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寶貝20年後回來了,我們也沒有耐心再聽完片頭曲了。

2020-04-10     情報姬

前幾天數碼寶貝重播了。



太一沒變,亞古獸沒變,主角團看起來都沒變。


而重製後的畫質更精緻了,劇情變了,曾經的主題曲伴隨著光叔的聲音,消失了。


曾經坐在電視機前的小板凳上守著無限大的時光,距今已過了十幾年。


數碼寶貝也20歲了。



20年能讓一代人長大,也能讓一部《數碼寶貝》成為經典,永遠活在一代人的記憶中。


1996年11月,在玩具產業摸爬滾打幾十年的老牌日本公司萬代推出了電子寵物玩具——拓麻歌子。拓麻歌子翻譯過來就是「寵物機」這個只有ABC三個按鈕的電子玩具上架後引起了世界性轟動,成了當時的現象級玩具。



為了讓男孩也能享受寵物玩具的樂趣,萬代趁熱打鐵開發了一款戰鬥系的拓麻歌子,它就是數碼寶貝的原點——暴龍機。



暴龍機俘獲了90年代末的日本男孩。而萬代並沒有將其局限在攜帶機寵物的範疇。1998年9月,初代家用機上的同系列遊戲《數碼暴龍Ver. S:數碼獸馴獸師》問世。在其後的20年,這個系列在家用機、掌機、手機、頁游等不同平台衍生出了幾十部遊戲作品。



1999年,日本東映公司注意到萬代這個IP的潛力,並製作了電視動畫《數碼寶貝大冒險》。



《數碼寶貝》並沒有像暴龍機和拓麻歌子一樣第一時間日本躥紅。東映公司也許並沒有想到,3年後《數碼寶貝》在中國引起了什麼樣的風暴。


2000年,台配版數碼寶貝已經在電視點播台出現,到了01年,廣東電視台譯制《數碼寶貝》並在大陸首播。



那時中國孩子的電視機前,已經有了魔卡少女櫻、水果籃子、棋魂和口袋妖怪等一眾經典日本動畫。數碼寶貝在前輩們的星光閃耀下毫不遜色,迅速脫穎而出。



相比在日本的反響平平,《數碼寶貝》伴隨著主題曲《Butter-Fly》席捲全中國。



大火之後,TV版的第2版也呼之欲出,改由北京電視台錄製配音,在各個電視台播放,《數碼寶貝》承載了無數人的童年。


(第二版在卡酷少兒頻道首播)


無論是點播台還是少兒頻道,《數碼寶貝》在那個夏天可以循環往復的播放。無限大永遠縈繞在耳邊。



這部動畫並不是普普通通的子供向動畫,它是一部讓小朋友覺得好看,中學生回味,上班族也饒有興趣的群像動畫。


《數碼寶貝》是一部胸懷理想的藝術品。


十幾年前的電視機前,心心念念的等著數碼寶貝出現,手邊拿著閃光的暴龍機,好像自己也是他們的一分子,在數碼寶貝世界冒險。


隨著美美的帽子高高飛起,數碼獸向太一等人揮手再見,我們以為數碼寶貝還能在我們身邊很久很久。



而這一揮手,《數碼寶貝》也開始離我們遠去。


2008年,隨著政策變化,日本動畫大筆引進的年代宣告結束。



在國內,《數碼寶貝》的聲音越來越小。而對日本東映來說,《數碼寶貝》並沒有停下。


為了豐富數碼寶貝世界,劇場版《數碼寶貝》緊接問世,補充了TV冒險劇情的前傳內容。



隨後,八神太一為主角的《數碼寶貝-我們的戰爭遊戲!》也開始籌備。這部劇場版對《數碼寶貝》宇宙意義非凡,它發售了面向大人的電影解說讀本《DIGIMON MOVIE BOOK》,決心讓《數碼寶貝》成為一部不止是兒童專屬的作品。



劇場版雖然火熱,但TV版的《數碼寶貝》續作卻沒能持續第一部的耀眼成績。數碼寶貝第二季,第三季製作水平不落下風,但因為劇本編排的問題,後續的主角團再也沒有像第一步的主角們一樣走進人心。



太一、阿和、素娜、光子郎、美美、阿助、阿武、嘉兒,每一個角色在劇情的推進下刻畫的如此完整。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正在於其無法超越。



另一邊,數碼寶貝的吸金潛力讓萬代看見了持續挖掘的潛力。在IP光環的加持下,每一部TV的產出都能穩定帶動一波新玩具的銷量,神聖計劃已不能滿足萬代的夢想。


他們更改了部分設定,讓孩子們直接變身成為數碼寶貝。



全新設定的登場讓《數碼寶貝》這個系列煥發了新的生命力,良好世界觀的修正與合理劇本的編排讓第四季也成為了不「新人」入坑《數碼寶貝》的一個契機。


然而第四季之後,《數碼寶貝》開始真正變了味道。


《數碼寶貝》第五部與《數碼寶貝》第六部被批只有情懷沒有夢想,數碼世界生動的描繪不見了。



發展十幾年後,《數碼寶貝》好像回到了最初的標籤——一部正經的、買玩具的廣告動畫。

曾經的無限大好像只是曇花一現。


執著的主創團隊想明白了一件事——數碼寶貝這個IP,已經與八神太一為首的第一代主角團牢牢綁定了。



但是,明白問題不代表成功。新作《數碼寶貝大冒險tri》遭遇了徹底的口碑滑鐵盧,人設的崩塌甚至對主角團、對數碼寶貝IP起了反噬效果。



數碼寶貝大冒險tri的獻聲之後,和田光司逝世,《Butter-fly》與曾經的數碼寶貝仿佛永遠定格在了1998年的夏天。



2018年,聲優藤田淑子因乳腺癌逝世。



她是八神太一最初的配音。


時代變了,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網絡盜版時代之後,大版權時代到來,通過網絡播放平台,我們才再次與這部童年的《數碼寶貝》見了面。



在《數碼寶貝》離開的這些年,中國動畫市場風起雲湧,潮起潮落,一邊是日本動畫從民工漫大火到《進擊的巨人》打開版權大門,一系列優質動畫湧入,一邊是國產動畫在沉寂了一個時代後重新艱難起步。


好動畫多了,觀看質量高了,我們對動畫的時間和耐心也越來越少了。



市場化的動畫行業讓內容產生飽和,動畫開始分出高低,觀眾開始關注劇情、反轉、元素標籤、作畫質量,一部作品被不同維度的評判標準下精確的打上分數。


數碼寶貝20年後回來了,我們也沒有耐心再聽完片頭曲了。


20年,我們看過了太多好動畫。但耐心欣賞一部動畫作品,聽完片頭片尾曲,也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十幾年前拎著板凳對電視機前翹首以盼,再也不會回來了。



二十年後《數碼寶貝》回來了,但我們沒能在原地等他。


---- End ----

關注公眾號 情報姬(paperji),得到ACGN更多有思想有意思的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H1uY3EBnkjnB-0zHm5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