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畫《螳螂捕蟬》繪畫步驟教程
第一步:用稍濃的墨勾出枝幹、豆莢和葉子。用濃墨勾蟬的大外翅;用淡墨勾內翅及被翅遮蓋的腹部。螳螂用稍淡的墨勾描。
第二步:用花青、墨、藤黃、赭石點染葉子。老葉以花青為主,並加墨。嫩葉及反葉加點藤黃,老葉的局部如葉尖等加點赭石。主幹粗藤用濃淡墨勾皴。小藤用渴筆勾描,注意用筆的轉折變化。葉柄用花青墨畫,趁濕注入赭石或汁綠。
第三步:花青墨分染豆莢,要染出豆粒的白點。用墨或花青墨勾葉筋。用花青略加墨分染螳螂。用濃墨干筆皴擦除被翅遮蓋部分外的蟲體各部分。被翅遮蓋的腹部又分兩個層次,須用淡墨小心點染。
第四步:用花青加藤黃罩染豆莢和螳螂。干後,螳螂再用三綠提染,其身體各部分相接處用赭石提染,以表現出肉質感。蟬翅略罩染淡花青,其餘各部分罩染淡赭石,用濃赭黃勾翅基部的翅脈。
附:螳螂,亦稱刀螂,無脊椎動物,屬肉食性昆蟲。在古希臘,人們將螳螂視為先知,因螳螂前臂舉起的樣子像祈禱的少女,所以又稱禱告蟲。
蟬,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半翅目,蟬科的一類生物。常見的蟬科動物是蟬,俗稱知了(蛭蟟)、蛣蟟或借落子。蟬有兩對膜翅,形狀基本相同,頭部寬而短,具有明顯突出的額唇基。會鳴的蟬是雄蟬,它的發音器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層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動而發出聲音。