢接受,肯定存在一定的差距。1、加州鱸的水質管理、營養需求、疾病防控等與常規品種有明顯差異,我們欠缺養殖技術;2、養殖未形成規模之前,銷售渠道相對不夠通暢,由於因為距離遙遠、流通商擔心抓魚數量不夠等因素,可能會存在壓價現象;3、苗種來源有限,目前以南方主產區提供為主。
但是,我們蘇北地區的加州鱸養殖目前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擁有長江和淮河兩大水系養殖水源優良;水產養殖基礎紮實,擁有大批完善的苗種繁育設施;加州鱸養殖未成規模,病害沒有廣泛傳播;更加靠近華北和東北市場,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我建議新養殖戶,分為兩步走。第一步:用1~2年了解加州鱸,做到深入的認識,做到可以養好魚;第二步:掌握標苗技術(我們會教給大家),實現苗種自給,降低養殖風險和成本。
江蘇粵海飼料有限公司配方師 姚仕彬博士:粵海加州鱸料配方研究
今年我們的加州鱸料取得了非常良好的養殖效果,10月份平均包產可達44.3斤。
粵海加州鱸料自2014年進行中試,2015年於湖州銷售,2016年起成為華東鱸魚料區域品牌,銷量穩步增長,成為行業標杆。然後又進行配套研發、繪製出行業首個「鱸魚生長標準曲線」。2016年-2019年,4年期間粵海持續研發推廣加州鱸料,取得較大突破,形成了粵海特有的加州鱸養殖、飼料配套方案。
此外還具有良好的行業責任感,首先以料企身份做出「鱸魚苗期馴化」方案。由於片苗貨源緊張,2016年上半年,粵海與客戶一起提前市場節奏進行「苗期馴化」並進行大範圍推廣,「粵海苗期破碎料」應運而生,養殖效果顯著。運用「粵海馴苗模式」鱸魚苗期成活率提升50%,片苗最高產成率達可到35.7%。
訂苗、訂料環節
現場十分火爆,加州鱸飼料預定達1100多噸,加州鱸苗預定達500餘萬尾。
精彩花絮
前排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